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 ...
-
正德十三年三月
○庚子朔。孝肃太皇太后忌辰,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林岳祭裕陵。
○辛丑升云南·右·布政席书 为福建·左·布政使。
○壬寅恭上《大行慈圣康寿太皇太后尊谥》,册文曰:“孝孙 嗣皇帝 臣御名,谨再拜稽首言。臣闻坤道承乾,德既光前而裕后,重闱申祔,礼宜节惠以易名。爰从舆论之公,茂举尊亲之典。恭惟皇祖妣大行慈圣康寿太皇太后陛下,至仁天赋,懿行夙成,淑慎温恭,含弘光大。配我宪宗,正位中宫,事先后而诚孝纯深,接宫嫔而慈和遍覆。上敬承于宗庙,下抚训于子孙。燕翼先皇,已致清平之治,贻谋质仍,开久大之祥。厚德被于寰区,盛烈存于社稷。迈汉家之马邓,俪周室之姜妊。夫荷祲象告凶,祎衣忽閟,顾昊天之罔极,徒悲孝餋之未终,而圣德难名,尤惧显扬之弗称。是用远稽古制,近考国章,命群臣佥议于廷,涓吉日祗告于庙,诞称殷礼,请命于天。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伏惟明灵俯垂昭鉴,上配祖考陟降于天,弘祚家邦传诸万世,谨言。”
○甲辰升山东·左·参政许淳为云南·右政。
○乙巳以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谥,诏天下曰:“朕恪守慎终之礼,将崇升祔之仪,眷廷议之佥同,俨天心之鉴格,爰循旧典,上荐徽称。仰惟皇祖妣大行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淑德至仁,本乎天性,配我皇祖考宪宗纯皇帝,母仪天下余二十年,内言不出于宫闱,美化自行于中外。我皇考克承慈训,既增嗣服之光。予一人获守丕图,亦赖贻谋之善。顾大恩之未报,奄至餋之终违。况当摧割之中,举是追崇之典,自非鸿名之称,实曷扬盛美于将来。已于三月壬寅恭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呜呼!厚德难名,罔既终天之念,徽音不已,尚垂来裔之休。布告万方,俾咸知悉。”
○丙午礼部请上以素服冠御西角门视事,百官素服黑角带侍朝。从之。
○南京工科·给事中王纪言:“去岁八月,驾幸宣大,诸臣连章上请,陛下置之不闻。逮夫郊祀期迫,突然旋跸,祀不失期,故积久阴霾应期而霁,则陛下敬德之昭着可见矣。及再出,正太皇太后疾革之时,讣报宣大,兼程就道,号哭过哀,内外臣民无不感动,且丧礼必谨,尊谥必隆,陛下孝德之昭着亦可见矣。陛下能充是德,则尧舜之治亦不过此。愿戒轻出以保圣躬,餋天和以蕃圣嗣,御经筵以开圣聪,辟言路以广圣听,则圣德日崇圣治日隆矣。”不报。
○丁未工科·给事中翟瓒等言:近闻密旨,下丁甲二库取锡铁等料共六十余万,至宣府营造。臣以为宣府在口,北去京师三百里外。道阻险,非陛下所宜常行,风土薄恶,非陛下所宜常居。陛下再行,幸不生他虞,已出徼幸。今复欲轻万乘之重,冒重关之险,大兴土木,起盖殿宇,为久居计。臣考往古,阿房出而秦人畔,章华起而楚民仇覆。车在前,不可鉴哉!陛下春秋曰□拆,盛志气刚,明愿悔悟之心,深自创艾,停止宣府营造,以保祖宗万年之大业。不报。
○刑科·给事中俞敦 劾:“巡抚四川·都御史马昊 险伪卑污,巡盐河东开门纳赂,及在四川,又纵妻子罗取州县稻米。巡抚延绥都御史陈璘、巡按山东,荐举受赂,今复通贿属官,克削军士。皆贪滥无耻之尤者,宜亟罢黜,无贻两镇之害。”下所司知之。
○戊申中宫千秋节,以太皇太后丧,免命妇朝贺。
○传旨以和阳卫都指挥·佥事 马旻守备仪真。于是,兵科·给事中汪玄锡等言:“昊 起自纳粟,例不管事,若论功改正,止以授总旗。今乃不由兵部论荐,冒为守备,崇卑悬绝,此事体之决不可者,请置昊于法,以杜奔兢。”不纳。
○己酉录辽东开原镇夷堡获贼功,升赏官旗军舍吴经等七百九十一人,巡抚·都御史张贯升俸一级,总兵署都督·佥事 韩玺、参将都指挥·佥事 孙棠各升一级,巡按御史张文明赏银十两、彩币二表里。
○辛亥录辽阳清河等堡获贼,升赏官军王贤等一千一百二十八人有差。
○巡按山东·御史朱裳言:“岁造军器,旧有定数。弘治初,工部以天下灾伤,各卫军器足用奏减其数之半。近因兵仗局造神器,需黄熟铜等料,工部复议徵所减之半折银输局。今山东凶盗连年民不聊生,若别有征求,是驱之为乱也。乞如弘治初例。”工部议覆:“今岁以前未完者,如弘治初例,以后俟再查报议减。”诏:“可,且以兵仗局物料已借办于官,仍令照数角□羊补。”
○壬子勒致仕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彭泽为民。逮甘肃巡抚·都御史李昆、兵备·副使陈九畴至京治之。初,兵部尚书 王琼 既奏遣科道官详勘哈密事,欲中泽以危法,及勘至于泽一无所劾。琼 又遣其属储询路直嘱会同馆主事 张灿嗾夷人之拘馆中者,令暴泽短不可,琼计阻,乃自直言:“泽擅遣使妄增金币,以敕谕及钦赏,自遗书议和,失信起衅,辱国丧师,并昆九畴,俱宜逮治。”诏以事体重大,下廷臣集议之。及议,众多不平,然畏琼不敢言。礼部尚书 毛澄折辩之,琼厉声曰:“使械至关前鞫以重刑,当自吐实。”澄曰:“是何言也。古者刑不上大夫。”户部·尚书 石玠曰:“彭某好人。”都给事中王爌、石天柱皆曰:“事不可枉。”琼众迫论,因曰:“我岂害彭某者。”乃援笔易奏稿数字谓:“泽归踰年乃失事,似亦可原。”奏入,得旨:“泽受朝廷重命,不能宣扬德意,失信夷人,又未毕事而还,贻害地方,当重治姑夺职为民。昆九畴俱逮问。”于是,六科十三道汪玄锡、师存志等各上言:“泽累年征伐之功,多有可录。前此致仕人言汹汹,谓如泽者木可,遽听其去。今又一旦追夺其官,比之编氓。恐天下四夷闻之,因朝廷用舍,有所窥伺。况夷情曲折,内外之论亦持两端。泽固不能无过,然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至少恩也。伏望皇上照察,还泽原职致仕,以全君臣终始之义。”不纳。
○甲寅四川庆符县大风雹伤麦,坏学宫拔木偃屋,人民有死者。
○乙卯太监赖义传旨:“都知监·太监刘岑守开原等处地方,王秩分守山海关等处地方,黄玉分守潼关。”于是,兵科·都给事中汪玄锡等言:“山海旧惟主事并指挥守之潼关,则腹里要害惟设军卫。今增设内臣,人心骇异,且二处连岁饥荒,钱粮不给,士卒逃亡,官多民扰,乞赐停罢如兵部议。”不报。玉既至潼关,括取无厌,往来行旅,皆取道山西避之如寇。玉遣人于河东遮取之,甚至士夫过者稍为礼,亦留滞不得行。
○丙辰晋府·辅国将军表杶、表木□绵、表椑,奉国将军表桃知烋蓄私自宫者十余人,多为不法。镇巡官以闻,诏以表桃等俱违祖训,革其半禄,用示惩戒,自宫者发边戍。
○戊午传旨调工科·都给事中石天柱、刑科·都给事中王爌于外任。初,廷议彭泽事,两人忤兵部尚书 王琼 意,未数日遂假内批谪之。科道复言:“两人无可指之罪,去之何名,恐传之天下后世不能无议。”亦不纳,竟调为推官。天柱云南临安府,爌广东惠州府 。
○庚申起餋病·右都御史邓璋 巡抚甘肃。
○辛酉升山东·副使王炫为山东·参政。
○升镇守贵州·总兵官李昂为都指挥使,李瑾升都督佥事,以平贵州苗寇功也。
○壬戊 升户科·左给事中邵锡为都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邢寰为左给事,刑科·给事中徐之鸾、吏科·给事中柴奇、户科·给事中王俊民为右给事中。锡、奇户科,寰工科,之鸾吏科,俊民礼科。
○辽东陨霜,禾苗皆死。
○ 癸亥海西弗提等卫·女直都督长哈等贡马方物,赐宴赏如例。
○ 甲子太监张钦 传旨以内官监侯钦 守备万全左卫,尚衣监·太监冯敬分守万全右卫,内官监·太监叶森守独石马营,内官监·太监李昕宁夏监枪。
○ 乙丑南京·十三道御史蒋亨等言:“商高宗亮阴三年不言,周成王既免丧,茕茕在疚,我朝列圣于丧礼,尤为慎重。哭临发引,上册附庙,俱有成式,万世子孙所当尊守。今太皇太后梓宫在殡,陛下若复远出,使累朝所行丧礼一旦废坠,其何以令天下。伏望端居大内,永言孝思,则孝道益彰,而太皇太后在天之灵,亦可少慰矣。”不报。
○ 丙寅裁革广西向武州同知判官各一员,以边徼务简也。
○真定等处分抽太监郑玺奏:“顺德之南关宋家庄、广平府之曲周县,尝设抽分。今一切革罢,恐误供应,乞仍旧。”工部覆议:“各处所设抽分非旧制业,已查革。玺以岁供不敷为言,请上裁。”得旨:“令分抽。”燧依阿持两端,而横征之端复起矣。
○ 丁卯故武进伯朱本叔江袭爵,以本乏嗣故也。
○礼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石瑶上乞休曰:“臣年五十有四抱疾有年矣,荷蒙皇上仁并天地,不弃一物,含纳长餋,曲成下济。擢置三品,出入省院,阶清级峻,与有德有功之臣比肩而立。臣虽驽钝,岂不知天地浩荡之恩哉!臣常念此,便欲陨身命填沟壑图,报万分之一而不辞也。顾自今春以来,寒热并攻,旧疾增剧,臣之精力益已竭矣。因循玩时徒费饩廪,岂惟尧舜观人之大法在所不容,而苟窃温饱,臣实惴惴焉而不敢自恕也。伏望圣慈俯念愚臣委不堪用,放归田里,使败枿沾雨露之恩,困兽得走圹之逸,衘恩九原,死宜不朽。”得旨:“学行素著,宜尽心职业,以副委住,不允所辞。”
○ 湖广永顺宣慰司使彭世麒等献大楠木四百七十余根,赐所遣土官把事 向晟等彩币有差。
○ 戊辰上如昌平
○陛贵州佥事 许效廉为江西左参议。
○ 琉球国中山王 尚真遣长史蔡迁 等来朝贡马匹方物,赐宴赏彩币等物有差。
○ 大学士梁储等言:“各处镇守守备内臣,其当行事务,旧有定规。祖宗累朝敕谕,彼此不同。盖亦各有深意,不当轻改。守备·凤阳·太监丘得奏,欲改换敕书。臣等按旧敕,凤阳守备之设,止令奉侍皇陵兼管皇城,并防护高墙庶人,及操练中都留守司八卫一所军马。至正德二年,始令兼管庐、凤、淮、扬四府,徐、滁、和三州,督捕盗贼,事宁之日具奏定夺。至五年,查革刘瑾毙政,而有司失于具奏,未曾改正。今淂輙为此奏,奉旨凡一应事务,俱令关白,守备勘酌施行,且令臣等改撰敕书。顾事干国体,臣等不敢顺旨曲从。伏望特寝所奏,无令各处守臣,比例奏扰,以贻民害。又延绥、宁夏、大同、宣府等处,切临边境,比之山东腹里地方,事体亦自不同。太监刘祥、马锡、许金、颜大金所领敕,乞仍旧为宜。伏惟圣明鉴纳。”得旨:“俱如山西例,撰敕与之。”
○致仕南京兵部·右侍郎王倬卒。倬,字用检,苏州人。成化戊戌进士,初知余干县,民有甲为乙所杀者,狱久不决,倬诘乙曰:“非汝杀之,何以窃其尸耶?”验之果然,即伏辜。又有殴人实不死者其家匿,被殴者以他尸诬之,累辩莫伸,倬廉得匿所,密使捕至县,竟抵诬者罪。其莅政精明类此,民甚宜之。改知兰溪县,擢南京监察御史,迁贵州副使,改广东琼州兵备。攻崖州千家村,诸降之。进云南按察使,寻转广西右布政,转四川左布政,皆值多盗督兵供饷,劳绩居多,擢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岁值大饥人相食,奏乞以通州余米十万石豫给边军,石加二斗为道里费,而以边仓米如数分赈,又益以劝借银二万,全活甚众。北虏犯边,令诸将设伏击之,斩获颇多。事闻降敕奖励,迁南京兵部右侍郎。以老疾屡辞得休致居家,周人急难置义田以赡族,尤为乡里所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