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我也不能就这么撂下三少爷不管,再艰难,路还是要走的。就像咱们柳家,脱贫致富的路都走了十八代了,不也还没有放弃吗。

      “书上说,相处的时候不能一直只讲自己,要尽量聊对方感兴趣的东西。三少爷,您会做驴打滚吗?或者对宝石有研究吗?”

      我感觉我问的是废话,但出于对他的尊重,还是得问一句。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他果然没有令我失望,狠狠摇了摇头,我很想告诉他没必要这么用力摇头,大家都知道。

      “那三少爷和三少奶奶会聊些什么话题呢?”

      这个问题书上没有,纯粹是我个人的好奇。

      “我七岁之前的事情和酒。”

      这个回答还是出乎我的预料了,不过这是个好机会,顺便问问他十岁之后怎么就变了。

      “那三少爷十岁之后怎么就变了呢?”

      我猜想的回答是磕坏了脑子,哪根筋抽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昏迷的时候,听到了玉皇大帝的声音。他跟我说,人活一辈子,重要的是随性,得及时行乐,不能被世俗束缚。所以我醒来以后决定谨遵他老人家的教诲,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我信,看来玉皇大帝是真的闲。还有就是这个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用得实在是精妙。

      我决定不再追问这件事。

      “那三少爷要不试着做做驴打滚?奴婢这里也有几本有关烹饪的书,有关珠宝的书奴婢这里没有,但少爷可以去老爷书房看看,沈家也有做过珠宝生意,应该是有的。”

      三少爷翘起了二郎腿,那个吊儿郎当的气质配上他的脸反而更加好看了些。

      “不过我看不懂啊,我去拿了你再给我念?”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刚才回答自己读书写字会一点的时候,心中闪过的后悔是什么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把所有看完的书都用来糊茅房的墙。

      但我还是决定为自己的利益争取一下,便说:“这样不太好吧,夫人交待过奴婢不能去主院,少爷要是三天两天往别院跑会让人起疑心。”

      三少爷漫不经心地回答:“怕什么,别院不也是沈家吗。”

      我觉得他比起讨姑娘家欢心,还是读书认字更迫在眉睫一些,怎么也得先理解了小妾的意思。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老往这边跑不是个长久之计,不如趁这个机会让他对读书认字起兴趣?

      “三少爷,不会读书写字会造成诸多不便,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学学?”

      我以为他会用玉皇大帝的旨意不可违抗的理由拒绝我,没想到他若有所思,还点了点头。

      我又有些后悔了,感觉已经搬起了用来砸自己脚的石头。

      “我最近喝酒的时候也觉得,整日这样没有以前有意思了,那就用那本烹饪的书你来教我认字吧。”

      我顿感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刚才搬起的石头也重重落在了自己的脚上。

      怪我,祸从口出这句话真没说错。

      “读书认字都是从三字经,弟子规开始,再不济也是百家姓,从烹饪的书开始恐怕有些难。”

      三少爷指了指趴在门口睡着的西瓜和荔枝,又指了指房里的家具,杀人诛心还指了指自己的头发和衣服,也不说话,就意味深长地笑。

      在这种无声的压力下,手无缚鸡之力的我只能妥协,毕竟我弟中举的事情还没个着落,怎么也得在沈府上再呆上一段时间。

      “行吧,不过今日太晚了,还是请少爷先回去休息,”

      我是真的有些累了,上下眼皮不停打架,只盼着他赶紧离开。

      三少爷倒是挺精神,起身抖了抖破成筛子的衣服,拿上烤干了的外衣,诗兴大发,吟了一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gao)人。”

      我看着他的背影,顿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此路任重而道远。

      三少爷走后,我和秋霜倒头就睡,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晌午,小马子都来送午饭了。

      “柳絮,今天三少爷特意吩咐我给你送了一盘荔枝。”

      我伸了个懒腰哈欠连天地从房里出来,就看见了小马子端了一盘荔枝站在门口。

      我没想到三少爷竟然动作这么快,有些欣喜,赶紧拿起一颗尝了一口,又给小马子和秋霜一人一颗,三个人窝在树荫下吃了起来。

      “真好吃,怪不得杨贵妃也喜欢。”

      小马子和秋霜和我一样都是穷苦人家,小马子是在沈家做工,秋霜是被卖进来的。可惜他们家隔壁街上没有个王老头,他们爹也没我爹这个觉悟,所以他们都没读过书,目不识丁。

      秋霜边吃边问,荔枝汁弄得满手都是:“柳絮,这个杨贵妃也喜欢吃荔枝吗?”

      “杜牧写了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欢心,特意在涪州建了个荔枝园,专门供杨贵妃食用。”

      “那杨贵妃真是好福气啊。”

      不过我觉得我们三个福气也不小,凤城不产荔枝,这荔枝也是沈家这种有钱人家才有机会享用的。我甚至觉得我可能被荔枝收买了,竟然燃起了熊熊斗志要好好教三少爷。

      正在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的时候,突然别院门口传来了三少爷的声音:“这就吃起来了?”

      我们赶紧起身,胡乱把沾满荔枝汁的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朝他行了一礼。

      “所以你们两个到底谁是小姐,谁是丫鬟?

      三少爷径直走进来,一屁股就坐在了石凳上,拿起桌上的荔枝也吃了起来。

      也不怪他分不清楚我和秋霜,其实我觉得我们两个都是丫鬟,名字一个秋霜,一个柳絮,年纪也差不多。我把沈夫人送来的衣服也分了秋霜一半,所以穿的衣服也差不多。

      别院里就我和她两个人,清扫浣衣之类的也是一起分担,根本就没有什么主仆之分

      三少爷一颗荔枝下肚嫌弃地说:“真不知道这荔枝有什么好吃的,吃一颗弄的手上黏糊糊的。”

      我想你既然不喜欢吃何必要勉强自己吃,我可以多吃一颗。

      “吃也吃了,要不我们开始做正事?”三少爷指了指屋内,示意我他要开始在学海里遨游了。

      我今天起得晚,还没吃午饭,准备吃了荔枝再吃的,结果吃到一半他就来了,肚子现在就流进去了点荔枝水,空空如也。

      不过现在也不是讨价还价的时候,为了我在院子里蹦跶的的西瓜和荔枝,一点饥饿不算什么,反正以前饿习惯了。

      我招呼三少爷进屋,把那本教做糕点的书拿出来。

      做什么事情要从兴趣先入手,既然三少爷是为了给三少奶奶做驴打滚才起了意,那我们便从驴打滚这页开始教,先定个小目标,把这里面的字认清楚。

      我翻开到驴打滚的那一页,让他先看看下面哪些字不认识。

      “驴打滚,是东北地区、京城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京城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

      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除了几个常见的,基本都不认识。”

      我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三岁能吟诗吗,怎么也不至于这么大段话,都不认识吧。

      “奴婢斗胆问一句,三少爷您三岁会吟得诗是哪首?”

      三少爷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有钱人家对吟诗的理解就是如此朴实无华,是我造次了,我以为至少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看来那句蓬蒿(gao)人确实是难为他了。

      我让秋霜去街上买份驴打滚,投其所好也讲究循序渐进,虽然现在亲手做不了,去买现成的也是个办法。

      我拿出笔墨纸砚,教他从第一个“驴”字开始认,先读个十遍,再在纸上写个三十遍。

      就是刚才定下的那个小目标有点太宏大了,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今天先认十个字吧。

      写第一个“驴”字,第二个“打”字,三少爷还算虚心求教,虽然字写得比我弟丑多了但也是一笔一画,认认真真。

      到第三个“滚”字就没耐心了,也可能是笔画比较多,我在纸上示范了五遍,他都还没记住笔顺。

      三少爷把笔放下,撅了撅嘴说:“不写了,不写了,真麻烦,反正做驴打滚也不用非得认识驴打滚这三个字。”

      我竟然没有办法反驳他这个观点。

      毕竟我也不敢保证街上做驴打滚的老板,把“驴”打滚换成“驼”打滚他们能发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