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 ...

  •   二月尾巴上,顾采薇对学生成绩很是满意,吩咐柳庭璋,可以跟他爹借阅《春秋》来学了。这里面的微言大义,十分深奥,因此名家大儒们很喜欢做《春秋》的各种传、各种论述。

      顾采薇给柳庭璋安排的教学计划,是在去年完成了《礼记》、《诗经》和四书,今年重点攻读《春秋》,中间夹缝学《书经》,视学习进度,最后上《易经》,很可能就会甩到明年了。。

      因为顾采薇自己还在跟着柳祭酒研读《易经》,她还没有完全吃透这本书,毕竟这是四书五经里最难理解的,与其他经义联系又没有那么紧密,简直是自成一系。

      说到秦秀才,自从去年年初,将《礼记》逐字教会柳庭璋后,他故意憋着没给柳庭璋进一步讲解内容含义。想要等他主动来问,磨一磨他的心高气傲。

      没成想,秦秀才只看到柳庭璋闷头苦读,从未见他有开口询问请教的意思,反倒将自己架起来,攒了满腹的好奇。

      后来不过五个月,又听柳庭璋开口借新的书《论语》,秦秀才忍不住问道:“璋儿,《礼记》你读通了还是放弃了?为何又要看《论语》了呢?”

      当时,柳庭璋成竹在胸,向着继父笑了笑,用沙哑嗓子说道:“爹,我自认对《礼记》有个一知半解了。不信,您考考我?要是考的满意,再将《论语》借我一阅,如何?”

      少年人的眉目舒展,眼神晶亮,唇角上翘,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跃跃欲试。

      秦秀才捻着胡须,沉吟一时,缓缓开言,抛出他读书时困惑的问题:“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何解?”

      柳庭璋先接出了下半句“弗学”,再侃侃而谈,将两句之间的比兴、联系、道理,认认真真说了一通。

      秦秀才甚至有了被点拨的感觉,拨云见日,若有所悟。心下暗想,此子实在异于常人,对儒学之道,好像天生明白,真是奇才。

      自此之后,柳庭璋先后向他借阅遍了四书,自己手抄一份后将原书奉还。秦秀才也不知柳庭璋如何这等天生明白,时不时还会问问少年对于书中语句的理解,常有惊喜。

      今日又听柳庭璋要借《春秋》,秦秀才大为惊叹,不知不觉,这孩子一年里,学会了他十年摸索出的学问!

      秦秀才只觉后生可畏。他和孟氏闲聊时说起,说不定璋儿在十五岁就能考中秀才。

      孟氏自然欢喜,不过担心柳庭璋欲速不达,总是叮嘱他不要熬坏了身子骨。殊不知,柳庭璋在纸上夫子指点下,学习只觉日益千里,遨游书海,毫无疲累之感。

      又到三月十五,桃李争春,花红柳绿。柳庭璋一早吃过了孟氏准备好的蛋饺,他十二岁整了。

      顾采薇和她的双胎哥哥顾采蓟正式进入了九岁。

      就在前几日,大嫂张氏被诊出身孕,全府都跟着兴奋热闹,忙忙碌碌,围着世子妃转。

      顾采薇问过四哥,知道他也怕麻烦,不愿意像是猴子一样被长辈们围观夸赞,便主动出马,以大嫂月份还浅,府中不宜大摆宴席惊扰孕妇为由,硬是劝着父王、母妃打消了办宴的念头。

      不过真到了这一天,各方贺礼源源不断送上门来,京城人都知道,诚王家宝贝的龙凤胎——平郡王和幼薇郡主过生辰了。

      至于最贵重的贺礼,曹后和柳妃出手居然旗鼓相当,你送赤金长命锁,我赠翡翠百福牌,你掏出唐代名家书法字帖,我这里有前朝大儒经义注疏。

      顾采薇感慨,岁月对比,真是鲜明。就说去年,曹后是三月底被立后的,急巴巴地将她和四哥的生辰礼补了来,柳妃完全避其锋芒,送的礼物不功不过。今年,两边就有了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见微知著,可想而知,二皇子和三皇子,甚至还没出局的大皇子,对于太子位的心思,只怕都在浮动吧。

      顾采蓟翻看礼物,只对马鞭、宝剑、拳法、刀谱之类的感兴趣,其他的都让妹妹收着。弄得顾采薇无奈,亲自上手将赠礼人未曾指明的礼物,掂量着、比较着,大体上一分为二,逼着四哥带小厮将属于他的那一份,拉回院子入库去。

      收徒一年多,二人纸上来往两年整,柳庭璋对顾采薇仿佛是透明的,完全敞开心扉,毫不隐瞒。

      顾采薇一开始就披了马甲,倒是时刻记着这一层,不过慢慢地也会在纸上说些心事。比如她听三哥顾值抱怨父王迂腐、不理解他时,曾经问过自己徒弟【儿子对父亲到底是什么感情】,得到了柳庭璋长篇大论的心里话。

      今日说起日常活动,两人才知,竟是同月同日生人。不过顾采薇作为隐退高官的设定让她骑虎难下,索性说自己四十有九,硬生生给自己加了四十年人生经历。

      柳庭璋在对面看到,对夫子肃然起敬,没想到夫子比后爹秦秀才年纪都大,更是比自己大出三轮生肖去。

      他暗暗存了心思,这样算起来,明年就是夫子的五十整寿,知天命之年。圣人有云,“有事弟子服其劳”,但是他尚且不知夫子是何方人士,不能贴身照顾。

      那么待到明年此时,就在纸上为夫子好好写一篇生辰贺文吧。这种文体,虽然院试不考,夫子闲来无事,教过他的。
      *
      一心钻研学问,自己吸收消化,再教授少年徒弟,顾采薇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充实圆满。不过,也许她的父王不这么想。

      四月,天气不冷不热,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京城王公贵族间相互的赏花、游园、踏青邀约骤然多了起来。

      顾采薇早晨起身,一如往常练过字、用过早膳,与柳庭璋交代今日学习计划,便去向父王、母妃请安。

      正好赶上世子夫妇也在,诚王拉着顾传吩咐些事务。

      顾采薇作为云英未嫁的小姑娘,听母妃对大嫂长篇大论的讲孕妇日常注意的各项细节,不仅不害羞,还兴致勃勃地旁听,甚至时不时提出自己意见:“我记得有本书上不是这么说的。”

      毕竟她有现代知识的积累,听到什么吃兔肉生孩子三瓣嘴、吃柿子会滑胎之类的嘱咐,实在想要反驳一二。

      诚王妃哭笑不得,婆母威严好像被小女儿无意间挑战了?

      张氏本来如奉纶音一般听母妃指教,被小姑子一打岔,那份孕妇独有的忐忑好像缓解了许多,她向着亭亭玉立的顾采薇,露出善意的微笑。

      诚王妃打发顾采薇去找诚王和世子去,不要在她们婆媳这里添乱掺和。

      顾采薇微微撅着嘴,蹭到了父子二人跟前。

      顾传笑眯眯地回头,问她过来何事。

      那副笑容与长嫂脸上的真是相像。不过按照先后,很可能是嫂子被大哥耳濡目染地带成这样的吧。顾采薇心思胡乱转着。

      听了幼女说罢诚王妃不让她在跟前的原因,诚王搔搔下巴,喃喃着:“读书啊。”

      诚王今日穿了一身酱紫色罗汉袍,因为身材胖大,腰腹处围的玉带都是另加了玉片的。顾采薇默默评估着自己父王的身形,正琢磨如何开口劝他减重才算委婉,不然实在太像是长圆茄子,而且容易得消渴症,不利养生。

      “薇薇啊,你每半月跟着柳祭酒学两个多时辰,昨日刚学罢是吧?还能支撑么?学得累不累?”诚王先关心起来女儿的生活。

      不知不觉间,顾采薇已经跟随柳祭酒研究儒家经典近两年。

      柳祭酒为人严肃古板,一开始对于这个小小女学生不算太看得上,只是碍于王爷开口,不好推拒,应下过府教书一事。只是事先说了丑话,学生不愿学,就绝不能勉强。

      第一节课,他就给那时七岁多点的幼薇郡主来了个下马威,不问学生基础、学习进度,以极为艰涩的三坟五典版本考据索引为内容,自顾自地讲了半晌。

      他闭目沉浸,滔滔不绝,隐约听不到女学生翻书的声音了,微微睁眼看去,没想到,正对上一双亮晶晶、活灵灵的杏核俏眼。

      顾采薇还歪头反问他:“柳老为何停下来?”

      对着这样软糯乖甜的姑娘,柳祭酒放缓语气,说自己讲课很是无趣,就如同方才,让郡主去跟王爷说不上课了。

      结果顾采薇却说课程很有趣味,还如数家珍地将柳祭酒讲过的内容条分缕析地复述出来,并追问其中细节,问题切中肯綮。

      经此一事,柳祭酒大为欣赏幼薇郡主,随后几堂课也拿出真本事,顾采薇完全跟得上,还能提出自己想法,有的稍微粗浅些,但更多的是角度新奇、别有意味的意见。

      柳祭酒常说两人是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因此顾采薇越发尊敬老先生,在柳庭璋面前扮演夫子时,有时会以柳老为模板。

      这种情况下,她怎么会觉得累呢?顾采薇以为,自己每次上完柳祭酒的课,那股子兴高采烈的劲儿是阖府皆知的,毕竟几个哥哥总会以此调笑她一身老学究气。

      总感觉父王突然有此一问,并不单纯,顾采薇轻声回答:“不累”之后,专注地看向父王,等着下文。

      果然,诚王脸色有些涨红,讪讪地说:“薇薇啊,咱们不跟柳祭酒再学了,你看如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 1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