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很多人在批評QY的作品,說她在美化小三、鼓勵不道德的社會風氣,甚至進一步推論因為她本身就是小三,所以才會這樣做。這篇長評可能會引起一些人反感,但QY的作品真的不是這樣解讀的,更何況,她的作品到了今天也沒這麼重要。
首先,QY和平鑫濤的確是婚外情沒錯,可是這和她的作品是否有必然的關連?在作品的評價前,是否應該先評價作者,這在文學批評上一直是有爭議的,余秋雨近年來也因此而受到一些爭議。實際上,QY早在介入平鑫濤的婚姻前,已經是一個知名愛情小說作家,而且也不乏這種被批評為「美化小三」的作品,所以很難指控QY是為了正當化自己的行為而寫作。
其次,QY的作品被很多人批為NC、以真愛無敵來合理化一切行動等等;但如果完整看QY的作品,她其實有時代及社會意義。早年的社會背景是一種壓抑感情的環境,少年男女的戀情被視為洪水猛獸,即使是成年男女的婚戀也受到很多社會制約,貶低跨族群通婚(此處是指49年隨國民黨流亡台灣的各省人民與原本即居於台灣的人民)、譴責離婚、輕視在感情上主動的女性,同時相比於現在,那時代的婚姻有更多並不建立在兩情相悅的基礎上。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下提出真愛無罪的口號,某方面來說非但不NC,還是想當清醒且具個人意識的;但她也被一些人認為還是太過保守,李敖就譴責QY仍透露出處女情節,認為她應該更大膽的鼓吹女性拋棄這種思想糟粕。李大師的想法很單純,一但所有女人都不再是處女,男人自然也就沒得處女情節了;但女性主義者林芳玫卻批評李大師還是個大男人主義者,他要求女人挑戰社會禁忌,根本是站著說話不腰酸。在時代變遷之餘,後期作品失去了挑戰社會風氣的犀利,又為了電視效果而不斷強化一些片斷的情節,所以才顯得很NC。
在梅花烙這部作品中,扣掉那些排比句,其實還是看得出這樣的基調。真愛無敵是對於封建結構的反擊,倘若僅止於批評浩禎欠缺責任感等等,並不足以否定真愛無敵這四個字;如果把「無敵」詮釋為反抗結構壓迫,那麼他在皇權動不動就要誅連九族的威壓之下,仍然表露他對白吟霜的感情,正是為真愛無敵做了體現。我認為真正足以否定這四個字的,其實是浩禎對於他所可能付出的代價(包括物質上失去權勢與道義上可能累及無辜)並沒有徹底的認識;所以妖妖所塑造的公主一再鄙視浩禎未能堅持護白吟霜到底,我個人是非常同意的。
再來,在這個故事中,我個人認為並沒有真正的小三,如果非要堅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白吟霜,認為她介入公主與浩禎的婚姻就是個小三,那實在是時代錯置;她是小三的話,將來若有側福晉之類的,是否也全算小三?
最後,小三應該被譴責嗎?對此我一直是持反對意見的,理由是真正能讓小三造成傷害的,並不是小三本身,而是那個樂於和小三糾纏不休的人。除非採用極端手段,否則所謂小三的愛慕或追求,對於真正恩愛的伴侶而言,反而會變成一種調味,而小三這個人則徒然成為笑柄;但若是心志上把持不定、沾沾自喜、或以此為逃避問題的方法,那麼小三當然就會對伴侶關係形成重大打擊,然而究其實,真正的導火線仍然在於接受小三的那個人。
以小人之心度之,或許有人會批評我唱高調,或質疑我是否覺得小三是可以接受的?對此,我的意見是,法律不應該單純的懲罰婚外情,只要當事者都是成年人,國家不應該介入個人的感情世界,那是人的自主權,所以法律只應該用以規範相關的財產損失(直接的損失,或間接的因此心靈受創而脫離原本的軌道等等)。如果要談道德,我的確同意介入他人的伴侶關係有道德上的瑕疵,也的確會對無辜第三人造成傷害,可是有道德瑕疵的行為多了、會導致無辜第三人受害的行為也多了,何以證明小三就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