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初见 ...

  •   1932年,那时我第一次见到陈墨琛,也是在那一年,我跟着他逃到了北平,也是在后来,我才明白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先进的人,他喜欢读《新青年》之类的杂志,在他三十五岁那年,他突然决定去法国留学,我母亲笑道他说:“你都几十岁了,女儿都快十岁了,你这时去留学准备读到几岁啊。”
      我父亲却以学无止尽,救国于危难之中为由说服了她。前前后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父亲才处理事物。我记得是在一个灰蒙蒙的早晨我和母亲在码头目送父亲走上去往法国的船。在父亲留学的几年里母亲操持着家中事务,父亲也常常往家中寄信,分享着留学生活,父亲的信中常常提到一个叫陈墨琛的人,对于这个人父亲总是不吝称赞,夸他聪敏有思想。
      在我十六岁那一年,爷爷去世了,父亲放弃法国的学业回到上海处理家事。父亲回来后也常常与那位通信。谈起他时眼中都是赞许之色。在一个盛夏的午后邮差送来一封信,正是陈墨琛写的,信中写道他已经完成法国的学业了,准备回到国内,到上海发展。落款日期是在半个月前,算起来已经快到了。父亲连忙叫母亲收拾出一间客房。之后的几天父亲总是去码头转转,但都没有见到那位。
      终于,在一个雨后的夏日父亲带回来一个清秀的二十开头的男子。他穿着亚麻灰的马甲,里面穿了一间白衬衫,黑色的西装长裤。他一手提着行李,另一只手臂上挂着黑西装外套。头发有些凌乱。父亲领着他来到院中。我原本在院中折菜,见到他们进来,便走进厨房帮母亲打下手。
      “玉清,我接到礼昌了,快出来。”父亲对在厨房中的母亲喊道。“默君也出来吧。”
      “诶,来了。”“哦,来了。”
      等我们走近时,父亲向陈墨琛介绍我们“这是我妻子玉清。”
      “玉清嫂好,在下陈墨琛,字礼昌。”
      “我常常听你铭森兄提前你,他可是很喜欢你哦。”母亲笑着说。
      陈墨琛听后腼腆地笑了笑。
      “这是我女儿李默君。默君快叫墨琛叔叔。”
      我见这个陈墨琛也没有比我大几岁,便说:“墨琛哥哥好。”
      “嗯,你好。”他又腼腆地笑笑。
      “怎么能叫他哥哥,我跟礼昌是一辈的,要叫叔叔。”父亲假装恼怒地说。
      “爸爸,人家看起来可比你小得多,我叫他叔叔不是把他叫老了吗。”
      “你啊!”
      这时母亲突然想起来什么,一拍手说:“哎呀,我的汤!”说着就转身进厨房,“你们继续啊,默君,来拿碗筷,铭森,快叫人家墨琛坐啊,看我们,聊起天来饭都忘吃了。墨琛坐啊,再过几分钟就可以吃饭了。”
      “哈哈哈,你玉清嫂啊,性子就是这么直爽,墨琛啊,快坐快坐。”
      不一会儿,一桌菜就好了,我坐在了陈墨琛对面。趁这个机会我仔细地瞧了瞧他。浓密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些下垂眼,像狗狗的眼睛亮晶晶的,高挺的鼻梁,不大不小的嘴巴,不后也不薄,脸型流畅,下颌线清晰。怎么看都好看的长相,很舒服。
      可能被我直勾勾的眼神盯得不舒服,陈墨琛问了我一句:“默君姑娘,我的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啊,没,没什么,我,我就是觉得你长得好看。”突然被发现了,有些不好意思但我还是说出了我的心声。
      “这孩子,真是,快吃饭吧,墨琛别管她,快吃啊,把这儿当成自己家就行。”母亲瞪了我一眼,笑着对陈墨琛说。
      “礼昌还是一样招女孩儿喜欢,但默君,女孩子家家的要矜持,看你这样成何体统。”父亲笑着说了我几句。
      这顿饭吃下来十分的愉快,这个陈墨琛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可一旦父亲提到了一些当今政治时,他便兴奋起来。
      饭后父亲邀请他留下来,但他却说已经托朋友在黄浦区租了一间房,等一切都安顿好后再来拜访我们。我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