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杏花坞的先生 ...
-
送走阿六,江孟秋开始做柿饼。
首先,把所有柿子都倒到木盆里洗干净,清洗干净后给柿子削皮,削完皮后又用绳子把柿子串起来,串好后挂在阳光较好的屋檐上,等它自然结霜。而剩余的柿子皮也不要扔掉,直接装在筛子里放在阳光下晾晒,晒好后也是一道闲暇小食。
几天后,每个月的学堂辩学便开始了,江孟秋也收拾了一下,准备等辩学开的差不多了就去学堂附近等沈清和。
说道这学堂辩学的由来,那可是有一段有趣的往事,听村里的老翁说,几十年前这学堂沈先生本来是来此地寻亲的,结果亲戚已经搬走,沈先生又没有了回去的盘缠。那时正值杏花村唯一的教书姜老先生病逝,杏花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先生,听闻沈先生读过书,于是就聘了沈先生当教书先生,这本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结果县上的一位教书先生徐先生不满意了 ,原来是之前徐先生与姜先生有约定,姜先生辞教的时候会让徐先生的侄子来替他教书,可是姜先生病来的突然,去世也很突然,不曾来得及和坞长说起,所以大家不知道这件事。
于是徐先生侄子准备来上任时,发现正在上课的沈先生,便痛斥杏花村不讲信用。本来沈先生就得杏花村恩惠,为了不给坞长与坞里的百姓惹麻烦,于是对徐先生侄子说可以将教书之责还于他。
结果徐先生侄子却因此觉得沈先生和杏花村一帮庶民好欺负,便闹到了县官那里,就约定一事向杏花村讨要赔偿。
新来的县官才上任不久不曾办过这等事,一筹莫展之际,别院的主人也听说了此事就说:“既然是学堂先生,为人师表,见识、学识、道德缺一不可,既然杏花村今日有两位老师竞选,道德不好评判。但是学生可以择优选取,那先生也可以就择优而用,两位先生不如来一场辩学,哪位先生才高者就是杏花村的先生”。
县官听得此言茅塞顿开,于是特令沈先生和徐先生的侄子来场辩学,如若沈先生胜,那沈先生就是杏花村的新教书先生,并赏赐钱财若干当奖励;若是徐先生侄子胜,则判杏花村不守信并给予徐先生侄子赔偿,沈先生也要把教书先生一职还给徐先生侄子。
县官当日就贴了告示,那天在场围观的人很多,于是辩学一事不过几日就在梁州传遍了。辩学当日不少梁州有名的文人学子都慕名前来观看辩学,那一日杏花村可是人声鼎沸,当然沈先生必定是赢了。
自此事之后,杏花村便出来名了,沈先生也出了名,后来甚至有惜才之人欲邀请其为门客,更有人举荐他当官的。但是沈先生以答应教书为名都拒绝了,而后又过了几年,沈先生参加了科举中了状元,在朝为官三十载,如今又回到杏花村当教书先生。
不少梁州学子听闻沈先生事迹,仰慕他的才华,时常来杏花村请教,络绎不绝。坞长为了坞里人正常生活,于是就设了个辩学日,每个月一场辩学,辩学题目由沈先生和梁州众多博学多识先生的一起定好。有提前几天公布题目的辩学,也有考验学子临时辩答能力的现场公布题目的辩学两种。
一时间梁州居然掀起了学术狂热的浪潮,后来个州各地都有类似的辩学。
到半下午了,第二场辩学应该快结束了,眼看天色不早了,江孟秋这才拿着荷包等东西出门,赶往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