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8章 初分离 ...
九月初。
忙过了脚不沾地的日子,在大学开学前,姜芸终于争取到了半个月的闲暇时光。
作品完成出版的那一刻,看似一切尘埃落定,事实上作品的成长才刚刚开始,作品的宣传以及作品的多元成长等都是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短时间内,姜芸想不了那么多。
况且,她和爷爷奶奶商量好了,开学前一定要回一趟卢旺。
当姜芸收到T大的入学通知书后,祖孙三人迅速收拾好行李,当天就乘汽车回卢旺了。
卢旺是姜芸的第一个家,区郊外的青瓦小楼是姜芸的第二个家。
姜爷爷年轻那会是弹花匠,退休后,国家体恤老工人辛苦,在区里交通便捷处、就近安排了三室一厅一卫一厨,水电费低廉,考虑到为建设祖国而鞠躬尽瘁的平凡功臣,在晚年也能衣食住行无忧,安享晚年。
姜爷爷的房子分在区郊外糖厂附近,交通不如区内便捷。组织水端得平,老工友们逢年过节了,一家老小在三室一厅里打不过转身时,姜爷爷却在两层青瓦小楼里,伴着姜奶奶,带着姜芸读完了整个高中。
姜奶奶的家乡在卢旺。
姜芸呀呀学语、蹒跚走步那会,姜爷爷还在单位工作。那时的姜爷爷还没有房子,平时住宿是组织安排的工友宿舍,姜奶奶带着姜芸在卢旺的土坯房里度过了一段辛苦却又难忘的日子。
那会,姜爷爷又不会开车,逢年过节逢假期,他蹬着凤凰牌的老式单车,从单位骑将近40公里回卢旺,挎包里没一件换洗衣服,全是给小姜芸带的吃食,一两岁那会带维维豆奶粉、白糖,大点了带果冻、饼干。
姜奶奶随时逗姜爷爷:“老洪,你光顾着咱乖宝了,都不记得给我带点。上次和你的,缝纫机没机油了,不好使,打不了衣物了,当时你答应得好好的,说给我买,买上海牌最好用的油,你又骗我,这次回来你还不是忘了。”
姜爷爷一手抱着小姜芸,任她在随身的挎包里翻零食,一边笑着解释:“这月赶工,忙的脚不沾地,百货大楼又赶上装修,可我只有一天假,我想回来看看你们,明天赶早又得走。所以,别生气好吗,这次说话算话,中秋节那假,我肯定带回来。”
姜奶奶心里既好笑又心疼,其实她哪舍得怪姜爷爷啊,80公里的来回换几个小时的团聚,回到单位又得脚不沾地得工作,脚肚子得疼多久才会好都说不准。再说了,踩缝纫机制衣服只是姜奶奶的爱好,过年给儿女孙孙们一人缝一套新衣服,给邻里们磨破了膝盖的裤子缝个补丁,二月最清闲的时候,打开缝纫机,缝一对绣花枕套,一个给姜爷爷带去单位,一个留给自己,这些已经算得上用缝纫机的大部分、占比很少的情况了。
赶上农忙,起早贪黑的,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过,才能把活堪堪做完,哪有时间踩缝纫机啊,只是逗逗姜爷爷罢了。
姜奶奶的几个儿女,大点的已经成家立业了,小点的还在上初中,所以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姜奶奶一手打理。
七月又值农忙,地里的玉米熟得一天比一天快,收得不及时的,一场雨,大多玉米躲不了发霉变质。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姜奶奶一手拉扯着小姜芸,一手又忙活着地里的庄稼。
姜奶奶不放心把小姜芸一个人放在家里,所以干农活也带在身边。小点的时候背着,大点会走路了,揣背篓里带去地里。在地里,小姜芸颠颠簸簸地追蚂蚱,姜奶奶抬起镰刀或锄头开始忙活庄稼,忙累了,祖孙二人凑在一块喝水、吃东西。中午,太阳烈得不行,姜奶奶便将玉米杆拢成一大束,中间掏个洞,外套脱下来一铺,小姜芸便有了一个小窝,没有风吹日晒、可以舒服安稳地睡个午觉的地方。可姜奶奶不休息,她顶着烈日,手上的动作反而更快,心想着:早点做完活,早点带小姜芸回家,给她蒸个鸡蛋,喂完鸡羊后,或许还赶得上陪小姜芸看一集动画片。
姜芸没吃过太多苦的,因为姜爷爷和姜奶奶把她保护得很好,所有苦都替她受了,换给了姜芸一个快乐的童年。
姜芸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姜奶奶身边度过的,小学在村里上的,初中在镇里上的,因为离家里有点远,所以姜芸初中住校。
姜奶奶有一个一年四季都绿油油的菜园,毫不夸张,家里吃足足有余,每逢周末,姜奶奶一边送姜芸去镇里上学,一边顺手带些蔬菜去街上卖。
绿油油的韭菜、四季豆、青菜、白菜、卷心菜、薄荷、小葱、香菜、芹菜、茄子、辣椒、豌豆尖、洋瓜、南瓜、黄瓜、丝瓜、甜脆玉米、酸梨、甜梨、李子、杏子、桃子、橘子、百香果、无花果等等,数都数不过来,一年四季,轮番上阵。
不出意外的话,每个周六都有蔬菜果实可以采。一般来说,周六下午,姜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辣椒、茄子、豆角采来装袋就行,韭菜割来后,还需细细地挑拣出干黄、带泥的叶片,姜奶奶说,捡得干净,人才愿意买。
很多个周六的傍晚,夕阳笼罩着小院,厨房里,灶台上,花生炖猪脚,咕嘟咕嘟的;厨房顶,烟囱里,炊烟袅袅。
姜芸和姜奶奶坐在院里矮矮的石凳上,脚边放着一堆韭菜,水泥桌上放着大舅爷爷送给姜奶奶的收音机,播放着姜奶奶爱听的山歌。
祖孙俩一边捡韭菜,一边聊天,姜奶奶会和姜芸聊她的小时候。那时候普遍贫穷,家里经常揭不开锅,姜奶奶的妈妈把飘在水面的糠留给自己,把沉在底的面留给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姜奶奶也讲自己多么想上学,却因种种原因,最终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讲自己十五六岁嫁给姜爷爷的时候,两人才第一次见面;讲那年本应该坐上列车,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列车员,最后却又怎样辗转成庄稼人;讲种种坚持至今、来之不易的安稳日子。
姜芸也讲自己在学校的琐事,讲自己近期习得的一篇文章,讲自己的梦想,讲未来怎样对爷爷奶奶好、给爷爷买车、给奶奶买漂亮衣服、带爷爷奶奶旅游,讲以后要一直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姜奶奶慈爱地摸摸姜芸的头,姜芸讲得激动,期盼得美好,说完后心脏还“砰砰”跳着。
姜芸的眼睛亮晶晶的,注视着姜奶奶的时候,仿佛再说:奶奶,你相信我,我真的很爱很爱你和爷爷,未来我们一定会很幸福很幸福的永远在一起的。
姜奶奶点点头,姜芸高兴极了,一边低头捡韭菜,嘴里还一直喋喋不休的。
姜芸没有看到姜奶奶眼里的泪花。
姜芸初三那年,组织在区郊外给姜爷爷分配了房子。
等手续一切办全,刚好姜芸中考结束。姜奶奶带着姜芸坐上了去区里的汽车,姜爷爷担心祖孙二人走丢,早早地等在车站。
从车站辗转到姜爷爷的小楼后,已接近正午,三人饥肠辘辘。姜爷爷提议,出去下馆子,姜奶奶嗔怪不已。
姜芸饿了前胸贴后背的,加上有点晕车,小脸恹恹的。姜爷爷带她上楼休息,房间温暖明亮,木床上早已铺上柔软的被褥。
姜奶奶卷起袖子,墙上的钉子上挂着挂面,灶台下用白米养着半桶鸡蛋,橱柜里放着满满一碗肉帽子,姜奶奶熟练地起锅烧水,下面条。煮熟捞起后分三个碗,下汤,加上满满一勺帽子,再撒上几粒葱花,最后每个碗里盖上一个煎得金光的鸡蛋。
“来吃饭啦。”
“来嘞!”
姜芸没有睡意,只是躺在床上会舒服很多,本来好久不见爷爷就想念得紧,这会只想拉着爷爷的手聊东聊西。
姜爷爷白天上班,姜芸跟着爷爷去单位旁边的新华书店看书,姜奶奶在家收拾家务。
姜奶奶不愧是十里乡亲赞不绝口的,不仅农活干得好,一个人在家、带着个半大孩子,每年的收成却不比两个人挣得少;而且家务活也不在话下,几天时间就把新家收拾得整整齐齐,还逛着去花鸟市场买了几盆绿植,给姜芸的书桌上放了一盆多肉。
一个家里不能缺少女人,有母亲、妻子在操持着的,才有家的味道。
镇里没有高中,姜芸的高中是在区里上的。
姜芸开学那天,背着爷爷挑的新书包,一手抓着奶奶烙的荞饼,一手牵着奶奶,祖孙三人一起出门。爷爷去单位上班,学校比单位远些,奶奶又陪着姜芸走了一段,直到姜芸挥挥手、转身走进校园,奶奶才离开,顺道去农贸市场买菜,慢慢逛着回家。
就这样,姜芸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在两层的青瓦小楼里,度过了整个高中。
高中的假期大多不长,除了过年,回卢旺的时间少之又少。凑得够一个星期的,祖孙三人都会回去,掏鸟窝、摘枇杷,夏天还能摘刺莓,下过雨后去山里找菌子,姜爷爷像个老小孩,带着姜芸玩,姜奶奶一边笑着跟在后面,一边提醒说慢点、别滑倒。
很多年后,谈及最幸福、最怀念的日子,姜芸还是毫不犹豫的说:“我将永远怀念那段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光,我永远忘不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好。隔代之间的爱本就没有目的,因为爱我,就对我很好很好,我永远感激命运的安排,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
镇里、区里没有大学,意味着开学后,姜芸将独自一个人去市里求学,期间可能很久都没法回家。
姜芸趴在窗边,深深注视着梧桐树下、蹲在石桌旁抽烟的爷爷,厨房里、灶台前忙前忙后的奶奶,心想:“怎么办啊,还没去上学呢,我就已经舍不得你们了。”
Hellohello,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细细写下来,真的不得不说,姜芸和爷爷奶奶的生活,以及其中的小细节,真的很戳人且特别令人羡慕呢。
虽然马上要分别了,但是求学是姜芸兑现承诺的必经之路。
当然了,姜芸在市里也有亲戚哟,对姜芸也是一等一的好,不用担心。
这章也是3000+(不得不说,好久没写了,给我累得够呛哈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8章 初分离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