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而引起这场轩然大波的主人公苏梓言却无暇顾及其他,如今她正坐在花园的秋千上微微皱起那秀眉,她为将嫁给那个让她爱之入骨的少年欢喜,可同时,也那不可预知的未来忧虑。
“小姐,你怎么了?一直坐在那儿发呆。”一个扎着可爱的丫鬟辫的女孩,眨着疑惑的大眼,带着一丝丝的好奇问道。
苏梓言微微的垂下了头,松开了那因思索而紧握秋千藤绳以致有些发白的手,然后又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轻声询问的说道。
“白夕,你说,他那么骄傲的一个人被逼着娶妻,现在应是对我厌恶至极!我很糟糕吧?”
“小姐,你胡说,你是苏家小姐,娶你,是六皇子福气。他若敢欺负你,我……我就……”
“哎呀,你呀!”苏梓言被那丫鬟可爱又呆愣的模样逗笑了。
“好了,小姐别笑我了,起风了,小心着凉,我们回屋去吧。”
“嗯,回去吧。今年这孟秋到是有些冷呢。”苏梓言淡笑着回应,松开了那微微皱起的秀眉,眼中多了一分释然
是啊,谁能得知身后事呢?现在他脱离了险境,我还有什么好愁的呢?他安好,我便安好。
至于他怎么想我的,我们的时间还很长,我还有机会赌一把,输了大不了丢颗心,失条命。
时间稍纵即逝,眨眼间就到了苏梓言出嫁的那天。
“这满街的红幡是做什么?嗬,官老爷都系红腰带?”
“你是几日未出门了,连这都不知道?苏家嫡女要嫁人了。”
“苏家嫡女?你是说那个苏太傅之女,难怪,这架势竟比公主出嫁还要隆重。”
“是啊,她嫁的那个不受宠的皇子如今都平步青云,还封了王,封号为珉。”
“还真是令人羡慕!”
茶楼里的人三三两两一桌,看着外头那遍地红幡,议论纷纷。
“诶诶,开始了,开始了。”
这是黎国自建立以来,第一次举办如此隆重而奢侈的婚礼。
以苏府为起点,一路为送嫁燃起的火炬将京城照得灯火通明,甚至将道路两旁的槐树都烤得焦黑……
在观看的人眼底都映上了这难以忘怀的一幕,红衣骏马,公子如玉,十里红妆,满城皆庆,以至于他们以后回忆起来都说:“这婚礼算什么盛大,与当初苏家嫡女的婚礼相比可差远了。”
特别是当人们看到前来迎亲的六皇子,不,现在应该称珉王,不由得倒吸一口气,天,竟有如此玉树临风之人,啊啊啊,本来羡慕珉王的人,如今竟有些羡慕苏梓言了。
而苏梓言呢?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婚礼上的繁文缛节后,她安静的端坐在床边,内心紧张又欢喜,她现在只能听见她心脏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
诶,她好像听到了沉稳的脚步声缓缓靠近,是王爷来了吗?
因为盖头的原因,她只看到了一双精致的乾鞋。
珉王看着那坐在床边的窈窕女子,和如葱尖般得十指,哪怕盖着盖头,也能看出这女子的绝色。他仿若看到当初那笑靥如花的女孩,眼色不由得一暖,只是不知想到了什么,眼色又恢复了平常的漠然。
他平静的掀开了盖头,只是若仔细看还能看到那有手冒出了些薄汗,还略微有些颤抖。
苏梓言在盖头被掀开后,抬头看着她心心念念之人,看着那个一拢红衣,玄纹云袖之人,一声夫君脱口而出。
在听到这声似水如歌的夫君后,珉王却看起来毫无波澜,苏梓言黯然的垂下了眼,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他果然还是不喜欢我。
只不过苏梓言若是仔细一点就能听到王爷那细若游蚊的一声嗯,看到那红的可以滴血的耳尖。
王爷看着少女的神情,眼中闪过一丝不知所措,他伸出手想要安慰少女,想要解释。
可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尖细的:“王爷,皇上急召,现请入宫。”
王爷听到这句话,手微微一顿,便急急的离去了。
苏梓言看着他的离去,心中不由得有丝苦涩,他就那么讨厌我吗?以至于不愿在这多待一秒。只是谁也没发现王爷的步子不似平常那般沉稳,有种落荒而逃之感。
直到感受到外面风吹过树叶发出的轻微响声,李烨那心中的躁动才慢慢的抚平。
不行,不可以太靠近她,现在朝局还未定,不能让她卷进来。
想起刚刚那情不自禁的举动,他不由得勾起了一抹苦笑,可是一靠近她,便真的难以自控。
“主人,珉王已被召进宫中。”在某一个角落里,一个人半跪着向帷帐里的人,低着头说到。
“嗯,知道了。”半响,那帷帐里的人轻轻的咳了一下,半响才用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回了这么一句。
那半跪着的人听到之后,皱了皱眉,说:“主人,你何必如此。”
里面的人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目光悠远深邃的看着远方不知在想着什么,语气略冷的说:“你管的太多了。”
翌日,珉王府中,白夕看着新婚之夜就被撇下独守空房的苏梓言,眼眶微红,鼓起嘴略带不满的说:“小姐,王爷太过分了,若是在苏府,谁敢这么对小姐?还有皇上,明知道今天是王爷的大婚之日竟还要王爷入宫?”
苏梓言看着像护食的仓鼠一般的白夕,摸了摸她的头,微微勾起唇角想让自己看起来不甚在意,“你呀,现在我已经嫁人王府,你可不能在叫我小姐了。而且,你要学会谨言慎行,刚刚那些话要是被有心之人听到可不好了。而且,本来就是我逼婚在先,夫君不喜我也是正常。”
白夕甩了甩头,刚想说些什么。
这时就听到外面传来一声通告:“王妃,愫愫小姐求见。”
苏梓言怔了一下,愫愫?那个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白愫愫,随后反应过来说:“让她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