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看山是山 ...
-
《月月书屋》
林墨他整个夏天都在构思他的作品。
他自我认知是一个作家,或者说是小说家,或者说是网络写手,一位尚未发表作品的网络写手。
他起步很高,从小受国内外名著熏陶,十五岁前阅读量平均一月至少十本书,自觉肚中墨水满满,提起笔也胸有成竹,不少他不费脑子写出来的小文章都登上当地报纸,投稿作文书也是一投一个准,小时候他的目标是矛盾文学奖,在十五岁后接触了网络文学后,他的目标是晋棠文学城vip榜一。
网文太让人欲罢不能,既包罗万象又贴近生活,即格局宏大,又通俗易懂,简单地说就是,大部分作品看起来不费脑子,林墨接触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初三那年成绩一落千丈,金牌教师一对一都没能救回来,他本就偏科,不用猜,他偏文科,最后只考上了一所排名倒数的高中,最后读了所三本大学,最后毕业后一开始在一家纸媒做校对和排版。在忙忙碌碌的上下班途中,他挤掉了自己的写作梦想。
做了五年不知不觉就成了办公室里的老人,工资也渐渐可观,他手头有了一笔小小积蓄,刚好可以在他工作的三线城市付掉他看中的房子首付,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在2019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他踏上了回家,或者说是回岛的火车,自此开启了生命新节点。
即使他同其他同龄男生一样是个游戏玩家,也无法做到预知未来的存档,更没有上帝视角预知未来的能力,但直至今日他还在庆幸,他和上司软磨硬泡,将去年加班的年假兑换到了今年,于是有幸成为办公室第一个回家过年的幸运儿,据他所知,后来办公室的异乡人都没能踏上回家的旅程,他在家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时候刷着同事们叫苦连天的朋友圈,默默地删掉了准备发朋友圈火锅照片。
开心也就开心一阵,在疫情愈加严重的时候也该心慌了,最开始意识到事情不简单时他花费了巨额让寄养在宠物中心的两只毛孩子坐飞机带回自己身边,再后来他退租了房子,最后工作室倒闭的消息随之而来,他只能开始着手在小岛上找工作。
他生活的小岛是一座位于四线城市的村镇地带,或说这个四线城市本就是好多的小岛组成的,大约十年前小岛上通了桥,之后繁华的岛越发繁华,被“拉下”的岛也越发落魄,他所在的小岛金岛是个例外,处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地带,说不上是城市岛屿,但学生时代,只要和别的同学提他是来自金岛的,同学就会肃然起敬“哇,那你家里一定很有钱”,金岛的螺杆业闻名全国。
金岛的经济是靠工业撑着的,林墨至今也想象不到上世纪以出海为生的小岛原住民们是以怎样的魄力和惊人的直觉发展起了机械工业,在小岛上除了基本生活商品店,最多的就是工厂,小时候小林墨放学回家,一路上大约经过三四个工厂,一座座工厂内部发出巨大的轰鸣,从外面望进去仿佛是会吞噬人的漆黑一片,隐约能看到地上铺的薄薄一层的红锈色不知名铁垢,散发着一股不能说难闻但是生理上叫人窒息的味道,一段时间小林墨还对这种味道有些上瘾。午饭时间或者是晚饭时间,工厂外墙还会蹲一排抽烟的工人,他们穿着大概原本颜色是淡蓝色的工厂服,身上无一不沾染了大面积的油渍,很难见到一群人聚着却不聊天,但那些工人只是沉默的抽烟,沉默的。
还有工厂旁边的小河道,不知为何永远有着五彩斑斓的河水,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讲这是危险信号,而幼年时期尚没有什么危机感的小林墨却觉得这河水有着迷人的美感,五彩斑斓的颜色在最柔和的水里搅合着,却倔强的不相容,形成奇异的色彩漩涡,盯久了好像能把图案印到脑子里。
如果小岛居民大半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或者稍微关心些环境问题,便会发现密集的工厂对于生长环境的负面影响,但是居民们大概只看到了工厂带来的致富之道,和足以和一线城市白领收入媲美的好看的工资,在那个年代,除了出海,在工厂工作好像就是年轻人撑起家庭的唯一选择。
林墨一家在他三年级之后搬了家,离开了原本健康堪忧的环境,新家前是马路,背靠大山,有着不小的前□□院,林墨分得的小卧室窗户望出去就是密林,是好景,春夏秋冬景色各有千秋,春末景色最好看,是桃花和李花一起开的美景,白和粉本就是叫人心旷神怡的好搭配,再加上大山有层次的布景,林墨每每看到就消除了所有对于大山挡住一年四季大部分季节的阳光的怨气。
总之,说是林墨卧室的小窗让林墨坚定了留在小岛的心也完全没有问题,在他一天醒来,拉开窗帘,看见满山的桃花和李子花一夜之间盛放,粉白层层叠得铺满大山,像是被粉白的雪盖满,美的只会在梦里出现,这是他在城市几年完全没办法看到的景色,他沉寂了四个月的心好像又重新跳动起来,也做了大概可以称得上他二十七年的人生以来最冒险的决定。
疫情对于小岛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初期甚至全程连桥都没有封(再次万幸他赶在了封桥前一天接回了毛孩子),小岛不仅经济独立发展,同时也算工农具备,也有着自己本就封闭的完整的生活圈,疫情对于小岛原住民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无限趋近于零,在林墨原本工作的开了三十多年的工作室关门后,小岛上的生营状况依旧良好,只有一家店受了影响——一家林墨从小光顾到大的书店。
小书店自名“新华书店”但事实上和新华书店没有一毛钱关系,本就不大的店面店主占了一半空间建成了小卧室,在林墨童年时期那个店主——戴眼镜的斯文男人,总是不在柜台后面,要高声喊:有没有人。两三遍才能召唤出店主。
说是书店但书架实际只有小小的两排,还那种家用的书架,在林墨小时候还是有些国内外名著或是青春伤痛文学,种类多得很,现在却只有字母数和注音的故事书,店里其他空间摆上了货架买些文具和办公用品,林墨从中考到四级的2b都是在这家店买的。
店主话很少,好像也一直单身,林墨没在店里看到过他的家人和小孩,直到疫情爆发林墨才知道店主原来是个外乡客,这次被困在家乡回不来了,说是闲着无聊在家乡相亲和一位姑娘看对了眼,终于摆脱了长久的单身之苦,也打算在家乡定下来了,这才急着把店面盘出去凑一凑彩礼。
店面实在是个好位置,那一片中心的中心,是在个十字路口的马路旁,左边通小学,正中通幼儿园,后方又是这片居民通中学的必经之路,右边正是这条街人流量最多的菜市场。
这些都是林墨一天散步时看到了书店玻璃门上贴着“转让店铺”的大字后观察到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存了心思,在看到店铺转让后居然默默开始观摩位置。
后来他心一天比一天痒,终于在那天,在拉开窗帘后见到粉白交交映的那天,他通过贴着的告示加上了原店主的微信。
沟通比想象中的顺利,原店主本以为很快能把店卖出手,但是拜托友人贴了告示后等了一个半月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林墨一个加了店主微信咨询的,因此给了林墨一个出乎意料的低价,连店带货打包转让,是林墨不用贷款可以一次付清的价格,于是林墨自己本打算用来在城里买房付首付的积蓄把小书店盘了下来。
这笔生意林墨绝对不亏,他盘下书店除了一直以来就有自己做生意的梦想之外,他童年的回忆也是他的重要动机,他的童年一半是山林小溪,一半是字与书籍。曾经他看书影响到写作业的时候家里明令禁止他继续看课外书,于是他就攒下早饭钱,一天四块钱,一周也能换本新书,每周他攥着满满的硬币,“哗啦”一下倒在玻璃柜台上,带走自己挑了半小时的新书,是他对“快乐”最早期的定义。
童年时期觉得多的看不完的那两排书,和那时候对他来说高高的玻璃柜台,以及柜台后漫不经心数硬币的沉默寡言的男人,是他直至今日都觉得鲜明的回忆,因此,看到了通知后,他不知为何立马脑补到了自己懒散坐在柜台后,扫视着自己的书店,或是随意的数着沾着小孩的手汗的钱币的样子。
总之他顺利盘下了书店,凿通了前店主的“休息室”,又把大了一倍的空间满满当当的布置上书架,之前的小书架也被他定做的商用书架取缔,办公用具的货架他没怎么动,只是清空了几个位置出来摆上了原来的字母书,林墨买下书店后的一个月,这个书店终于有了书店的样子。
林墨没有办所谓的“剪彩仪式”,没有摆鲜花放鞭炮,主要因为存折里不断缩短的数额不得不让他提着气过日子,他只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五月份的午后,搭了梯子亲手把定做的“墨屋”牌匾换了上去,旧的牌匾他也没扔,擦拭干净后在玻璃门后找了个不占位置的地方固定,来往的人望进来第一眼就能看到,他没有具体的目的,只是做完后心里很是得意,开心得很。
书店悄无声息的开张了,刚开张才两个月就赶上了放假,本来就冷清的生意这下更加冷清,七八月份有时一天都没有一个客人,林墨终于懂了为什么他常年见不到店主待在柜台后了,也开始暗自后悔自己丢掉了原店主放在休息室的躺椅,那张躺椅看上去真的很舒服!,好在小岛原住民生活成本极低,和家人住一起也不用考虑房租水费电费,他倒不至于饿死,只是暂时还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又了两个月,终于熬到了开学。
林墨没想到,促使自己生意逐渐好起来的第一批客人居然是妈妈们。
“哎呀我说了嘛,这家店的练习册真的不错的”店门被撞开,操着土话的女人又尖又细的声音激的柜台后打瞌睡的林墨一下子就清醒了,烫着小波浪的中年女人拉着另一位身材看上去有些丰满圆润的矮个子女人进了店。
“随便看”林墨见两位客人在打量自己,露出了营业微笑招呼了声,卷毛女人也放开同伴,走到柜台前和林墨寒暄“老板在打瞌睡嘛,生意怎么样呀”她大概以为林墨是外地的,贴心的用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就这样,您是上次来过是么,我记得您”由于比较固定的生活圈,这座岛上同街道的人基本都互相认识,不认识的人笑一笑招呼几句也就认识了嘛,林墨也发现了一些话术对于客人来说很受用,比如“我记得您”“啊您第一次来?”“那一定是因为您看起来太面善了”,这些话术叫他尝到不少甜头,他百试百灵。
“是呀林老板”女人笑着,眼睛快眯成了一条缝,“林老板人长得帅,脑子还好,您上次给我们家小天推荐的那套习题同系列的语文有吗,我们家小天主动要的,他第一次学习上这么积极”
事实上他对女人没什么印象,但是对“小天”这个名字有印象,那天他和往常一样在柜台后坐着,突然门被撞开,进来了个穿着小学低年级校服的小朋友,他那个位置视线正好和小朋友的校徽齐平,校徽上上排是:金辉小学 下排是:乐小天
乐小天开口了,他好像刚刚剧烈运动过,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叔叔,等下我妈妈来买练习册你能不能就说没有,求求你了”
他被这声“叔叔”叫的有些心碎吗,还没来得及反映,玻璃门再一次被撞开。
“小天,马路上多危险啊,你怎么跑这么快,出了一脑门的汗,等下着凉了,不知道轻重,妈妈给你擦擦啊”
林墨站了起来,看见女人蹲在地上掏出纸巾给小男孩擦着汗,小男孩长得圆头圆脑,脖子上歪歪扭扭打着快散架的红领巾,小眼珠此时正不安分的转来转去。
女人好像才发现店换人了,哎呀的叫了声“我还以为…这家店换人了呀”
“您随便看看,书的种类还是蛮多的”林墨卖力的推销着生意。
“书有什么用,我们要练习册啦”女人咕哝道,站起来作势要拉小孩走,小孩眉毛都乐飞了,恨不得马上冲出店门
“——练习册也是有的,种类还比之前的多”林墨显然不会轻易的放过做生意的机会。“您家小孩几年级呢,我帮您看看”
“四年级了呀,你不用帮我看,就要那个“小天才”系列的数学练习册,他们班都在做那个系列,我们也一直买的这个系列的”女人说着打量起了焕然一新的布置“哎呦改动这么大的呀,在哪里拿小天才系列,我们自己拿好嘞”
林墨瞄了眼小孩,小孩神色明显变得很失落,咬着嘴唇一副“我有话要说但是我不敢说”的可怜模样,林墨想了下,打算争取一下“您看,我读大学的时候考了小学的教师资格证的,是这样的,每个小朋友的学习程度不同,弱项不同,专攻的角度也不同的,要不,我看看您小孩的作业情况,看看他的学习程度,然后给您小孩挑一个最合适的练习册好么?”
“哎呀是大学生呀,我们小天数学是有点差的,那麻烦您看看啦”女人显然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游手好闲的家伙居然还受过高等教育,又听什么“教师资格证”,当下有些信任起了看起来过于年轻的新店主。
林墨挥手示意让小天到柜台里来“毕业好几年了,您可以去后面几排书架看看,新进的教材辅导书都在那里”。女人听了笑眯眯的超书架深处走去。
小天愁眉苦脸的拿出了数学作业本,林墨翻看了下,错误率的确有点高,但是基础题基本上都能拿分,稍微深一点的题就开始狂错。
林墨见基本听不到女人的动静了,压低声音说“怎么回事呢,小天小朋友,为什么不想写习题册呢,是课外题太多了?还是学不进去?我看你学的其实不差的呀”
小天没想到这个看起来一门心思做生意的叔叔居然还关心起了自己,他愣了一下,随即神色失落的摇了摇头“都不是,叔叔,《小天才》太难了,后面的答案又太省略,每次我以为我会了遇到类似的题目结果还是不会,我又不好意思和老师说,班里那些写“小天才”的都是在老师家补课的…我写习题册就是在浪费钱,我妈妈赚钱很辛苦的,她每天要五点起来去菜市场买鸡蛋,结果赚的钱还被我浪费了”小天说着一滴眼泪滴了下来。
林墨害怕小天妈妈误以为孩子糟了欺负,连忙张望,见妈妈还没有出来的动静,手忙脚乱的扯了张纸覆在小天脸上,他一开始以为是小朋友调皮捣蛋,不肯好好学习,结果小朋友远比自己想的要乖巧,原来是心疼妈妈,才一开始叫自己不要卖书给妈妈,当下有点动容。
小天才系列的确是比较难的辅导书了,他进书的时候翻看过,后面的答案不仅简洁,还有不少的“略”,应该被用于优等生提高拓展还不错,但是基础不是很稳固的用它来学习肯定会觉得吃力和困难,他思考了一下,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习题册。
“你看看这个,《天天做,天天乐》,哥哥和你说,这个题目比较基础的,答案是写在每一道的后面的,不仅仅直接写答案,还写了分析过程,你看看这些题目你能消化吗”林墨悄悄咬重了“哥哥”这两个字。
小天半信半疑的接过练习册,看着看着眼睛里就有了光“可以”他不自觉提高了声音“这个看起来——和“小天才”很不一样!”
“是的”林墨狡黠的笑了“这是大天才做的。相信哥哥,只要你用心写,你就不算浪费妈妈的钱,这样,你要是哪道题还弄不明白,拿给哥哥看哥哥告诉你”
“看的怎么样了呀”女人走了出来,惊诧的看到儿子两眼放光的抓着一本习题册“妈妈,我想买这个”
“这好不好呀,有没有“小天才”好呀” 女人接过去看了下,但是也看不出什么花样。
“这个练习册不输“小天才”的,而且您看,它比《小天才》题量更多,我看小天数学学的还好的,就是大题不够稳,《天天乐》针对性很强的,由基础到深入纵向解析题目,我觉得比单纯教科书单元出题的《小天才》对小天的帮助大。”
……
“叫什么来着......,对了,叫《天天做天天乐》您这边语文的有吗?”女人突然回忆起了书名,那手指激动地敲着玻璃柜台。
“有的,给您拿”林墨笑了下,一遍拿书一遍说“上次您来的时候还是直发,我说呢没一下子认出来,您卷发显得气色很好”
“哪里哦”女人看似在推脱夸词,脸却真的笑开了,眼睛都快不见了“这不是,小天开学测试考得不错,我一开心,也有心思折腾自己了”
“你们家小天考了多少咧”一旁一同进来的矮女人一直用狐疑的目光扫视,这才第一次开了口
“哎呦,考了九十三啦,乐死我和他爸爸了,之前八十分顶天了呀”
“高这么多的?”矮女人声音一下提高了很多,“那好的呀,那我也买买你那本好了呀,我们家小朱一下七十一下九十,愁死我了呀”
“哎,人家林老板说了的,每个小孩都不一样的”小天妈妈有板有眼的说道“要对症下药的啦,我就带你认个脸,下次把小朱作业本给林老板看看,听林老板推荐再买去好了嘛”
矮女人点着头“这里服务这么好的啦,还搞一对一推荐的,那不要太好,老板,你等下还有空的伐”
林墨把练习册交给了小天妈妈,突如其来的压力叫他冒了几滴汗,此时拒绝大概率会损失一笔生意,他只好点了点头。
“墨屋”的老板是大学生,还会一对一定根据不同状况推荐练习册,这一消息在妈妈群里传开了,每天放学林墨的小书店都挤满了带着小孩的家长,每个都殷勤的叫林墨帮着推荐练习册,林墨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只好放慢了速度,本想着妈妈们应该都急着回家做饭,等一会儿,不耐烦了就放弃了,结果妈妈们似乎对排队有着莫名的执著,第一天没轮到就第二天来,第二天没轮到就第三条……本来知道的妈妈们还是少数,结果每天这么“爆满”其他妈妈们再一打听就一传十十传百的彻底传开了,最后演变到别的学校的学生家长都会大老远来排队买习题册。
真不是林墨故意搞“饥饿营销”,一开始他还是有意控制时间,后来见生意彻底做起来了就也不整虚头巴脑的开始认真卖书,但是毕竟关系到小孩的学习大事,的确要负起责来,他彻夜翻看了店里所有的辅导书,习题册,基本上的过了一遍,又熬夜好多看了他店里没有的辅导书,进了不少新的他觉得不错的辅导书,习题册,增加了选择后,给每个小孩推荐书的时间实在快不到哪里去,于是“墨屋”爆满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才渐渐归于正常。
十二月份客流量趋于正常值后,他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不得不说看着一个月好看的营业额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自己当老板也并没有轻松到哪里去!别人再苦也是996,但他是007!更不用提为挑选教材挑灯夜战的那几个晚上,分分钟重温大学考试周啊!这么长久下来他有些吃不消,于是在十二月二十七日他生日那天,眼见着没什么客人来,他打算给自己放半天假。
“今天店主生日,店主外出撒野啦,关门一天,明日准点开门”他满意的读了一遍,用胶水在空白处均匀涂好,觉得一只手贴的不歪不斜有点困难,就把胶水合上后咬在嘴里,两只手谨慎尽量贴平齐。
这时候旁边一侧的玻璃门被撞开,他视线在告示上,叼着胶水含糊不清的说“本店今天歇业啦,明天再来吧”说着他转头,只见一张英气的脸此时正意味不明的笑着,挑着眉毛盯着自己看。
他嘴里的胶水管“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月月,真的是你”男人说道上前一把抱住了完全傻眼的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