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3、禁海 ...
-
玲珑的事儿定下来已经到了年关,胤禛留了刘先生在府中过了康熙五十五年的春节。
过了正月十五,我为玲珑操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没有请外人,只有我,胤禛,小菊,秋月和玉莹,还有太医院的佟院首参加了这场简单到了极点的婚礼。刘先生承诺回乡以后,一定会请来所有的亲朋好友,再名正言顺的把玲珑娶过门。
婚礼的当天,并没有请玲珑的弟弟,不是我不请,而是玲珑坚持不让她的弟弟来王府。玲珑的弟弟早已经娶妻生子,拿着当年胤禟赏的银子做了点小买卖,虽然不算是什么富贵之家,但是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我明白玲珑的意思,严格来说她的弟弟已经算是胤禟的人,玲珑不想给我和胤禛添麻烦,也不想让她的弟弟再卷入这些是是非非当中。她只是在临走的前一天,和刘先生一起去看了看弟弟、弟媳,还有刚满周岁的小外甥。
玲珑和刘先生走的那天,我和小菊都哭了。玲珑坐在马车上探着脑袋一直向王府的方向张望,我和小菊也掉着眼泪看着玲珑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马车彻底消失在我的眼前,我还站在府门口不肯回去。
******************************************************************************
康熙五十五年里,大清朝发生了几件大事。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康熙老爷子,颁布了禁海政策。康熙老爷子说了:‘现今海防为要,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当我从胤禛那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这条闭关锁国的政策便是大清朝将来覆灭的导火索。禁海政策完全是清政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和封建专制日益加强的反映,它通过一种自我封闭和摧残,最终导致闭关锁国。在这件事上,康熙老爷子没有大局观,而只是从以农为本的思路出发,对工商业充满了恐惧,亦很少考虑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需求。在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尽全力寻找出海口的同时,与他同时代的康熙老爷子却在禁海。出海使俄罗斯走上世界强国的道路,而禁海却使中国走向封闭和孱弱。康熙年间,正值世界贸易迅猛发展时期,而禁海令则严重隔阻了中外之间的商品、文化交流以及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严重破坏了沿海经济,也造成了民众长期生活在一种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状态之中,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埋下了悲惨的祸根,这样教训何止是深刻?简直是让人痛恨!
按说,康熙老爷子的文治武功是很了不起的,我以为他仅次于秦始皇,而超过刘彻、李世民。他□□,稳定西藏,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安定新疆,控制内外蒙古,使中国版图达到历史最大时期,很多历史小说与电视已对他的伟大进行颂扬。实际上,他选择了闭海锁国之路,使中国难以成为世界性国家,失却了走向现代化机会,使中国比俄罗斯晚发展至少200年时间。
但是,这不仅仅是康熙老爷子的决定,更是一个和我一样来自现代的男人做出地选择。我无法再去指责他,因为我不相信他会不明白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那么唯一的解释便是,他无奈,他痛苦,他虽身在其位却依旧不敢去改变历史的轨迹。
我突然觉得非常同情他,甚至是可怜他……说起来我一个小女子去同情康熙老爷子是多么的可笑,可在这个大清朝也只有我能够理解他做出这个决定是多么的艰难。
我有想过要不要去见见他,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李德全来了。
再次来到乾清宫,眼前的康熙老爷子丝毫没有了前两次见他时的霸气,他更像是一位垂暮的老人,白发染鬓,精神颓废。
“皇上。”我低喊一声,含着眼泪径直走过去寻了把椅子坐下。我没有下跪,我觉得在此时此刻下跪不是对他的尊敬,而是一种侮辱。
“丫头,你恨我吗?”康熙老爷子第一次没有对我自称朕,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像是从一副空空的皮囊中发出的声音,干涩而低沉。
我的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此刻的千古一帝看起来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迷茫。“皇上,欣儿不恨您,欣儿为您感到骄傲。”
康熙老爷子浑浊的双眼射出一丝精光,随即又黯淡下去。“丫头,不要哄我这个老头子了。我自己造的孽,自己心里清楚。禁海令的事儿你定从老四那已经知道了吧,可你竟然说不恨我……我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啊……”
我擦了擦眼泪,语气凿凿的说道:“皇上,欣儿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有痛,也有恨。欣儿为了将来中国的百年积弱而痛心,因为将来外敌的铁骑将踏入我中国的土地而痛恨。但是欣儿却不恨您,不怪您。因为您心中的痛只有欣儿能够明白。”
康熙老爷子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神采,“这些日子,朝堂上众位大臣几乎一致赞成禁海。这些年来,开海贸易促进了沿海地区乃至整个大清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国库的财政收入,但也引起了这些位王公大臣的不安。他们担心人和船出海不归,影响我大清朝的稳定。他们也对西方国家怀有疑虑,担心洋人觊觎中国领土。因此,他们既允许对外贸易,又屡屡上折要采取种种限制措施。这些事我都看在眼里,心里也非常明白,但是我却不能去一味的阻止,更是不敢去阻止。我怕我逞了一时之勇,却有可能导致将来中国的覆灭。或许我是太保守了,沿着老路走,中国将来是会积弱百年,可是不沿老路走,倘若将来更差,我怎么去面对将来的后世子孙?这还是好的一面,我更怕的是,逞了这一时之勇,历史若是改变会不会发生一些更加恐怖的事情……我不敢想,不敢去尝试。我不配当千古一帝,不配被后世子孙称颂啊!!!”
康熙老爷子几乎是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我清楚的记得当时他脸上的表情,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庞几近扭曲,浑浊的双眼流淌着泪水。他的头颅高昂着,歇斯底里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这乾清宫诺大的殿堂中……他的语气与其说是懊悔,不如说是不甘,是对身不由己的不甘,更是对命运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