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1.
你的父亲跟刘国梁是旧识,两人关系好,时不时到外头小酌一杯。
再加上他负责国乒队的拍摄,也总是会跟着队伍跑动。
自从你出生了,会走路了,父亲总会带着你去球场玩。
你如今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是骑在爸爸头上,去跟大哥哥大姐姐们玩了。
人们总是会对幼崽多些耐心和喜爱,你年纪不大,就已经学会了跟着队员屁股后头跑。
虽说他们年龄也不大,但跟你这个小豆丁比起来可谓是绰绰有余了。
等到你长大了些,含含糊糊地开口学说话了,大家就合起伙来哄你说话。
“来,叫哥哥。”
“哎呀,叫什么哥哥,要叫姐姐。”
刘指导左手叉腰,右手用球拍敲敲球桌:“干嘛呢一个个的?球都不练了?你们也算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啊,怎么还能骗人家小豆丁呢?”
没错,豆丁就是你的绰号,你瘦瘦小小的,看上去就像一撮刚成长起来的豆丁幼苗。
你听着刘指导唬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没料到他扭头就冲你慈祥地笑:
“豆丁,叫声叔叔,看着叔叔的嘴型啊,叔、叔。”
刘指导的教你说话计划还是落空了,爸爸那边忙完事就把你拎回家了。
你最开始会说的话还是爸爸妈妈。
这可让国乒队上下所有人员捶胸顿足,十分失望。
2.
你开始上幼儿园了,但这并不耽误你有事没事就往球场窜。
就连家里人找不到你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去球场。
对于你这个小苗子刘指导也不是没有想过挖你,可惜你对乒乓球实在没什么兴趣,反而整天对着拍摄器材摸来摸去,兴奋得不行。
这下他也没法子了,任由你满球场乱跑。
跑疯了的孩子往往会情绪上头,你跑出了一身汗,乖乖回到放小包包的地方拿出水壶,随便找个椅子爬上去就吨吨吨地补水。
小孩子的血液循环快,远远望去你的脸红得像个柿子。
其实硬是说起来你也对噼啪作响的乒乓球没什么兴趣,你就是喜欢去捡掉落在地上的球然后递给球员。
就像跟狗狗玩的抛接游戏一样。
有时你也会跑到女乒的场地去,然后在墙角盯着孔令辉指导队员。
他往往会注意到你,挥手叫你过去,随手掏出纸巾给你抹汗。
被胡乱搓了一脸的你看着孔指导面无表情给你抹汗的样子,完全不敢提出异议。
3.
一代又一代,不知不觉又有新鲜的血液涌进这个最不缺年轻人的队伍。
你开始还是有点怕生的,攥着刘指导的手指,整个人缩在他背后,露出半张脸瞧着眼前这一群人。
马龙冲你笑笑,张继科朝你挑挑眉,许昕对你做了个好玩的鬼脸。
相比之下,丁宁和刘诗雯就显得正经多了,她们在底下偷偷跟你招手。
刚进来队里的第一天,大家明显都不太适应,尤其是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下,练起来就忘记了时间。
你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满场疯跑的小孩了,你成长了。
你早早地坐稳在裁判席的位置上,眨巴着眼看他们训练。
一旦有球掉下来,新队员们下意识要走过去弯腰捡起,可惜还没走出两步就被叫停。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你早就像一只小火箭蹿下了座位,哒哒哒跑过去,满脸认真地捡起地上剩余的球。
等待你怀里实在塞不下更多的球了,你才晃晃悠悠走过去,使劲拱了拱满怀的乒乓球。
当然了,他们不能拿太多,因为你还要往后分发。
老队员就很熟悉你的流程了,接过球的时候还大声地赞扬你:“谢谢我们豆丁呀,你可太厉害了!”
这个时候你往往会满脸骄傲地回应:“不用谢!”
然后再一步一步挪到下一桌的训练人员示意他拿球。
不过这一切都是要你精力充沛的前提下进行的。
偶尔幼儿园玩得太累了,你只会抱着水壶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丁宁就会特意来逗逗你,捏捏你的脸颊问:“我是谁呀小豆丁?”
你明显没睡醒,还要强打精神揉着眼睛回答:
“……是、是我的宝贝姐姐呀。”
这可把刘诗雯整笑了,她学着丁宁捏起了另一边的脸颊。
“我们小豆丁怎么这么可爱。”
你又倒头昏昏欲睡,学着电视剧里的那一套撒娇:“爱你们哟。”
4.
你长大了之后没有走运动员这条路,反而走上了记者的道路。
爸爸对你的选择十分满意。
好巧不巧,你也被分到了乒乓球的体育赛事频道。
一切都好像跟你爸爸的人生轨迹奇妙地重合了起来。
原本还有些嘟囔的刘指导顿时喜笑颜开。
毕竟你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更是全队看着长大的,现在兜兜转转又回来了,大家都还是挺开心的。
哪怕你一开始也只是一个实习的记者,大家伙乐得跟你聊,有时出来的采访效果反而更好。
不过这也会让你哭笑不得。
队里经常组成不同的队伍对打,输了的队伍也没什么惩罚。
对自己的实力有着相当自信的马龙和张继科组成了一对,都想着一打二。
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以失败告终。
就在你敲门打算安慰一下的时候,发现马龙坐得笔直,一笔一划地写着检讨书。
你不好意思打扰他,转身又敲响了张继科的房门。
一开门发现他正欣赏着摆在墙上自己的亲笔签名。
“嗯,写得真不错啊,龙飞凤舞的。”
5.
后来你凭借自己精彩的表现提前转正,别的电视台由于紧急情况,把你调过去了。
没有你的采访,换成了别的记者,倒也不是说不行,跟你一比就偏偏是差了点什么。
于是你又因为这边的紧急召唤回去了。
一次激烈的赛事,你照例在后台等着选手出来,看着许昕拎着那一个大包满满当当地走了出来。
见到你,他本想笑的,又憋了回去。
你对着话筒,许昕又低头假装摆弄东西,还没等你开口就自己发问。
“怎么这几天没见你?又采访谁去了?”
“不是,我这边是……”
许昕左手摆弄完,假装右手摆弄,就是不抬头看你。
你没法子,只能无奈地认输:“好好好,我下次就在这,等你出来第一个采访你。”
这下他不假装摆弄东西了,掂了掂肩上背着的大包,“信你一次。”
原本有些撩的场面被网友忽略了,反而丧心病狂地截下最后的GIF并配文:
老妹买包不?
掂了掂几下之后的配文又变成了:
我这包质量可好了啊!
6.
基本上有比赛,队里都会默契地给你留一个家属位,有时摄影师能跟你蹭到一个位置。
这就相当于VIP座位,从这个角度看球更是不一样的享受,已经不是简单的直面球,而是能看出球的运动弧度。
总之,就是看起来更惊险。
你好几次都差点以为要输了,又将比分掰回来,一步步追上的感觉太刺激了,无论你看过多少场比赛,都会忍不住出汗。
跟着大部队相处这么久,你多少都了解他们打球的球风。
比如龙队在打的时候,中场休息你总会帮他扭好瓶盖递上毛巾。
等到刘国梁指导完,你就给予鼓励。
“没事的昂,你领先呢。”
“别急,稳住,咱们领先两球。”
“龙龙要有勇气!”
这个时候鞍山小汤圆总会抖抖腿,下意识跟你的话重复。
这些碎碎念他默默记住,一边打一边在心中默念要有勇气。
7.
樊振东是男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他跟你年纪相仿,两个同龄人之间总会多一些共同话题。
你俩凑一起嘀嘀咕咕的时候,背后总会刺来三股审视的视线。
小胖察觉到背后张继科的到来,看着他耸着眼一脸困意,嘴里却吐出恶魔的低语:“秦指导让你等会儿去练一万米。”
你注意到他一瞬间不自然的脸色,一脸担忧地问,“一万米哎,这种长跑会不会太累了?”
说什么都不会放弃自己脸面的樊振东看上去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洒洒水。
“完全不累,教练口中的一万米,和我吃鸡蛋灌饼一样容易。”
这句话简直成为了樊振东的名言,甚至使得“鸡蛋灌饼”成为了国乒“万米跑”的代号。
谁曾想这个代号仅仅只是一个爱面子的长跑苦难户嘴硬的说辞呢。
8.
国外也会有选手来到国内进行友谊赛,一般这个时候都是以切磋为主要态度,自然不会下狠手。
可偏偏大家看见外国队跟你交谈甚欢的场面,还拿出了手机互关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皆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不赞同三字。
不过这里头有没有私心,就无从得知了。
总之外国选手是被盯上了。
坐在前排的你看着三剑客上场,通通给他们剃了头,连一贯的让球原则都不管不顾。
身旁的小胖更是高兴得拍手叫好,恨不得要用“Troy”喊破整个赛场。
你发现有点不对劲,可惜大家都是一副没有啊很正常的态度,就连会跟着念叨注意两国影响的刘国梁指导都默默地跟着海豹式鼓掌。
这时大家内心的想法出奇得一致:
想要拱这颗水灵灵的白菜,先问过我们同不同意!
9.
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你还有个小爱好。
就是收集徽章。
你尤其喜欢带子上别着满满的徽章。
小小个、做工精良且有着不同含义的徽章总是能让你心情愉悦,有时低头看一眼脖子上挂满了闪闪发光的徽章你就开心得不行。
可偏偏你还差一个,最后一个。
那一个徽章据你所知可以跟巴赫主席换,可你平时有自己的采访任务,一直没能抽空找他。
结果在采访孙颖莎的时候,你一眼就看见了那枚你梦寐以求的徽章。
你几乎不能把目光挪开,满眼写着渴望。
所幸你出境的镜头不多,不然这副眼馋的样子没准又要被开玩笑。
“好看吧?”莎莎对着摄像头摇了摇袋子上爱心型的徽章。
你不由自主地跟着点头,“好看。”
“我跟巴赫换的,刚来的多好看。”莎莎得意地显摆,你就更加心痒痒,恨不得下场就冲去找巴赫。
可惜你还有别的任务没弄完,采访完莎莎可以说是一步三回头,整个人就是依依不舍的状态。
没曾想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知道了这件事,一天之内你就收到了六七个同样的徽章。
一天之内突然被找很多次换徽章的巴赫主席不解地挠挠头。
10.
莎莎肉肉的脸上了热搜,一时间,莎莎但凡见到熟人都要被捏捏。
女乒队里有莎莎,男乒队里……
不会吧?不会真的是我吧?
第二天,没能摆脱掉婴儿肥的你生无可恋。
刘国梁:再捏一下。
马龙:嗯手感不错。
许昕:哎哟可以啊,软乎乎的。
樊振东:……怎么还有种上瘾的感觉?
刘诗雯:跟莎莎的不相上下。
就连孙颖莎本人见到你都要上前来感受一下。
“哎呀,是真解压啊。”捏完你的脸蛋子,她还不由得感叹了一句。
徒留你捂着被捏红的脸颊站在原地,一个大大的问号从头顶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