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不知不觉夏天已经来了。
      窗外一片绿意,毛孔周围是暖烘烘的轻柔。太阳是那般耀眼。走在大街小巷,大家都能说出一句“啊,夏天来了”。
      夏天,这个奇妙的季节对于劉黎安而言就像一个稍稍老化的开关。夏天一来,她的记忆之屋就被不自觉地陆续照亮。
      时至今日,记忆之屋里很多人事物都已被磨蚀得不成样子,但那些念念不忘的倒还都崭新着——探险家之河、咖啡色小风扇、装满西瓜块的果茶、轻轻的风和烈烈的太阳、存放在冰箱里的雪人以及属于她们的小家......
      《廊桥遗梦》中曾说,旧梦是好梦,虽未实现,但仍萦绕心田。
      劉黎安曾经深深喜欢着一个女孩子。我的意思是,她自己也是个女生。
      世间爱意千千万,人们总说男女之情才能叫“爱”。倘若爱意也有对错的话,人类本身的存在是否就有很多不合理、不确定性呢?她不懂,真的不懂。她不知道如何定义喜欢、如何诠释情爱。她只渴望为她写诗,写莎士比亚、写仓央嘉措。她只知,想她时,嘴角便如何也放不下。
      她想为她写一个故事。
      故事里要有白色的花,要有柔和的光。
      热烈的未名之爱在13岁的夏天展开——细密如漫天的真菌散射孢子,轰烈如焚灼的火山喷发岩浆。
      热烈到,最初心脏砰砰撞击床板的声音如今依然响彻。

      劉黎安坐在书桌前,静静写着周记,风扇呼呼,吹凉了上一刻才拥上纸张的蓝色的墨汁。那是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黎安实在不喜欢消磨半天然后拼凑出“这周学习了......经过这件事,我学会了......”几个干巴巴的字。
      初中生总要和小学生有所区别,黎安想。
      周记实在没什么好写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初中生,每一天都不过是机械重复着“吃饭、学习、玩耍”几件事罢了。课上认真听课,课间和朋友们一起上厕所或是唱歌说笑,放学后和好朋友一同回家。哪个班的谁和谁在一起了或是打架了,她的朋友们不管,她更没兴趣管。加上黎安平时大都一个人在家,自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值得记录。毕竟连“今晚妈妈做了红烧狮子头”这种话都要编造。运气好的话,也许每周钢琴课上老师的褒贬可以勉强变成素材。
      费时又耗力。
      于是黎安开始了自由创作之路——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连载”到周记上去。也许是因为她是课代表,也许因为她的周记在众多口水文中脱颖而出,也许因为老师想鼓励她勇敢创作。在一堆“阅”中,她的作文本上出现了全班第一个“好”。有时语文老师还会很细节地着重加上几个感叹号。而黎安也越来越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对这条道路欢喜得愈发不可收拾——或是花妖与小和尚的凄美爱恋、或是魔女卡斯特拉的复仇故事、又或是最清纯的校园友情故事。这样很快乐。
      劉黎安把对世界的渴望与热爱都写进了文字里。
      日常生活就像一股汇入大海的水,平淡到模糊。现实中发生过的最重大的事也无非是上学迟到被老师训导。但是黎安赤诚地喜爱着那些可爱的伙伴和风趣的授课教师。
      在学校里多活跃,在家就多孤寂。那道门就像一道封印,隔着外界和她。父母工作繁忙,和黎安通话的次数也少得可怜,总计说过的话几乎都能数出来。劉黎安在家的娱乐活动不是弹琴打鼓就是写字画画,好在还能和同学朋友一起聊天,否则劉黎安都快不会说话了。以前从不觉得不可思议,只是会偶然捡拾到掉落的寂寥,可多年后回头看看,她也一度产生父母怎么放心让当时的她一个人生活的疑惑。那时最亲密的祖母的离去,让黎安最快学到的东西便是多愁善感与天马行空。
      经过半年相处,她早早就和同班同学打成一片,这得力于黎安孩童时期遗留下来的开朗。就这样,劉黎安顶着“漂亮活泼的好学生”标签,一路走到了初一下学期。而她的后桌杨超给她起了各种各样别致的称号——例如“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中二少女”、“不食人间烟火的的神仙”、“行走的人肉点歌台”以及“英语答案制造机”等等。
      初一下学期,开学第二天。
      班里来了个转学生。
      整齐的刘海、茜茜公主一样的自然卷发、长长的睫毛像门帘一样盖住了眸子的光,大而圆的眼睛半眯着,鼻梁上架着一副若隐若现的金属框眼镜,嘴角同样耷拉着。整个人散发出病态和疲倦。像生无可恋的洋娃娃。
      女孩儿在讲台上介绍着自己,声音不紧不慢,听不出任何感情变化。既不紧张也不开心。“我叫李挽婉。”说罢,她便从容不迫地抽出一根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大大方方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劉黎安认真地听着,身后的杨超突然猴急地用笔戳着黎安的后背,黎安条件反射地一下缩回背并叫出一声突兀的“啊”来。空气一下子安静下来。这明显超出了杨超的预料,他只想搞怪地跟劉黎安说上一句——“诶诶!来了个比你好看的。”但他并不想让她出丑。毕竟劉黎安怎么说对自己也不差。有些人看着转学生,有些人则看向声音来源劉黎安,杨超则低低趴在桌上偷偷观察劉黎安,然而看到的只有对方同样低到尘埃里的背影和赤红的耳脖。此时此刻他只能一直在心中默念“完了完了求求了别骂她别骂她”。好在班主任只是淡淡地看了看劉黎安,而后示意转学生继续。然而女孩儿却淡淡地说:“没什么要说的了。”
      随后老师安排女孩儿坐下——恰巧就在劉黎安旁边,中间只隔了个过道。勉强算半个同桌。
      一节课结束,劉黎安几乎什么都没听进去。她很紧张。大概是因为方才在新同学面前出糗了。思绪连同余光都完全被身边这个睫毛长长的转学生牵走了。
      劉黎安有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越是让她恐惧的东西,她越是要靠近,因为她认为直面恐惧才是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并且屡试不爽。尤其是劉黎安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尽管这个好习惯后来随着她长大渐渐丢失。劉黎安盯着手表掐着时间,刚下课准备转身去和新同学熟络之际,文艺委员早已带着自己的人马杀了过来。由于位置特殊,所以有个女生直接站在劉黎安和李挽绾之间的过道里。绝佳的“带新同学熟悉环境”的机会也被这几个蜂拥而上的女同学挤跑了。
      你是哪儿人——为什么转学啊——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各式各样的交谈在劉黎安左耳响起。
      劉黎安见状,默默拿出铅笔和草稿纸,一边熟稔地在洁白的纸页上勾勒线条,一边静静地听着。李挽绾的声音依旧不冷不热、不紧不慢。轻轻软软,像沾着雨滴的慵懒棉花。她机械式地回答着,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文艺委员的声音反而显得有些尖锐造作。

      一顿午饭的时间,足以让天空酝酿太多情绪。上午还晴空朗朗,劉黎安刚出小区不远就下起了雨。这个时候杨超若是在劉黎安身边,肯定要吐槽上一句“这天简直就给跟劉大小姐一样,翻脸比翻书还快。”突如其来的雨让熙攘的路人纷纷像鸟兽一般散去。劉黎安从小学开始就养成了出门带伞的好习惯,她只需要驻足、掏出伞,然后撑开。
      大概因为刚才突如其来的雨,班里还有很多人没来,教室里不像往常一般喧闹。
      而劉黎安的桌子上居然惊现一杯奶茶,吸管横放在顶面。上面还贴着一张黄色的纸条——“今天上午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希望你别生气。”
      “这是那个叫杨超的男生给你的。”无比熟悉的黑色的清丽袖珍字体——劉黎安一看就认出纸条上的字是杨超写的。另她惊讶的反而是李挽绾的提醒。
      不可思议。
      紧张、澎湃——心绪就像被猫咪抓弄后乱糟糟的毛线球。早早策划好的笑脸和客套的说辞都化作一句脱口而出的“嗯,我知道。”
      场面陷入微妙的尴尬气氛中。劉黎安觉得是自己丢了神。
      李挽绾也没再同她搭话。
      天逐渐放晴,薄弱的阳光像一层薄薄的纱,轻覆在窗台和靠窗同学的右肩上。劉黎安跟杨超解释道自己并没有生气,最多也不过是觉得丢脸了。
      其实那算不上什么大事。更何况杨超已经道歉。劉黎安早就不再是以前那个争着抢着只会在师长面前邀功请赏、被斥责就郁闷至极的小学生了。
      中午神经大条的高冷发言使得劉黎安扯不下脸来去和李挽绾搭话。课间依旧有女生来找李挽绾,无非就是一起去小卖铺、一起出去吹吹风或是一起去上厕所。但是都被她委婉拒绝了。
      李挽绾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刚刚老师讲过的书页,偶尔稍稍扭头瞥一眼过道对面那个女孩——紫色的劉黎安。
      紫色。
      高贵、神秘、忧郁、不易触碰、捉摸不透。
      乌黑的短发,像豆蔻少女刚采来的黑色珍珠。鬓边的头发别在耳后,碎发如同月华倾泻而下。小巧的鼻子、滴水般的下巴,还有她身上浅淡温馨的香味。这就是李挽绾眼中的右手边与众不同的女同学。
      李挽绾从同桌口中得知,她叫劉黎安。
      多亏了她,三班的同学识了个“劉”字。
      一天很快就过去。近在咫尺的距离也没能让劉黎安和李挽绾相识。
      学校离黎安家并不远。走路约莫二十分钟也便到了。
      南方的天很美。有时纤尘不染,有时瑰丽美艳。下过雨后更是澄澈,世界像颠倒了一般,分不清天和海。和顺路的同伴分别后,劉黎安有大把时间自我消遣。桥边的娇柳依风而舞,湖面吹起粼粼的波纹。一切美得像幅油画。黎安倚在桥头的栏杆上,静静欣赏柳吹花落。

      劉黎安曾经很讨厌爬楼梯。
      因为小学时的书包很重,简直像个炸药包。
      虽然初中每天背的书也不少,但劉黎安现在已经习惯了这段距离。
      劉黎安家住四楼,每天上下楼总会遇见其他出门的居民——一楼爱打麻将的独脚叔叔、有着一头干练短发的白领女性;二楼的小孩多多以及他的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劉黎安每次经过他们家门口总能听见超大声的电视声);三楼永远摆着扑克脸的阿姨;还有劉黎安家对门的一对新婚夫妇。
      但是今天劉黎安见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似乎是搬来那个冷冰冰阿姨对门的新住户。不过,与其说是见到,不如说是撞见——劉黎安只顾低头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对方只顾着低头玩手机。万幸不是相撞于楼梯上,否则性命难保。劉黎安体型较小,一下就被撞倒在地,连人带包一起屁股蹲,而对方也打了个踉跄,好不容易才站定身子。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宿命。该来的怎么也躲不了。命中注定的人,连相识都是戏剧化的。原来上帝也爱写剧本。
      这是3号楼里注入的新鲜血液。
      302室的新住户——劉黎安命中注定的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