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洛朝初立 ...
-
武朝末年,永安帝贪图享乐,不问政事,吏治腐败,时逢颗粒无收,饥民遍野,易子而食常有之事。于是天下皆反。
其中势力最盛者,为洛州太守王瞻,王瞻平生素爱人,因此一呼百应,而后又收编诸多起义军,兵甲三十万,顺洛河而下,一路所向披靡。永安帝遂出逃,武朝三百年,自此断送。
而后王瞻建洛朝,定都洛州,改为京都,故曰洛京。年号昭德,是为昭德皇帝。为稳定政局,分封功臣。
其中刘家势力最大,刘敦乃当朝丞相,其弟刘煌乃护国将军,可谓盛极一时。
而敦、煌二人皆忠义之士,又有汉时韩信等前车之鉴,仅三年,二人皆告老还乡。昭德十四年,刘敦卒,天子念其功,封其子刘昂为丞相,时人皆传为美谈。
其后十余年中,前朝势力未能除尽,蠢蠢欲动,而草原各部族又虎视眈眈,昭德帝日夜忧之,每每长叹。
昭德十七年冬,洛朝开国之君王瞻于深宫染疾,不治而崩。太子王怀灵前即位,越明年,改元宣仁,是为宣仁皇帝。
宣仁皇帝不好声色,不喜犬马,其子嗣甚少。唯有三子二女,天下皆拥之明君。而虽如此,于内忧外患,无可奈何。
长子政礼、幼子政卿皆为嫡出,二子政仁、长女乐然为淑妃所出,幼女荣安为皇贵妃所出,但皇贵妃染病不治。因而自小由淑妃抚养,与长公主姐妹情深。
五人之中,幼子王政卿自小备受青睐,高祖弥留之际,于深宫中尝对宣仁帝语:“幼子政卿虽年少而言行谨慎,行事稳妥,朕观其势,可以为天子。”
故宣仁三年,宣仁帝欲立十三岁的幼子政卿为太子,而朝中大臣皆以"礼法"否之。于是立十六岁的嫡长子政礼为太子,因循旧制,群臣遂无话。
宣仁九年,突厥统一草原,建突厥汗国,每每侵扰洛朝边界,抢掠牛羊草粮之类,边境逐渐紧张。
宣仁十年春 含元殿
“陛下,近来突厥扰我边界,边疆告急,守将发来军报,故上奏,请陛下定夺。”
兵部尚书李业于百官中出列道。
“刘相以为如何是好?”天子于大殿之上问道。
刘昂立于百官之前,“臣以为我朝国力未盛,不宜出兵,而效仿前朝割地和亲,有辱我朝威仪,莫若给其银两,供给粮草,使其自行收纳难民,以备再侵。”
“臣等附议。”
朝臣异口同声说道。
“既如此,尽快拟旨。”
百官陆续而退。
宣仁十年夏深夜 东宫正殿
太子王政礼坐于上座,烛光摇曳,幽香四溢,银光交错。
负责记录太子起居的侍郎立于一侧,手执笔书之:“太子闻鸡起舞,日与客卿谈论《商君书》,又颂陛下圣明。”
“侍郎可毕?”太子放下书简问道。
“小臣已录毕。”侍郎参拜后退出。
宫门既锁,太子命人于殿外侍候,移步寝室,但见纱帘中倩影,姿仪风流,媚态万千。
原来,太子政礼年少时恭谨敬人,而册封太子后,沉迷声色,加以客卿中多有巧于心计之人,常以艳姬妖女奉之。这女子名唤柔儿,为东宫客卿吴望所献。每每暗送秋波,曲意逢迎,故深受太子喜爱。
王政礼将柔儿揽于怀中,一下推倒在床上,就伸手欲褪去她身上纱衣。
“殿下可是忘了奴家?”柔儿侧身躲开,娇声嗔怪道。
“寡人做梦也忘不了你!”
王政礼起身,一把扯下柔儿身上纱衣。
柔儿身上此时自然只有亵衣,肌香肤腻,□□微露。他见此光景,不由分说。柔儿扭扭捏捏,终是顺从,云雨许久,后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