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最近看文看到了一些民国文。大致剧情都是女主是封建女子,丈夫是新派留学青年,丈夫爱上新派女子,要和妻子离婚。然后女主打脸,丈夫和新派女子身败名裂。怎么说呢,心情有点复杂,可能是看到了以前课本上一些文人作为反派出现,也可能是我自己也为人母,真正长大了。
可能有人觉得我作为女性对民国感情文有异议是立场不正三观不正,是在同情抛妻弃子的青年文人,但是有些观点看法实在是不吐不快。的确,当时民国有很多的文人都是抛妻弃子,这在现在看来是要被谴责的是道德有瑕疵。但抛开现在的时代背景,民国时期家国沉沦,华人作为二等民究竟是何等地位?但是打破这种处境,让民族站起来的确是那些留学生。这些人有的从始至终都和原配相伴到老,有的也的确和离赡养妻子至死,有的与妻子再无往来。我钦佩羡慕和妻子白头到老的。
现代社会咨询混杂,人心易变,不到入土又有几人感言从一而终。大部分都是凑合,但是如果能选择能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来,又有谁是不想要一个知你懂你为你喜为你忧的人,而不是婚前甜言蜜语婚后却能轻易说出伤人冷语。而民国新旧思想混杂,那些青年为了祖国放弃了在国外的大好前程,回到国内传播当时西方最新的科学知识,喊出"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口号并且身体力行,在民国初年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中形成一股新的思潮。不可否认,就算在现在看来私节有损,大义无亏。而当时的妻子在他们看来在当时的整个社会看来都是糟粕是阻碍他们进步的一份子。在整个社会风气里,在众人言语里,又有几人能坚持不被同化不被输入观点呢?他们一面接受者西方文化一面从小收到身边人的老派观点输入。在他们受到的2种教育里,女子与他们地位始终是不同的,男女何时平等过?而抛弃旧社会的妻子对他们来说不止是三观性格不合,不止是为了心灵同伴,毕竟又有多少能与人心灵想和的女子呢。更重要的也许是一个表态,一个隐晦又明显的表态,我是追求进步的新青年,我是不认可旧社会思想的,我追求进步要和代表旧社会糟粕文化标志的妻子离婚决裂的一个标志。何其可悲又何其不幸,无论是那些糟糠妻还是抛妻弃子的文人还是新兴女子。在那个时代没有赢家也没有真正的完人。新兴女人眼里对方是文采出众,和自己有相同话题,心灵相通的人,只因相识太晚,只因对方父母逼迫,就和一个无话可说样样不如自己的女人绑定一生,人生在她看来如一潭死水何其不服?糟糠妻子眼里对方是自己的夫婿,文采出众,只因一场留学,对方就有了红颜知己,和离不仅让自己伤心欲绝还让家族颜面扫地,不易于逼自己去死,何其不公?在留学青年眼里,自己当时碍于父母逼迫成亲生子,现在自己有相伴一生的人,对方不仅和自己心灵相通还是追求新文化为祖国寻出路的同路人,如何不欣喜呢?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糟糠妻我会恨君多无情。如果我是新派女子在家人的逼迫下嫁给一个讲究三从四德的旧社会男子,那只能是先凑合看能不能过一生实在受不了要被逼出抑郁症那就只能积极离婚。
好了,乱七八糟,都不知道写了什么,观点也蛮乱的。但是乱写一通后心情好多了。唯一的感觉就是民国文人私德有亏大义无损。能让我们现在乱写一气都是先烈的英雄牺牲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