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写给一场无望的爱情
——读《狗与狼》
“我的心,就像黑暗暴风雨中的一条船,不知道会被席卷到多深的地方……”
《狗与狼》是法国犹太裔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作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犹太姑娘亚达从小暗恋着犹太男孩哈里,却因个性与社会的鸿沟而无结果,多年后两人在巴黎重逢,乡愁成了联系他们的纽带,相互的激赏与共同的志趣使两人冲破婚姻的藩篱,走到一起。然而,祸从天降,为了挽救心上人的名誉,亚达远走他乡,孤身在千里之外生下并抚育哈里的血脉。
这是一场无望的爱情。亚达在7岁时偶然见到哈里,从此开始了她长达一生的爱恋。可是他们注定无法在一起。
首先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阶级的鸿沟。小说一开头便这样介绍道:“ 希纳一家出生并居住的乌克兰城市,在城里的犹太居民看来,是由三个不同的阶层组成的,就像古老的画卷上所表现的那样:被上帝排斥的人处在下层,为地狱的黑暗与烈火所吞噬;平凡的人住在中层,被微弱的光线照亮;而处在上层的,则是上帝选民的居所。”亚达家住在河边混乱不堪的下城,而哈里家住在树木围绕、绿树成荫的上城,他们之间不仅仅隔着中间地带的河谷和山峦,还有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和阶级之间的敌视与轻蔑。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离开了乌克兰,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在一起,甚至,哈里永远也不会知道在下城有一个女孩爱了他一辈子。
其次,他们的性格也是阻碍。哈里性格懦弱,从小被他的母亲呵护在温室里。哈里第一次见亚达,“当本说话的时候,哈里的脸变白了,恐惧地望着这个蓬头垢面、膝头流血的男孩,和这个脸色苍白、没戴帽子的女孩。”他被保护得太好了,他也许优雅,也许高贵,也许富有,但他无法理解亚达的自由,无法理解亚达的思想的驰骋(当然,几乎没人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亚达那卑微无望的爱情。他一直高高在上,以他的不安脆弱的心傲视这个世界。而亚达纯洁善良,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妄图游离在真实世界之外。哈里说:“你真是纯洁,亚达!又纯洁又野性,心灵和□□都是……”咪咪太太曾经形容过这个女孩:“是个有个性的。她要是爱上谁,就会爱一辈子。”其实,她过去一直是,将来也会始终是个怯生的孩子,只有在完全没有外人的时候才觉得自在。”在爱情方面,法国女人的判断是无可争议的。她是这样一个傻女孩,与哈里的世界格格不入。
而就是这样两个人,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异国,重逢,相爱。他们的爱情是一种偶然,而他们的分别是一种必然。于哈里,只是恰好在异国遇见了一个女人,他们都来自一个地方,他们的体内流着同一种血液,而那个女人一直爱着他,这对一个男人来说,足够变成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情飘忽不定,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像蒲公英的种子般随风飘到哪里生根。即使哈里并不了解亚达,即使他曾经那样爱过他的妻子。于亚达,哈里是她一见钟情、爱了一辈子的对象。可是她当初为什么会一见钟情呢,一个7岁的小女孩知道什么是爱情吗?列宁说:There is absolutely no such thing as love or hatred without any reason or cause。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她对哈里的爱恋也许只是她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一个载体。因为居住在上城的哈里一家一直是他们下城的人仰望的对象,对他们来说,近乎是天神一般的存在。当有一天天神以一种真实的形象出现在她的面前,使她产生了一种近乎爱情的错觉。她对哈里的爱情几乎可以说就是她对梦想执着的表现。
他们的爱情本就是一种畸形的存在,而他们的未来更几乎是渺茫的。哈里的母亲不会答应他娶亚达,因为她只是一个下城的卑贱女人,而且是一个勾引了她儿子的毫无廉耻的女人。亚达也不是一个好妻子。她似乎永远也长不大。她无法像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那样,装饰整理家里,为家人准备可口的食物,在周围营造一种温馨宁和的气氛。她做不到,她的时间是献给绘画和幻想的,而这才是真正的亚达,谁也无法改变的亚达。
如果他们结婚,他们的爱情或许会在日常琐事中消磨殆尽。最后或许只能落得相互憎恨的地步。亚达的离开或许无奈,却比留下更能成全爱情。
这是一场无望的爱情,只有分别是注定。
这是一场无望的爱情,因其无望,更显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