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初入社会——亲情消耗很要命 ...
-
如果说时不时的被那些所谓的亲戚攻击,给张甜正常的的生活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那么父母对待张甜的恶劣态度,却搞垮了张甜积极生活的所有信心。或许是因为父母在张甜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当父母向张甜亮出獠牙时,张甜是真切的感受到了绝望。可能人生就是这样吧,无论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苦难,人们总想着咬牙坚持,可当亲情也无情的消耗时,人们就会不堪重击,原地倒下,所以说亲情消耗真的很要人命。
大家都知道,自从张甜自己能挣钱以后,她就喜欢给母亲买衣服,因为张甜觉得父母的生活一直以来都过得不是很好,因此母亲也就没有多少好看的衣服,所以张甜总想尽自己的能力让母亲穿的好一些。张甜这个喜欢给母亲买衣物的习惯,直至今日也未曾改变,可母亲的态度却好像一下子就变了,这令张甜十分不解,也十分难过。
这天下班后,张甜突然想到自己的袜子坏了,得买上一双新的了,于是就来到了针织店,她给自己挑了一双合适的袜子后,想要结账时,她想到了母亲,虽然她知道母亲不缺袜子,但她还是想要给母亲也买上一双,于是她又返回到袜子专区特地给母亲挑了一双她认为不错的袜子,挑好后,张甜到收银台付了钱就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张甜回到家里时,母亲刚好在躺着歇息,张甜就迫不及待的把新买的袜子递给了母亲,她本以为母亲在收到她买的袜子后还会和从前一样开心的收下,可令张甜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母亲拿到袜子看了看却没给张甜好脸色。
母亲拿到手袜子只是看了看就一脸不高兴的说:“你手里的袜子是你给自己买的?”
张甜说:“是,我给咱俩一人买了一双。”
听了张甜的话,母亲一脸的不满,然后对着张甜说:“这袜子我穿不合适,让你爸穿吧,我不穿。”母亲说着,就把张甜给她买的袜子给扔到了一边。
看着母亲的态度,张甜有点惊慌失措,她赶紧对母亲说:“你是不是不喜欢我给你买的袜子,要不你穿我的,我穿你那双?”
母亲听了张甜的话,还是没给张甜好脸色,然后说到:“你那双比我这双贵吧?我看你那双好一点,以后别给我买这么次的袜子,我这脚便宜袜子穿不住,容易坏。”
听了母亲的话,张甜知道母亲误会了她,就赶紧向母亲解释到:“咱俩的袜子一个价格,质量也是一样的。”
看母亲的样子,她显然是不相信张甜的话,对张甜的态度依然不好,也没有理会张甜。张甜看着母亲那张冰冷的脸,她的心比母亲的脸要凉上十倍。见母亲不再说话,张甜也不再解释什么了,她拿着自己的袜子,黯然的退出了母亲的房间。
张甜来到另一间屋子,她无力的坐在椅子上,眼角流下了委屈的泪水。张甜的心里在想:“为什么母亲要这样冤枉我?我是她的女儿,她难道一点也不了解我吗?我以前对她的好她都忘了吗?她为什么要这样想我呢?我买双袜子都要想着她,她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呢?”张甜越想越难过,她一边批改卷子,一边流着伤心的泪水。
又是一天过去了,张甜在下班的路上碰到了有人在摆地摊。地摊上的衣服都不错,张甜想着春天到了,也该买件薄一点的衬衫穿了。张甜一眼就看中了一件白色的小衬衣,她拿在身上比了比,很合适,就决定买了,随后她还想给母亲也买一件。鉴于上次买袜子事件,这次张甜特意给母亲买了一件比自己衣服贵的衬衣,她觉得这次母亲肯定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这次,回到家后,张甜没有急着把衣服拿给母亲,而是先看看母亲是否高兴,因为张甜觉得如果母亲的心情好,也许就不会那么挑剔了。看着母亲比较高兴,张甜才敢把新衣服拿给母亲。母亲看到衣服,表示非常喜欢。看到母亲喜欢新衣服,张甜悬着的心也就落了下来。但随后母亲说的话,又将张甜美好的心情锤入了谷底。
母亲摆弄的新衣服,问张甜:“你给自己买了吗?”
张甜笑着说:“买了。”说着就把自己新买的的衣服也拿了出来。
母亲看着张甜手里的新衣服,脸上出现了一种张甜从未见过的表情,那表情张甜读不懂,也不想懂,因为母亲的表情令张甜感觉非常的不舒服,因此张甜已经预感到,母亲一定又要说一些非常难听的话了。
果然不出张甜所料,母亲一边叠着自己的新衣服,一边对张甜说道:“你这是去给自己买新衣服了,然后感觉不给我买不合适就给我也买了一件吧?”母亲的话语里带着对张甜的质疑,又带着不允许别人质疑自己所说的话的肯定。
母亲的话犹如冬天的一盆凉水,实实在在的从张甜的头顶灌到了脚底。母亲说的话,让张甜感觉一股凉意直击心底。看着母亲那个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样子,张甜从不知母亲竟是这样的人,这样随随便便就令人生寒的人!
听了母亲的话,张甜没有说什么,因为她觉得,既然母亲如此肯定地质疑她,那她再解释什么也是没有用的。就像上次的袜子事件,无论她怎么解释,母亲最后还是将那双袜子丢给了父亲,一眼都没瞧。
面对母亲对自己的猜忌,张甜真的很不理解。张甜想不通,张甜和母亲是世界上最亲的人,母亲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才能做出猜忌自己最亲的人的行为的呢?其实只要母亲仔细想一想,张甜到底有多爱她,她就一定不会这样对待张甜。张甜不知道,到底是母亲忘记了张甜是她的女儿,还是忘记了张甜对她的好。总之,令张甜不解的是,为什么有人要去伤害在这世界上与自己最亲的人呢?
大学毕业之后,随着和母亲相处的时间变长,张甜发现,她越来越看不懂母亲,尤其是母亲总喜欢在言语上伤害自己家人的这种行为,慢慢的,张甜觉得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和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张甜也总喜欢报喜不报忧。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吧,张甜的父母也从来不会主动的询问张甜的近况,比如说张甜的工作情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张甜的父母不仅不关心张甜的个人情况,而且还会向张甜释放很多负面情绪。就这么说吧,张甜的家里欢声笑语很少,多的是生气、争吵以及猜忌。
以前上学的时候,张甜被人欺负,总是自己为自己讨公道,如今工作了,张甜也会被老同志欺负,这些事情她都会选择不告诉父母,因为体谅父母生活辛苦,不想他们为自己多操心。可时间一长,张甜才发现,她的眼里永远有父母的不容易,可父母却从不知她的心酸。
工作以后,被老同志拉去做苦力是常有的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张甜还是很愿意帮助老同志的,可有一次因为张甜也在忙,就没能给老同志帮上忙,因此就被老同志怀恨在心。这位老同志不仅工作中给张甜脸色看,而且还在背地里给张甜穿小鞋,去大领导那儿告张甜的状。尽管老同志说的那些话都是莫须有,可领导却信以为真,也总是事事针对张甜。对此张甜表示不服,可老领导却说,无论老同志说的话是真是假,既然老同志看不惯张甜,那就足以说明张甜没有和老同志搞好关系,而这本身就是张甜的不对。听了领导的话,张甜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工作中的事情,让张甜觉得压力山,因此近来张甜的脸色都不是很好,这是张甜自己照镜子时发现的,可父母却似乎不曾发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还在无所顾忌的向张甜甩着自己的臭脾气,好像张甜不是他们的女儿,而是他们的出气筒。
张甜的母亲会因为干农活太累而向张甜发脾气,也会因为心情不好向张甜发脾气。有时候无论张甜在忙什么,母亲都会选择性的看不见,她只会因为张甜没有去喂家里的牲畜而发脾气。而且张甜的父母经常吵架,最糟糕的是,他们会把吵架的坏情绪发泄到张甜的身上。当然,能够引起张甜的父母向张甜乱发脾气的事情还有很多,简直是数不胜数,而且每天都在上演。终于有一天,张甜真的受不了了,她爆发了。
张甜对着父母嘶吼道:“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你们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吗?”
而她的母亲好像更委屈,对着张甜随意的说道:“你能有什么压力?你每天工作都是坐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你再看看我和你爸,每天都得下地干活,我们才最辛苦,你就是矫情。”
张甜恳切地看着母亲说道:“好,我们不说谁辛苦。我就求你们两个一件事,咱们这个家里能不能少耍脾气,能不能多一点温暖?”
张甜的母亲生气的说道:“如果你觉得我们家不温暖,那你看谁家温暖,你去谁家好了?”
听了母亲的话,张甜便不再说什么了,她知道,她已经无法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了……
其实,一直以来,张甜的父母都是这样的,要是张甜做的好就对她有笑脸,要是做的不好就直接冷脸。张甜知道,可能穷人的家庭生孩子生的就是希望,生的就是生产力,如果这个孩子不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那这个孩子就是没有价值的。张甜也知道父母的观念,父母的观念就是:“我是你的父母,就算我做的不对,你也不应该有异议。”
可是面对这样的家庭,张甜觉得自己要疯了,她在想:“天呐,那我是什么?我还是个人吗?我是父母的工具?还是出气筒?”
张甜一直努力的动力就是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好生活,但是经过与父母相处之后,张甜明白,想要过上好生活,首先不能靠张甜一个人,得三口人一起努力。但好像父母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觉得自己老了,想要过上好生活,一定要靠张甜,于是把家庭的压力都给到了张甜。为什么张甜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张甜的父母总在张甜的耳边说什么,谁谁家的孩子多有出息,给父母买了房子车子……可张甜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毕竟父母努力了一辈子都没过上好生活,一时间让张甜去改变这个家庭的现状,张甜也真的很难做到。
还有一点很重要,张甜认为,好生活不只是物质丰富,一家人还要有良好的情绪,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在一起要产生幸福感。如果一个家庭里,哪怕有一个人情绪总是不稳定,要一直通过对着别人去发泄才能平复,而且心里根本没有别人,什么包容、什么理解根本不复存在,那这个家终究会被搅的一点幸福感也没有。
生在一个情绪消耗很大的家庭,张甜真的很不快乐!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骑车上班不觉得冷,但是母亲的话语却让张甜感到冰冷刺骨!毕业以来的日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张甜真的很崩溃,她真的觉得有时候亲情的消耗才是最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