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26、奎师娜 ...

  •   一千多年前,天竺国势力最庞大的俱芦族大君持国带领他的一百个儿子,在国门之外和他兄弟般度的五个儿子,发动了一场为皇位的继承权而掀起的战争。
      简能看着肖林的眼睛,似乎在他的眼睛里看见了往昔的痕迹。
      般度和持国两兄弟在俱芦之野展开了一场血腥厮杀,黑天女神九天玄女以男相下世,住胎于天竺游牧族即雅度族中,取名为奎师娜。
      黑天女神助般度王子阿周那为的就是宣誓母系社会的主权。
      阿周那是般度王子的第三个儿子,从小能文会武,天生神力。他的神弓无人能及,重要的是这个人沉着冷静,有非凡的智慧。
      俱芦之野,阴风冷冷,就像两兄弟的情感已经降到了冰点。
      般度军和持国军领着各自的将士,两军已列阵,各方号角鸣,大战将爆发,疾矢已上弓。空旷的林野,双方的将士静静的等候着主帅的一声令下。
      在这关键时刻,但见一战车,冲入两军阵,车行两军间,车上两英杰。般度王太子,还有大黑天,名奎师娜,是个莲花眼。
      阿周那英俊魁梧,曲卷的黑发,粗壮的手臂,左手神弓发出呜呜的鸣声。他看着双方的将士深深的叹了口气,眼里蓄满了泪,声音哽咽。
      “敌军阵中,皆是兄弟,亲朋好友,叔父师长。同宗相击,兄弟相残,只图王位,令人不安。良心自责,精神崩溃,全身瘫软,不能参战。号角齐鸣,两军相冲,不战而死,我也心甘。”
      说着他的神弓从手上掉落,瘫坐在战车上,神情落寞,不能参战。
      奎师娜身形高大魁梧,袒露着左肩,头顶宝翎,左手持鞭,眼睛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他微笑着看着阿周那,一脸坚毅。
      “在这紧要关头,切莫屈服软弱。不是升天之道,反会招致毁祸。圣贤不忧死者,不为存者悲怆。神明未曾不存,众生亦是一样。灵魂寄宿形体,智者不应迷惘。人与物境接触,才知寒暑暖凉。感觉来去无常,智者等同喜伤,触境不增烦恼,如此方可久长。无中不能生有,有亦不生无常。不灭遍及一切,永恒永无毁亡。”
      “宿人体之灵魂,永恒长存不朽,替天英勇作战,灵魂无死无伤。并非灵魂杀生,灵魂亦不被杀,灵魂不生不灭,形体世世毁亡。凡人不知此理,故而贪生怕死,圣者知灵永存,仅是旧换新裳。”
      “灵魂万劫不灭,永是亘古长存。人若明了此理,永无忧愁感伤,灵魂虽宿人体,却不会受杀伤。对于芸芸众生,不必忧愁悲怆,生死自有定数,只管勇猛前闯!”
      上述是说奎师娜在教诲阿周那,要他替天行道而不能行人道。
      那么什么是天道呢?用人道的观点看,这个人死了,那个人还活着。
      但天道不是这样看,天道看生命是看灵魂而不是看形体。灵魂是不生不灭的,形体是有生有灭的,故而应毫无顾及去替天行道,去击杀违天意的敌军。
      阿周那静静的听着,奎师娜继续说:“偶然遇到战争,便是通天门敞。这是正义之战,切莫将罪承当。你若临阵不战,不仅失责败名,恶名到处流传,比死更加讨厌。勇士皆会认为,脱逃是因胆怯,平素受人敬仰,落得人人轻蔑。”
      “敌人也会毁谤,流言蜚语中伤,还会失去众信,那时苦闷难当。战士应无畏惧,接受战争洗礼,要么升入天堂,要么胜获大地。等同看待胜败,等同看待得失,勇敢向前战斗,莫要招致祸殃!”
      奎师娜说的意思是告诉人们,行为的准则是按天意去行动,与天相应就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生则勇敢奋斗去获得大地,死则升天。
      阿周那重重地点了点头,自己这边的实力和叔父那边悬殊太大,以一敌百这样的勇气来源于奎师娜的强大气场,他相信奎师娜的智慧,更相信在奎师娜的帮助下一定会取得胜利。
      奎师娜着重指出,不要死守着陈旧的经典不放,去追求毫无意义的宗教仪式:“那些蠢才花言巧语,只信经典其它皆无。那些蠢才利欲熏心,唠叨繁琐仪式重重。梦想升天荣华富贵,只会导致果报轮回。”
      奎师娜又说:“你应从三德中得以解脱,要坚信灵永恒超脱双味(双味即等同观的反面),弃财产丢幸福专注自我(自我是指身中大灵),入三昧冥想我瑜伽禅定(打坐时不要想福、财)。旧经典如孤井用处几多,(双意:井见识、井量小)洪水来一口井用处几何?”
      “你只管行瑜伽不求结果,(只管耕耘,不求结果)。切勿使求业果成为动因。(这是修行有成的诀窍)。莫执着求无为坚信瑜伽,是成功是失败等同看待。贪业果人迷惑卑微可怜,智慧人将业果全部舍弃。有为中修瑜伽则是诀窍,解脱了生与死三界束缚。”
      “何为善何为恶全部抛掉,这才是无灾难至胜境地。只有在超脱了迷惑疑团,才不会被已闻事情惑乱,也不会为将闻事物迷混,被经文弄得你颠倒迷乱。一旦你坚定地处于三昧,你才会把瑜伽真正得全。”
      奎师娜的意思是说,要重因但不去追求果,也不需去执着无为。要将果看得很淡,将成功与失败等同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超脱,才能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一心修炼。
      冥想黑天女神,意守心中大灵是一种入定方法。娜奎师指出,旧经典如井底之见、繁锁的宗教仪式毫无用处。真正了脱生死、出三界的路只有一条,即打坐入定,且要于心无求。一求果心必乱,心乱则不入定。
      奎师娜见阿周那听得入神,继续开示他入定的人是什么样。
      “摒弃了识心中种种欲望,使自我得满足宁静安祥。处忧患也不为忧患所惊,居安乐亦不为安乐所动。弃情欲却畏惧亦无嗔怒,方可谓真智慧坚定之圣。无论是逢吉祥还是遇险,既不喜亦无忧无有怨憎,任何事任何物均无爱意,谓此人得智慧称为坚定。”
      “又犹如灵乌龟缩回肢体,摄诸根断迷惑抽离根境。修瑜伽大闭锁所有感官,瑜伽者大智慧可谓坚定。戒食者物境去其味尚存,只有是瑜伽定味才消净,修持者只奋力若不入定,诸根燥不得安诱惑他心。”
      “打坐时专注我控制诸根,无欲望瑜伽行才算坚定。行功时乱思念诸种物境,对物境心失控迷恋重重,执迷恋生贪心种种欲望,欲望空人悲怆反生嗔恨,由嗔恨再生出无边迷惑,心散乱智慧灭他就完蛋!”
      “瑜伽者摄诸根漫游根境,心专注诸根服远离爱憎,瑜伽者大智慧自我克制,摄诸根方可获安逸平静,得安逸心宁静痛苦皆无,人平静心才能专注一处。不坚持瑜伽行则无智慧,不坚持瑜伽行心无专注,无专注徒持功永无平静,无平静无瑜伽何谈圣境。”
      “无成者皆因是诸根燥动,燥动者心难安随波飘动。波动心会夺走瑜伽智慧,犹如是八面风卷水中船,关键是使诸根脱离根境,但如此其智慧可称坚定。”
      说到这里,奎师娜又看着阿周那,脸上依然是亲切温和的微笑:“记住上述这段是一切修行者、练功者的大关口,不过此关,成者绝无!”
      “嗯。”阿周那迎着他的目光,被他的真诚感动着,我一定会胜利。默默的给自己打气,有黑天女神的护佑,狭路相逢必然勇者胜。活着就是修行,此修行和彼修行一样,就是一往无前的走下去。叔父有违天意,奎师娜代表的是天,与天做对,自取灭亡。
      “人早晚都有一死,修行者更是如此,如何成就涅槃呢?”他问。
      他深深地知道战争就意味着死亡,如何在死后有足够漂浮能力成为仙佛菩萨,而不是成为鬼进入鬼道,人活着或是修行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在活着的时候为死后的漫长时间做准备。
      奎师娜笑了,露出一排整齐雪白的牙齿,他的声音很有磁性,让人感到安全和冷静。
      “众生沉睡的夜晚,是瑜伽者清醒修炼的时间。众生清醒的时间,则是善察仙人封闭的夜晚。犹如千流入大海,汪洋大海如如不动无盈溢。诸欲进入无欲者,所得到是不为所动是平静。诸欲进入贪欲者,所得却是迷惑愚痴不安宁。”
      奎师娜很有耐心的开示如何成就梵涅槃。
      听到这里,简能心里一动,黑天女神和玄天女神就是同一人转世,这人就是九天玄女-妙莲。黑天女神助阿周那,玄天女神助黄帝,这两场远古著名的大战都以母系获胜告终,看来并非是偶然。
      肖林似乎恢复了正常,正要找水喝,那边的客栈老板却突然大喊大叫起来。
      “见鬼了,我看到了以前没见过的东西。”他神情惊讶,一脸惊恐。
      “你看到什么了?” 简能把目光转向他。
      “我看见这个小伙子说的,有很多兵甲,他们在冲锋陷阵。死了很多人,血流成河,尸堆成山。” 客栈老板忍不住心情的激动。
      “还看见两个非常英俊高大的男子,他们的样子像是天竺人,卷发魁梧,坦胸露臂,身上只披着长帛,一个穿着宽松的黑裤,一个穿着黄色的长裤,非常的高雅尊贵。”
      “你开天眼啦?”简能似乎不相信。他修了这么久,都看不见他们,这个老板倒好,听了个故事天眼就开了?
      “那你说说,后面奎师娜还说了什么?”肖林也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为了追寻他们的足迹苦苦修行,到头还落得个走火入魔的下场,这个老板是什么根基?
      如同一个小桶和一个大桶,小桶装一点水就满了而且还溢出来,大桶怎么装水也不满。这个老板就是小桶,只要给点助力就有功能。简能则是大桶,不但包罗万象,更能容纳大海。大海无论怎么也不会溢出水。
      有些修行人,只要稍稍一练,功能来得轻而易举。有些人哪怕是学富五车,却如沧海一粟。其中的区别就是,小桶是自了汉,大桶是以庄严佛土,成熟众生为己任。
      “奎师娜说,如若有为,而无所求,既无我所,亦无我慢。诸种欲望,全被弃绝,他便会有,平静安恬,这就是梵,阿周那耶,达到此界,则无愚闇。如能安住,于此梵界,寿终则能,达到涅槃。”
      “……”简能和肖林呆住了,客栈老板说的一点不差。
      “奎师娜长的真是没得说,人中龙凤,人间少有。能得到这样的仙师指点,死而无憾了。”
      奎师娜开示阿周那,有为而无所求是关键的关键。凡人生在凡世,一味追求无为是不现实的。凡世之所以是凡世,与仙佛菩萨的区别就在于有为。没有有为,凡人及凡世就不可能生存和存在。这并不是天尊定的规矩,而是先祖开创凡人、凡世时,用的就是有为。
      有人迁往森林遁世,出家修行是愚蠢的,不切实际的。欲望和烦恼是躲不掉的,正如戒食者,虽是远离了物境——食物,但其味尚存,在心中仍有食物的滋味和形象。这就是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死鬼为什么还要食物。人虽死了,但食物的味和形象仍留在鬼魂心中,总使其产生饥饿感。鬼的能量极低,不像天神有足够的能量去幻化各种所需,以满足“心”中所想。故鬼永远生存在疾苦之中。
      这就是说虚空的他们也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所处的时空也不同。越高级的时空,呈现的状态越光明,越低级的时空,呈现的状态越黑暗。骚菩萨她们所处的时空,充满了能量。
      从奎师娜的话中可以感知到,小隐于山,大隐于市,出世法不离世间法。人在凡界,无为是求不到的,只管去有为,但不去追求有为的结果。即,尽管去奋斗,不思其成败,对双味(如成与败,好与坏,得与失等等)等同看待。若能修到如此,就是有为中的无为。
      在各经典中,把断双味称为无分别心,认为修行者无分别心才能有所成。所谓双味心、分别心,正是修持者、炼功入定时最难克制的识心,神识,又称为后天意识。但修行又必须是后天意识的有为行。
      “故事还没有结束,奎师娜对有为和无为继续对阿周那进行开示。”客栈老板意犹未尽,他完全进入了故事中的状态。
      “快说呀,哎呀,我都急死啦!” 肖林母亲也被故事吸引着,催促他快讲。
      “奎师娜说,若人不做任何事,并非无事是无为!无为寓于有为中,舍弃有为难成功,若人于世行无为,不能维持片刻时,人的本身就是有,断有犹如断灭人。所有业根虽克制,心却盘旋诸根境,外表视之似无为,其实是个假面人。有为瑜伽靠业根,不迷不恋诸业果,心专注我克知根,他便是个高尚人,世人无为命难维,不知有为胜无为,只有专心相应我,方可不受业束缚。”
      客栈老板坐在床边,已经慢慢恢复了平静,音调变得非常平稳。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