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抗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
-
1939年到1947年间通货膨胀很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下面一组数据:
各大学本科招生,要收取报考学生报名费,这个费用是“录取与否概不退换”,下面是这些年的国立大学报考报名费金额:
1939年:1元
1940年:2元
1941年:2元
1942年:5元
1943年:10元
1945年:100元
1946年:600元
1947年:1000元
1944年没有数据,1939年到1943年写的时报名费,1945年写的考试费,1946年写的报名费300元+考试费300元,1947年是报名费500元+考试费500元.
九年间费用膨胀了1000倍。
但这还不是通货膨胀最厉害的时候,最厉害是1948年,只是没有1948年的这个报名费数据。
但可以从其他地方看到1948年通货膨胀程度。
1948年上海每石大米价格(一石大概为一百二十斤):
1月:150万元
5月:580万元
6月:1800万元
我没查到1939年大米价格,但这年在昆明猪肉价格是每斤0.21元;1942年昆明猪肉价格是每斤5.5元。
全面抗战爆发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前法币大概是14亿,到了1948年,法币猛增到660万亿,12年膨胀了47万倍。
茅盾当就说:在中国,唯一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