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母亲之于生活 ...

  •   在那个小屯子里虽然也未能彻底摆脱政治批斗,但终究盲从无知性大于政治目的性,无论多么艰难父亲母亲也终究熬了过去,被接纳扎下根了。在那里他们是文化人,父亲会书法,于是每逢春节总有人夹着一卷红纸来求春联。母亲擅女红,总有人扯着花布来求裁剪。他们还自学注射,父亲甚至拿着一本本草纲目自学针灸,于是他们又兼起赤脚医生的职责,谁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会来“求医”。生产队里写写算算的事情都是父亲,而母亲的“活计”非常好,我们儿时花布衫总是这里压个褶,那里加个菲边,胸口绣个花,又或者领口加个飘带,让人羡慕。母亲最大的“活计”是做鞋,光五个半大小子的鞋子就倒不过来,所以几乎每天夜晚醒来,都会看到白天劳作一天的母亲还在灯下,剪鞋样纳鞋底上鞋面。在那个一切都得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年代,一双鞋从无到有都是母亲亲手赶制,一家子十双脚。纳鞋底的麻绳工序就好几道,先要在苘麻成熟的时候去割麻,一捆捆的扛回家用水浸泡增加韧性,晒干后从头到尾剥下表皮,俗称麻坯儿,几股麻坯儿放在大腿上用手捻搓拧成绳儿,就是非常结实的纳鞋底的麻绳。而我最喜欢帮母亲打“布隔布”,东北做布鞋底子的必备流程。因为总帮别人剪裁布料,母亲会把边角碎布留下来,还有拆成布片的实在不能穿的旧棉衣,熬上一锅浆糊,将碎布一层一层粘起来,足够厚了就凉干成为布板儿,比着鞋底样子裁好,几层布板裹上边,用麻绳一针一针纳实就是鞋底了!单鞋棉鞋都是这样一针一线点灯熬油的手工做出来。以至于多年后母亲第一次回娘家,姊妹们要送些见面礼,母亲竟要求“帮我做鞋吧”,于是从娘家回来背了大大一包鞋子,以缓解她一个人要做一家十双脚鞋子的繁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