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风烟路 ...

  •   刚刚立冬,北方就迎来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甘州城外的荒野上,风裹卷着铜钱大的雪片,无情地吹向孑孑而行的一队人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贩卖丝绸茶叶的商队,虽然东岚和大随断绝贸易已经很多年,但是官府的网开一面和货品交易带来的巨大利润,使得这样的商队还是甘于铤而走险,时常往来于两国交界的地区。

      几匹黑壮的骡子吃力地在雪中走着,似乎不堪身上沉重的货物,步履蹒跚,它们的鼻孔翕张着喷出白花花的热气来,身上的汗水也在寒风中蒸腾出一片白色的烟雾。旁边赶骡子的商人看到这样的情形,早已经不忍心再挥动鞭子,只能竭尽所能地扶着骡子背上的货物口袋,试图减轻一些负担,而长时间在雪中一步一滑的艰难行走,也让他们看上去疲惫不堪了,那厚重的皮袍上遍是雪混杂着泥,说明每个人都在雪中摔过不止一两次了。

      ××××××××××××××××××××××

      整个商队的末尾,一匹银色的大马拉着一辆轻快的马车,在着严寒之中,马车的门和窗都被厚厚的棉被覆盖着,车身木板的接缝处,钉着防止风窜入的棉布,车厢内部,也铺上了几层厚厚的兽皮,挡风御寒。兽皮之上,一个男子屈膝而坐,俊气的面容上则带着深深的烦躁,一双褐色的眸子在车厢顶上那盏摇晃的小油灯的照耀下,闪烁着几许怒气,几分无奈。

      许久,男子忽然长叹一声,狠狠地将手中的一张写着字的黄纸揉成一团,掷向车厢的角落,然后手伸进身上皮裘中,摸出一个精美的银质酒壶来,拔出塞子,将里面的酒仰脖一起灌入嘴中。然后颓然地将头靠在车厢壁上,长吁短叹。

      却忽然车身猛地一顿,停了下来。紧接着,车窗上边响起一阵急促的轻叩,得到他准许后,一只带着厚毛皮手套的大手,掀开了小窗上厚厚的棉布帘子。随着一阵夹着雪片的冷风灌进车子,从凑在窗外的一张包裹严实的脸上,传出一连串的咕喃,是一种带着点异域口音的蹩脚汉语:

      “回李大……公子,前面的骡子有一辆倒了,在雪地上,太滑,累得很。要重新装货,要两个时辰。”

      纵使在无边的烦恼中,听到这个名叫乌利的小厮颠三倒四的话语,被他称呼为“李公子”的男人——李世英还是不由轻扯嘴角,微微一笑。这个小子,跟着他在东岚国地界出入好歹也有三、五年时间了,可是一口东岚话却学得不伦不类,不怪他笨,主要是乌利执意认为东岚话艰涩拗口,远远没有大随话讲起来圆润流利。

      男子侧目看看窗外的天色,思忖片刻,从身旁拿出自己黑缎子面的狐裘,一边往身上披,一边利索地吩咐乌利:

      “吩咐下去,将货物装好后,就扎营休息吧!随行带的酒肉让他们放开了吃,粮草也放开了喂骡马,这些天旅途劳顿大家都太辛苦了,好好修整一晚明天再上路。你去把踏风牵来,然后跟我一起赶天黑前骑马进甘州城,我们去取了要的东西,再买些粮草,明儿一早回来。”

      “好嘞~”乌利到底是个孩子,一听说可以去热闹的地方逛逛,他吹着口哨,高兴地答到。

      ××××××××××××××××××××××××××××

      “唉……”

      走出了义冢,沈梓月不由长叹了口气。本以为自己这几年看多了战乱生死,即使不能做到心中波澜不兴,也不该再那么古道热肠。谁知昨天晚上在破庙里寄住时,遇到一对乞讨为生的母女,女儿染了热疾,在娘亲的怀里挣扎喘息了大半夜,最终还是咽了气。梓月看着那个做娘的哭哑了嗓子,也忍不住落了半夜的泪,清晨才昏昏睡去。

      不想清晨起来,却看到失去了女儿的女人瘦弱的身子悬挂在破庙的大梁上,脚下是她穿戴整齐的女儿的尸体。

      这年头活着如受罪,死了倒是一种解脱。可是这对母女让梓月想起了她苦命的娘,她不忍看她们被抛到乱葬岗去,再给野狗秃鹰糟蹋,一咬牙,掏出身上仅有的几两碎银子,找庙里的和尚念了几篇经文超度,又托人将二人的尸身运去义冢埋了。义冢本来是东岚太上皇为了替他的母亲积德,在国内各处修建免费埋葬穷人的坟场,却谁知这乱纷纷的年头,早被地方的官吏把持,改为收取费用的墓地了。

      果然是,义冢不义。

      只是梓月一时豪气花光了身上的钱,那本是可以让她再支撑一段时间,到河州去找到远方表舅的盘缠;而只有找到表舅,她才有可能再想法设法去大随。可眼下……沈梓月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热闹的街市上,她用力地拉紧了裹在头上的大头巾,一来是为了御寒,二来却是为了挡住从一家家酒肆饭铺中飘出的菜味肉香,她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什么正经东西了,不知道这样下去,还能够撑多久。想到自己也可能像那对母女一样客死异乡,甚至很可能连愿意埋葬她的人都没有,她不寒而栗。

      生死关头,最后放下的该是尊严了吧。

      ×××××××××××××××××××××××××××

      大雪已停,李世英走出街边的酒肆,迎面而来的凛冽寒风还是让他哆嗦了一下。身旁的乌利酒足饭饱地打着饱嗝,而李世英虽然也喝了不少,却一点没有轻松的感觉,他站在台阶上,望着灯火初升、热闹非凡的街市,又一番感慨良多。

      他往来于东岚国的各个边防城市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将东岚国大部分布防情况掌握在手中,也靠银两拉拢了不少贪婪腐败的东岚官吏,将来两国交战时,必然能利用这些人的贪心为大随谋取好处。眼看再有两个月时间,剩下的几座东岚国边城的守防驻扎情报也能到手,那么整个东岚国的布兵情况尽在大随掌握之中,如果战事起来,对他们绝对有利。正在李世英踌躇满志的时候,却收到了快马递来的密令——

      皇上命他急速返回兴庆,不得延误。

      虽然密令上并未注明为何要用这样一条加急的诏书催他返回,但李世英自然明白——又是大随王李秉谅的疑心病犯了。这些年来,李世英一直生活在这个他打小一起长大曾经亲同手足的人的猜忌之下,李秉谅一方面不得不重用李世英为他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却又极端不信任他,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李世英即将完成任务时出尔反尔将他招回了。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偏偏李秉谅对他是既疑既用,反复无常。让他既不能安心辅佐朝政,也无法放手归隐江湖。只好反复出使东岚,将这个眼下繁华似锦的国度里腐朽不堪的军情机密带回大随。

      从刚才自甘州驻军中探子处得来的情报看,东岚忙于应付北边彪勇的红靺族屡屡进犯,已经无力在毗邻大随的各个城镇布兵,眼前这一番繁华的景象,只是勉强掩盖了东岚国的羸弱不堪。此次他回大随后如实禀告了刺探到的这些情况,李秉谅必趁此良机出兵,到那时,这样熙来攘往歌舞升平的盛事幻境,也就要消失在大随兵马的铁骑之下了吧?

      所谓繁华,不过如此。

      ××××××××××××××××××××××××××××

      早就在酒肆外守候多时的一群乞儿,一见走出来这样一位仪态不凡锦衣轻裘的公子哥儿,就如同见了荤腥的恶狼,层层围上前来。乌利见状,急欲上前阻挡,李世英却怕引起别人注意,暗自拦住了他,只是从腰间的锻囊中摸出几块碎银子来,想赶紧打发了这群乞儿了事。

      连日风雪严寒,乞儿们都披着层层叠叠污脏的破衣服,为了讨到钱,他们有的刻意露出被冻成乌紫的残肢来,有的仰着脸让人看自己瞎了的空洞眼眶,还有几个头发污成毛毡似的妇女,偷偷拧掐自己怀中干瘦的幼儿,意欲靠孩子的哭声,博取一点儿同情。

      看到这些人脸上落魄都掩饰不住的贪婪,李世英不仅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但他心中真正鄙夷的却是对东岚国君,几任国君都治国无方,长期的积贫积弱,文官政治,使东岚国成了一个虚弱不堪的国家,面对大随和红靺的两重逼迫,既无力反抗,也未能奋发图强,全然不顾连年的旱涝灾害、民不聊生,只是凭借一味搜刮民力,靠向两国纳贡以求苟安,保全朝廷的享乐。

      慨叹之中,李世英忽然看到在一群乞儿之外,远远地站着一个瘦弱的身影,看那个头体态,大约还是个孩子,大头巾遮住了他的脸,他一身单薄的衣衫和其他乞儿不同,虽然破旧却很干净,他并不拥挤,甚至像不急于要钱似的,却又伸出一只白净纤细的手来,默默地站在人群外。

      也许是这个乞儿寞落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吸引了李世英,一念之差,他竟走上前去,把几块碎银子都放在那只细嫩素白的手中。而那乞儿拿到了银子,竟然连头也没抬,谢也未道,只是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便转身离去了。

      李世英微微一笑——这个乞儿倒有几分性格。

      谁想就在他转身上马,扬鞭催马的一瞬间,看到那些肮脏的乞儿不怀好意地紧紧围上了刚才拿了银子的那个小乞丐,其中为首的一个干瘦的独眼老头,伸手在那个小乞儿肩上一拍,

      “小子……”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风烟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