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肆 山高水远(一) ...

  •   花开花谢间,一朝便到了盛夏时节。
      百里村的盛夏炎热得紧,日光毒辣,连路上的野狗都被晒得直吐舌头。
      最近,笙梨家的花间酒坊生意格外好,路过的行人大多会到花间酒坊里喝酒消暑,或要一碗新沏的花茶,在屋檐下纳凉。
      由于中午的日头过盛,人们种田赶集都选在清晨和傍晚,这样一来,清晨与傍晚便成了百里村最忙碌的时候。
      今天清晨的百里村比以往更加忙碌,大街上挤满了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苏先生要离开百里村了。
      在把棠雪送进京城之后,苏家上下都在为前往京城做各种准备。这几日终于准备完毕,要今日启行。苏先生在百里村办了十余年的义学,村子里的很多孩子都受过他的教导,村民们都十分感谢苏先生。现在他要离开了,大伙儿纷纷前来送行。
      村民们把苏先生团团围住,有的与他握手,不停地表达感谢之意,有的塞给他自家的农产品。
      花间酒坊内,笙梨正在给客人倒酒。酒杯斟满,笙梨放下酒壶,侧首,望着水泄不通的大街,越发的庆幸自己家选择昨天晚上去找苏先生。
      笙梨家和苏家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说,而他们早就料到今天去找苏先生的人一定很多,于是提前一天把这事给办了。
      笙梨每年都会酿棠梨煎雪酒,今年也不例外。笙梨下午时去到玉笙洞把新酒储藏进去,又拿了一壶旧时酿的出来。
      傍晚晚饭后,刘大叔和笙梨带着赠礼前去拜访苏先生。
      刘大叔把他们一家准备的赠礼送给了苏先生,感谢他对他们一家的照佛,尤其是对笙梨。
      而笙梨则去找了苏夫人,把她要给棠雪的信交给苏夫人,又把那壶棠梨煎雪一并给了她。笙梨犹豫了一下,问道:“棠雪,是要成亲了吗?”
      “嗯,很快了。”苏夫人回答。
      “这样啊…”笙梨的语气有一点失落,但她很快掩饰了过去,她从背后又掏出一个木盒子,随即明快地说,“恭喜棠雪,请您帮我把这个盒子给她。”
      “笙梨有心了,我代雪儿谢谢你。”苏夫人朝笙梨报以一个微笑。
      之后,刘大叔和笙梨离开了苏府。那时星光满天,苏府内一派忙碌。
      大约过了快半个时辰,送行的人才渐渐散去,苏先生一家乘着马车,离开了百里村。
      昨夜还人声鼎沸的东邻小院,如今已是人去楼空,格外安静。花间酒坊的客人渐渐少了,笙梨歇了口气,有些出神地看向邻居家的屋檐。
      “老板,要一壶菊花茶。”突然有人从外面走进酒坊内。笙梨爹娘正在后厨,笙梨连忙端了一壶菊花茶过去,一看来人,有些惊讶:“吴大爷?您没跟着苏先生他们一起走吗?”
      “老夫呀,打小就在这百里村长大,舍不得离开这里。”吴大爷喝了口茶。
      酒坊内已无其他客人,笙梨在吴大爷桌边坐下,轻声问:“您说,苏先生一家,还会回来吗?”
      “我在这栋房子内已经服侍过两户人家了,前一户人家再没回来过…苏先生知道我呆在这屋子里服侍了大半生,对房子有感情,临走前把地契给了我…”吴大爷把杯中茶饮尽,抬手望向远方升起的袅袅炊烟,颇为感慨的喃喃道,“怕是难啊…”
      自棠雪和周竹越的初见后,两人便彼此一见倾心。周竹越只在府中待了一日就回书院去了,棠雪依然在熟悉京城。
      大约是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时节,棠雪收到了来自百里村笙梨的信。信不长,信中除了抒发笙梨对她的想念之情外,更多的是对她的关心与挂怀。
      棠雪收到信,本来是很开心的。她坐到桌前,想给笙梨写一封回信,其实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却不知如何落笔。就这样一天拖一天,回信还未动笔,半个月后,棠雪又收到了笙梨的另一封信笺。
      这封信像是上一封信的补充,可能是寄信时差的原因,棠雪没有一起收到。信中倒是讲了不少有趣的东西,譬如自家梨树上多长了几个棠梨,村里多了些有趣的地方,街上又有了什么新鲜玩意儿等等。也告知棠雪苏先生的近况,信中说,棠雪爹他们已经在收拾东西,估计不日后便会前往京城。
      思来想去之后,棠雪认真地给笙梨写了一封回信。
      这天傍晚,棠雪坐在桂花树下。一天的暑热随着太阳落山渐渐散去,树荫底下更能觅得半分清凉。
      周府内突然一片喧闹,白樱冲过来,兴奋地对棠雪说:“小姐,苏先生和苏夫人他们来了!”
      周府大门口,周尚书和周夫人已等候多时,苏先生携着苏夫人下了马车,周尚书便喜道:“苏兄,久日不见啊!”
      苏先生也很激动,两个老友边聊天叙旧,边走进府内。
      “爹,娘!”棠雪看见他们,高兴得冲了过去,“想死我啦!”棠雪一下子扑到苏夫人怀里。
      “棠雪,不可失仪!”苏先生虽然是提醒她,语气间却并无责备之意。
      接风宴过后,苏夫人把笙梨交待的东西给了棠雪。棠雪收好了棠梨煎雪酒,又细细读过笙梨的回信,知道她为自己成亲备了礼物。最后,棠雪打开笙梨送她的木盒子。
      木盒子里装了一把木簪,上面刻着小兔子的造型。棠雪把它拿在手中,不由得思绪纷飞。
      笙梨和棠雪初识后不久,两人相约去逛街市。街市上热闹非凡,其中有一个木雕摊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当时笙梨和棠雪也过去凑热闹,棠雪一眼就看中了摊中这只小兔木簪,笙梨亦是很喜欢。但是她们没有足够的银两,两人头发也并不适合这种簪子。待第二天她们再来时,已经找不到那摊子了,棠雪还为此难过了好几天。
      之后的岁月里,或许是因为那摊子主人是江湖手艺人,没有固定摊位,两人就再也没有碰到过了。
      此时木簪在手,当年的心情仿佛历历在目。棠雪到京城以后,自然是见过各式各样的簪子,无论木簪乃至银簪、金簪,从外表与制成水平上来看,都比这只木簪好了不少。
      棠雪莫名感到心头有一种酸涩之感,好像是不得已要接受一个事实。她现在确实不怎么喜欢也不需要这把木簪,但当年的回忆也是真实温暖的,她感受到了笙梨诚挚的好意。
      棠雪把这个木簪重新放入盒中,簪子上的小兔子似乎有些伤感地对她笑了笑。棠雪合上盖子,珍惜地把它藏入柜中。
      几日后周尚书带着苏君城进宫面圣。苏君城口若悬河,通晓古今,又深知民生疾苦,深受皇上喜爱,被封为督察院左御史。
      八月,周竹越参加秋围,成功中举,这是一喜。大家觉得要好事成双,于是把棠雪和周竹越的婚事办了。一时间,尚书府内锣鼓喧天,这门婚事门当户对,大小官员都前来祝贺。
      第二年,周竹越,参加春围,殿试,高中探花,进入翰林院实习。
      正是春光正好的季节,也到了棠雪和笙梨约定一年一会的时间。周竹越由于实习期刚刚开始,不能陪棠雪一同回去,棠雪便独自踏上回百里村的马车。
      一年之别,百里村风光不变,依旧灵秀非常。棠雪回去后,和笙梨依旧像往年一样逛街、品酒,在烛火中夜话,好似从来未分别过。但棠雪感觉有什么悄悄的变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日后,棠雪踏上了归途,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地方。“年年岁岁花香,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许她正处于伤春悲秋的年华,才会生出一种惆怅之感。
      至于那变化,或许自己明年就会懂了吧。棠雪这样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