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放下执念,取悦自己,方觉心旷神怡。
      是救赎,是释然,还是欢颜?
      一切的起点,还要从那被疫情困住脚步的寒冬说起。

      一
      从二月推迟出成绩,到三月推迟开学,到四月推迟出国家线,到五月推迟复试,最后到六月推迟毕业,2020届毕业生崩溃了不知多少回,到底有多惨呢,网上一直热议着,一个个段子听着蛮好玩,可只有我们当事人,才知道这之中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那是毕业论文没人管的茫然,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的恐慌,是迟迟等不到考研复试害怕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焦虑。
      这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呢?
      每天睁开眼,知道手头有一大堆乱事,却没有一件能缕清头绪,没有一项任务知道截止日期,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全是乱的……每天瞪着天花板,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坐在这儿?
      渐渐的,心中对读研的渴望,转变为对自己执念解脱的盼望,复试,是踏入研究生门槛的最后一步,但此时此刻,我们更希望赶紧摆脱这场梦魇!
      终于,四月中旬公布了国家线,终于,看到了复试将在五月,通过网络进行,终于,教务处老师开始通知准备材料,准备设备,一天又一天,终于迎来了载入史册的第一次网络复试。对于初试成绩擦边的我来说,复试容不得一点闪失,谨小慎微的复习,一次次模拟,学假笑学冷静,每天从早到晚背专业课,总算以倒数几名的成绩被成功录取。
      再后来,疫情稳定些,五月底开学了,六月开始答辩,因为导师的佛系,我忐忑不安的拿着“初稿”去答辩,被答辩组狠狠怼了一番,但老师也知道我们不容易,过了嘴瘾就都爽快的签了“通过”。
      拿到证书,随时可以离校,惨淡的毕业季,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毕业晚会,只是和这四年来最好的朋友闺蜜拍拍照,再吃吃饭,收拾下行李,就要说告别了。疫情之下,出了这个校门,再难以校友的身份故地重游,身旁一对对小姐妹都在流下不舍的泪水。
      我和宋静穿梭其中,并不言语,甚至还沉着一张脸,刚又为了我能不能出校去面基某个网友而起了争执。
      宋静说,疫情这么严重,还敢随便出去见人,要是出去了就别回来了,要么就找个地方隔离十四天再回寝室;我说,事儿妈!
      那是个圈里的小姐姐,叫绵绵,是我困在家里等复试特别焦虑的时候,在大群里找到的一个同城姐姐。我早就知道了圈子,只是从未在有过什么关系,我不敢,也害怕,“欲望”一次次在向心中的警惕低头,直到现在,我又爽快的向宋静妥协了,我也想拖着,面基什么的,到底有风险,缓缓也好。
      找绵绵的目的呢,是为了想要个姐姐,从前特别吝惜的这声称谓,却在相识三天就叫了绵绵,文字没有表情和语气,如果有,那一定是很呆板很僵硬的一声“姐姐”,并非难以启齿这两字,而是心有所属,即便已成为过去式,还停留在那个位子上的人。
      四年,我们收获了很多,都说大学可以有千万种活法,可以有无数选择。那我呢,就选择了刻苦学习,按部就班的上课考试、考证、考研,也的确收获了许多。也有过值得怀念的瞬间,可毕竟四年,有些感情,却只是随着时间轴而走向了终点。
      身旁可谓物是人非,D大还是那个D大,曾经熟悉的人儿却相继离去了,走到校门口,我没有什么泪水,平淡的就像以往每个寒暑假离校一样。
      可不就是这样吗?我考的是本校本院本专业的研究生。
      D大,我们两个月后见。
      ——
      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回到母校,初秋还保留着盛夏的余热,疫情还没结束,不许家长入校,我和宋静只能互帮互助的搬行李。
      宋静,我从前的室友,跟我关系很铁,虽然没少吵闹,但是四年过后还在同一所学校读研,对我来说早已超越了朋友,而是亲人。宋静转专业读金融学硕,而我读会计专硕,都在经管学院,但是因为专业不同,肯定是不可能分到同寝的。
      研究生公寓是整个生活区的“豪宅”,两人寝,独立卫浴有洗衣机还有阳台。我的室友到的比我早,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外校考进来的,叫王思澄。或许是因为我们选了同一位导师,所以安排在了一起住。整理行李的同时我们聊聊天,感觉她会是个好相处的。
      好不容易整理了大部分,我长舒一口气,坐下捶打着自己的小腿,王思澄去倒了杯水,很友善的也给我倒了一杯,我赶紧起身:“谢谢你。”
      不加称呼显得很是别扭,于是我问:“那个,我怎么称呼你呢?”
      “都行啊,我以前的朋友叫我‘澄澄’,你呢?”
      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就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和澄澄愣了一下,纷纷主动去开门,来人一下扑了进来,冲着我喊道:“柒柒,快,剪刀接我用一下,我要拆箱子!”
      好家伙,当着我新室友的面把我网名喊出来?
      我眼睛立刻瞪起,她这才意识到口误,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
      这人是乔晓曼,我从前的同班同学,超级小话痨一枚,也考了本校本院本专业的CC,备考期间,整天微信上滴滴我,是一位知根知底的老朋友。
      差点忘了介绍我自己了,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苏苒。
      乔话痨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了,拉着我聊这聊那,好不容易趁她喘息的片刻,我冲王思澄笑笑:“你可以叫我‘苒苒’。”
      第一周不上课,报道体检面见导师开班会,闲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每天的活动就是跟着乔晓曼到处串寝,把一个个真人和名单对应起来。会计专硕全日制有22个人,我们能上岸真是不容易,最初报名六百多人,果然,考研大部分都考不上,可这么难,还是有人前仆后继的要来考MPAcc。
      我和王思澄的导师,是陆沅,今年新晋硕导的年轻老师。我们成绩擦边,导师的话选不上那些大咖,但看着知乎上那么多被导师逼成失心疯的,我们就只希望能顺利度过这三年。
      既然要做室友,除了性格OK,作息最好也匹配,不然容易产生矛盾,还好,王思澄是正常作息,睡觉也不出声音;而乔晓曼就没这么幸运了,开学三天就来跟我吐槽,室友打呼还晚睡……寝室是不可能一点矛盾没有的,但我觉得,很多矛盾的根源可能都在于休息的问题。
      乔晓曼一直有一个原则,是把朋友和室友分开,所以每天不断的往我们寝室跑,抓着我聊个不停,话痨本痨。
      第二周开始正式上课,研究生的生活,也终于步入正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