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26岁,谈谈我对社会的理解 ...

  •   在谈论人类社会的时候,必须先要认识到它是极其复杂的存在。身处其中,个体常常会迷茫困顿于人生意义与方向。其中原因,既包含人类自身观念的多变,也包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的变化。但既然身在社会之中,就要对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即便目前尚不能得到全面准确的认识,多多观察,保持独立思考,终究是有益于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前进方向的。

      人类的记忆和知识无法像基因一样在代际之间继承和共享,所以人类个体的认识需要在出生后从空白之处建设。人类个体对于社会的认识,一方面可以来自外界教育,一方面可以来自于独立的观察与思考。前者代表了多数人或者权威阶层的认识,一般会被众人所接受;后者代表了个人结合自身经历得出的结论,对个人来说更加可信。多数情况下,两种来源不同的认识彼此是协调统一的。可如果两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且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人就会对自己或社会产生怀疑,这时候矛盾就产生了。如果矛盾来自权威阶层或者多数人的意见,矛盾就会成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即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也可能成为社会运转的阻力。好的制度配合科学的认识,长期看能够通过矛盾的解决,不断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使得社会的运转更加符合人类的认识。反之,如果缺少了好的制度以及科学的认识,就会让社会朝着失控的方向运转,走向混乱或者加速毁灭。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是权威阶层主导的认识矛盾的解决,背后是领导人对效率和市场工具的认识调整,这种认识经过全民讨论后成为了多数人的共识;纳粹党的建立,背后反应的是掌权阶级对民族和人种问题的认识,最终这种认识通过宣传传导给了大众。两个事件带来的结果差异是显著的。从多数人类的利益角度出发,一方面,必须不断提升人类的认识能力,持续进行科学的正确的教育,鼓励个人进行独立的科学的思;另一方面,必须有一个制度能够推动矛盾得到解决。以上两者缺一不可。

      沟通和交流是社会制度建立的前提。目前来看,多数制度的建设,依旧是依靠人们通过开会讨论的方式来制定。科学的认识只起到了参考和辅助的作用。尽管以数据为代表的客观的科学分析正在被更多人所认可和接受,但人们还是倾向于自己掌握最后的决定权。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通过数字了解和管理人类的生产生活,但这一进程目前也是伴随着大量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博弈的成分。总的来看,理性客观的科学方法和感性主观的人际交往相互结合,使得社会的运转既包含了科学的部分,也带着人情和人性的色彩。在掌握了科学依据后,个体仍需要通过主动沟通去完善制度,让科学的认识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社会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个体的复杂性。每个个体都拥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经历和想法,对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人类对于社会的微观层面的认识和经验几乎无法复用。个体可以通过相似的经历或者教育尝试理解别的个体,但如果彼此缺少共同经历,就很难实现彼此的理解。统一的教育可以让个体对于世界的认识达到基本的一致,一起上学的过程也可以让不同个体拥有了相似的经历。教育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也体现在了可以让不同的个体具备沟通和交流的可能。

      可以总结出两个观点:教育对于人类社会极其重要;个体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