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进入电视台 ...
-
临近毕业时,为了让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从而提升就业率,忽悠下一届学生,学校使出各种手段,威逼利诱。
刚开始,我不打算立刻找工作。但听说邻院一群学机械自动化的已成群结队奔去富士康,把人家厂房全部承包甚至连老员工都撵了出来,又听闻附近学文学专业的纷纷前往当地一小学,八个大学生教一个班十二个小朋友的语文。于是,在学校淫威逼迫下,我决定投身于找工作事业中。
反复思量后,我怀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想法,不顾被打的风险,决定还是投身于新闻行业。
阳城电视台正在招聘实习记者。坐在笔试现场,凭借着多年来的文学浸润,我如有神助,一时间文思泉涌,挥斥方遒。到了面试时,我更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优良美德,对各种提问态度诚恳,娓娓说来。终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打败其他两个人之后,我成为了被录取的五人中的一个,成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实习记者。
然而进入电视台之后我才发现,这和想象中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完全不同。
·
由于阳城是一个五线小城市,辖区范围很小,市区人口不足五千,因此阳城电视台的受众范围也很小,可报道新闻缺乏。这就造成我所在的社会新闻部一度因为新闻太少而与其他部门合并。
新闻太少的另一个影响是,我们不得不多次重播同一新闻来填补晚间新闻时间。
比如有一次电视台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某大妈在做饭时突然锅底炸裂,她怀疑这个锅的质量有问题。于是我和另一个同事一起奔赴现场,第一时刻拍下了当时情况。
这条新闻连播三次,在第四次播出时,造锅厂终于忍不住给我们打电话,询问能否不再播出这条新闻,然后给了我们一笔丰厚的赞助。
而在闲暇的时候,主任就带着我们一起喝茶。人们在一阵清雅茗香中举杯相庆,汇报着最近又采访了多少环卫工人,调解了多少邻里纠纷。
我有些着急,因为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弘扬社会正义的责任一直压在我的肩头,这让我觉得喝的茶都是苦的。终于,在电视台工作的第三个月,我报道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这原本是由一条狗引发的纠纷。
具体说来,就是当地面粉厂老板的狗在路边撒尿时,不小心撒到了一个路人身上,这个路人一脸震惊然后愤怒接着誓要报仇于是随手拾起地上的一块砖把狗砸死了,面粉厂老板一见不得了心想自己精心饲养宠若天仙的小狗狗竟然惨死街头,气愤之下带领手下一伙儿员工前去围殴那个路人。谁料那哥们上面也是有人罩的,一个电话叫来一群兄弟。两方人马相见分外眼红,紧张的氛围一触即发。然而,看着对面一群金项链青纹身摩拳擦掌的汉子,面粉厂老板瞬间怂了。偷偷叫手下给电视台打了个电话,说这里有□□斗殴可以直播。我和同事奔赴现场。然而,当看到我们在不远处架起的摄像机和收音筒后,对面那群汉子突然决定握手言和。于是,一场聚众斗殴变成了一群五讲四美好青年共同参观面粉厂。至此,由于当事人的相互配合,人们得以看到一件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佳事。
由于这个报道,我和同事受到了主任的点名夸奖。主任号召新闻部的记者都应当像我们一样,积极发现新闻并从正面进行报道,这样才能让人们看到社会的真善美。
此外,还有一个让我异常振奋的消息是,我见到了童年的偶像。某天傍晚下班后,我在楼道里偶然瞥见他的身影。只见他端正地站在拐角处,身着一套深色西装,手持一沓稿纸,然后缓慢张口,发出一声悠长而洪亮的“啊”,声音回荡,经久不绝。我激动地冲上前,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灰色的电视机。据说这个电视机和我爸爸一个岁数。虽然它又老又破,打开后只能搜到一个不知哪旮旯的电视频道,我还是很喜欢它。每天晚上六点半,我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晚间新闻。每当这时,都会有一个表情很严肃的叔叔出现在镜头面前,一本正经地表达他对我们的问候,比如: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晚间新闻栏目……
这位表情严肃的叔叔以及他那深沉而亲切的嗓音伴随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后来还间接影响到我选大学专业。没想到的是,我会在这里遇见他。
我说:“叔叔,你好!”
他停了下来,用和蔼慈祥的眼光看着我,问道:“小姑娘,你好呀,有什么事么?”
我激动地摇头,说:“没什么,我只是刚见到偶像。叔叔,你真人好帅,比镜头上年轻好多呀。”
叔叔听了,哈哈大笑,楼道里又回荡起洪亮的声音。
我了解到,叔叔是从另一家电视台跳槽过来的。据说原先那一家电视台的效益不好,许多人纷纷瞅准机会跳槽,叔叔也是其中一个。现在,他也在阳城电视台工作,是晚间新闻栏目的主持人。至此之后,我便经常往晚间新闻办公室跑,和他也越来越熟。
电视台的工作很好,上班时间稳定,又能宣扬社会正义,唯一的不足就是工资有点愁人。每次发了工资表,看到里面一千多块钱的工资,都让人想撞墙。为了养活自己,我周围的同事们想尽各种方法。比如,叔叔除了做电视台主持人,平时还接各种婚丧嫁娶的活儿,时间长了,红白喜事主持起来毫不费力,有一次还在办公室给我们即兴来了一段,赢得大家一致掌声。
我也在为加薪而努力。
电视台设有最佳新闻奖,被评为该奖的新闻,台里奖励二百元。最初,我尝试采访一个皮革厂,该厂排放废水污染环境,十里八村深受其害。我奔赴当地,经拍照录视频取证后,写出一篇揭露文章。
然而这条新闻到主任那里被压下来,原因是该皮革厂是电视台某节目的冠名商,主任义正言辞地否定了这条新闻,说:“对于金主,不得无理!”
我又去暗访一个非法补习班,我潜伏在听课人群当中,伺机窥探写成一篇文章。然而不久,一个电话突然打到台里,原来补习班上边有人,报道又不得播。
我愤怒了,之后再出去采访,我在路边随意采访了一群流浪狗,做出一篇关爱城市流浪动物的报道。在报道结尾处,我说,面对这样的情况,记者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家园。结果,报道顺利播出。主任大加赞赏,说这篇报道很好地体现了记者的人文关怀和职业素养。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成为了最佳新闻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