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三节 方重海之死 ...

  •   朝中真个无大将?!

      看一看这大殿之下,所立的是那些人?

      方重海依旧是枢密使.只是与唐明宗早就不那么亲密了.

      还有个郑钰呢?

      此人老眼昏花,早就告老还乡享清福去了.

      而白字碑宰相崔协借孔循吉言,已经暴病而亡.

      那捅了方重海一刀的聪明人孔循呢?却因得罪了方重海,已经被赶出京城,出任忠武军节度使去了.

      两位宰相是先前为唐明宗讲课授书的冯道,赵凤两人.

      这两人却是文官,上不得战场.

      还新增了一位枢密使范廷光.

      咦,这个人不是一员猛将嘛,朱守殷造反那年.他是宣徽南院使.领了五百骑兵就奔赴汴州.是为先锋.

      这家伙不声不响就爬到了枢密使这头等官位来了.

      他能打仗,却不出声.

      因为他知道,唐明宗不是无将可用,却是要逼方重海自己出阵.因为五代要找个治世的文官不容易,武官却是满地都是.况且自己能做这个枢密使.全靠方重海失势所得.

      方重海失势,这可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最后,连明宗心爱的义子都搞下去了.

      搞的自己日失明宗信任.

      马上就有人来告方重海的状了.

      却是往事重提.当年,方重海建议唐明宗征伐吴国.因为吴国内有了自己的内应了,从吴国来了一个间谍,说:吴国大臣徐知诰欲献吴国,只求以后能做个藩侯.要方重海给一个承诺.方重海大喜,拿了一个玉带要吴国间谍送与徐知诰做为信物.徐知诰时为吴国大臣.到了后面,赚了吴国,始建南唐.

      那知道这个间谍是个骗子,骗了价值百万的玉带就不知所踪.

      这件事情没了下文.方重海就没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唐明宗.

      却有两个人在方重海失势时来告状了,说方重海私募士卒,锻造兵器,还与吴国间谍私下来往.

      这可是大罪,明宗还相信了.

      还好,方重海在朝中还有些人气,众大臣都上前为方重海说情,这里面,自然有赵凤.

      明宗这才释疑.反把告状的给诛了族.要告倒一个权臣,少不得要前仆后继.轻易就板掉的,就不是权臣了.

      方重海害怕了,不想再干了,要告老还乡.明宗说:事情已经搞清楚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方重海还要请辞.

      明宗怒道:难道你走了,我就没有人可用了吗.遂下书中书省,令冯道等选人代方重海.冯道是个烂好人.说:大家还是照顾一下安公,真要他这样罢了官,只怕以后有祸也.

      赵凤同意:大臣不可轻动.

      方重海仍归旧职.

      却重新提拔了一个人为枢密使.是为分削方重海之权.

      此人就是范廷光.

      范廷光是了事的.唐明宗说谁人可督粮时,他不出声,只把眼光看着方重海.

      看得方重海不得不上前.道:此臣之责也.臣愿亲自己督粮入蜀.

      好!

      正是要你方重海走一趟.

      朝中第一重臣竟沦落到送粮草的地步.

      唐明宗还是方重海的唐明宗.

      方重海却不是唐明宗的方重海了.

      时值初春,乍暖还寒.一把年纪的方重海督着粮草上路了.

      走向死亡.

      方重海也许闻到了空气中那股死亡的味道.方重海急了,已经乱了方寸.着急要完成这件大事,挽回自己的败势.

      于是,日夜馳數百里.

      沿路藩镇,听见方重海来了,都惊惶失措,生怕方重海借着皇命来抢粮抢钱.都将钱粮运走.

      方重海却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只求速运粮食至剑门关.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这次失败,只怕身败名裂.

      少不得日夜督促.只是天寒地冻.蜀道又艰难.一路上,冻死的,摔死的,不出力被打死的民兵和军畜,不可胜数.

      方重海此时,方明白了当年孔谦的不容易.

      一路狂奔急赶,正经过凤翔,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还不错,亲往迎接.请至府内,摆上酒席为重海接力洗尘,又召妻子奉事左右劝酒.想不到朱弘昭还有些旧情.方重海大醉.

      醉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四五年的权臣快意.想不到这会儿当起运粮官来了.方重海看着眼前这友善的朱弘昭一家,冰凉的心又泛起一些暖意.不自觉的多喝了二杯.

      不自觉的又多说些话.不过是现下被人谗言陷害,幸得圣上明鉴,方保得家族性命的一些抱怨话.年纪大了,又不如以前见用.自然也说了二句对唐明宗的不满.

      说着说着,一行老泪就流了下来.

      朱弘昭忙递上毛巾,为方重海拭泪.

      方重海大睡一觉,第二日,刚干什么还得接着干,又催着粮草上路了.

      方重海刚走.朱弘昭就连忙修书两封.

      一封上奏唐明宗.说方重海满腹怨气,只怕运粮草至营,会有变故.

      一封送至剑门关,通报石敬塘:方重海此来,估计是怪你久攻不下,恐夺你兵权.

      好个阳奉阴违的朱弘昭.好个挑拔离间的朱弘照.好个落井下石的朱弘照.

      方重海安能不死!

      方重海未死,夏鲁奇却先死了.

      夏鲁奇在遂州苦苦等待石敬墉来救.

      不是石敬塘不来救,却是阻在剑州过来不得.几次发兵剑州,列阵北山.数次交锋,都没得到什么便宜.剑州局势,已成僵局

      而遂州几近粮绝.

      只有突围.

      夏鲁奇遣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率骑兵出城突围,杀出一条路来.

      康文通出城.直接投降去了.投降后赚开了城门.

      遂州城破.

      夏鲁奇绝望.自刎而死,时年49.

      董璋,孟知祥松了一口气.斩夏鲁奇首以示石敬塘.

      石敬塘也松了一口气,遂州不破,自己就有救援之责.现在遂州已经失陷,四川各藩镇多已经入董孟之手,我还打个什么劲.

      恰好,朱弘照的信来了.天上掉下一个好借口来.

      马上告诉他的岳父大人唐明宗:方重海此来,迷惑军心.两川久攻不下,乞求征还.

      唐明宗连接两封告状的信.内心大疑,下召令方重海东归.方重海督粮已经到了三泉,眼看剑门就在眼前,却接明宗召返令.心中一颤,此回难得善终.

      徒唤奈何,方重海返程.

      又过凤翔.那个和善的朱弘昭已经变了脸,闭门不让其入.

      方重海大惧,想来京师必有变故,不然.朱弘照绝不至于拒之门外.

      果然,未到京城,唐明宗又下了一诏令.不必返京城了,就在河中做个节度使吧.

      唐明宗已经不想再见他,也不想再听他解释了.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来.

      方重海安插在明宗身边的太监安希伦被斩于市.

      朝廷恢复了钱镠的官职.

      那个在家念佛的李从珂又出山了,居官左卫上将军,出镇凤翔.

      方重海惶恐万分.只怕自己的节度使再坐下去,只会让上面疑心,给政敌又口实.遂辞去节度使一职.朝廷任命李从璋接替方重海为河中节度使.

      引退能免保身退?

      保是保不了的.

      没过二天,自己两个守卫京师的儿子私自跑回来了.这不是给自己添乱吗?亲自绑了儿子回京请罪,行至陕州.罪诏已经下来了,就地押入狱中.

      唐明宗盯紧了方重海,又怕李从璋镇不住,又派了翟光业来监督方重海,走之前,明宗说:如果方重海有异志,则与李从璋斩杀之.

      方重海往日树敌过多,翟光业正是前日有仇.今天正好报之.

      联合了李从璋冲进了方府,方重海惊惶而出,跪拜堂下.

      李从璋迎头就是一铁锤.曾经权满天下的方重海血流一地,呜呼而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