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徐爱民考上大学 ...

  •   1965年,陕西省,晋元市
      提着菜篮子的崔淑芬一脸喜气洋洋的从国营商店中走出来,手里提着好不容易排队抢来的新鲜猪肉和带鱼,想着回去好好给几个孩子补补身子。
      马路对面一排排的平房,连成一片,其中有一个自己家。大槐树下三三两两的大妈们在那纳凉休息,顺便聊点儿八卦。
      一个身材矮胖,皮肤又黑,正在纳鞋底的大妈,看见了从马路对面走过来的崔淑芬,笑着问道,“小崔,你家爱民考上学了吧?”
      “是啊,考上了,报的是大连的学校,我跟他爸还不同意,想着上个大学离家这么远,可他非不听,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崔淑芬似真似假的抱怨着。
      “唉,男孩子就要多出去闯荡闯荡嘛,孩子这么争气,你跟老徐将来可有享福的了啊”
      “哪里哪里?我呀,生来就是操心的命”,崔淑芬矜持的笑了笑,便赶忙回家做饭去了。
      回到家,崔淑芬连忙到厨房,把鱼炖上,加了些为数不多的调味品,又开始处理猪肉,夏天厨房火力旺,一会儿身上就出了一身的汗。
      才十岁的小儿子徐爱军期期艾艾的走上前来,“妈,今天吃什么呀?”
      “炖鱼汤,红烧肉这伙食够好了的吧?省的你们一个个的见天说我虐待”崔妈没好气地说。
      “嘿嘿,有肉吃就行”徐爱军挠了挠头,傻笑着说。
      看着小儿子单薄的身子,低矮的个头,崔妈心里也不是滋味,只是三年困难时期没过去多久,粮票,肉票和各种物票供应的都不充足,计划经济,物资是有钱也买不到,虽然可以在黑市买,但那里价钱太高,自己家也负担不了。
      不一会儿,外面响起自行车的刹闸声,徐爱民骑着自行车回来了,手里抱着一个小绿本,和一沓子档案资料,看着最有出息的二儿子回来了,崔妈连忙擦擦手走上前去,关切的问道,“爱民,手续都办妥了吗”
      “嗯,妈,高中毕业证已经拿到了,毕业手续也已经办完了,到时候大学开学直接带着被褥去报道就行了”
      “行,你也已经长大了,这些事你心里有数就行了,档案资料要好好保管,万一丢了到时候补办也是很麻烦的”徐爱民认同的点了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随着一连串的脚步声,徐敏然和徐敏妍两姐妹也结伴回来了。
      徐敏然上高一,徐敏妍上初二,姐妹俩差两岁,这时候学校教育很宽松,放学很早,起码比很多厂的工人要下班要早的多。
      徐敏然推开门大声的喊了声“妈,我回来了”就赶紧钻进屋子里写作业,生怕被她妈拉去抓壮丁。
      而徐敏妍则在洗了手之后,自觉的跑到厨房帮妈妈切菜盛饭,干些杂活,看着表现截然不同的两姐妹,崔妈又一次碎碎念叨,“这当姐姐的一身懒肉,一放学就钻自己屋子,也不说帮我分担分担,怎么给妹妹做的榜样啊?”说完又叹了口气,“都这么大的姑娘,将来可怎么嫁人啊?就这性子,那个婆家能受得了啊”崔妈的表情十分忧虑。
      “还是我们敏妍听话懂事,比你姐姐强多了”崔妈看着乖巧的小女儿,满意地说道,这才是她理想中的女儿啊。
      徐敏妍害羞的笑了笑,眼神中有一丝得意,想了想又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奖状和五块钱递给崔妈,“妈,我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获奖了,这是奖状还有学校的奖金,你拿着吧”
      “哎呦,真的吗”崔妈打开奖状,看见了上面一等奖的字眼,笑纹更深了,“好,我闺女真给妈争气”
      “这敏妍将来是要当女作家呢吧”许爱民也打趣道。
      “那可不是怎么的,不说当作家,就敏妍这成绩这么优秀,将来也是分配坐办公室的料”听到崔妈的话,徐敏妍更不好意思了。
      母子三人将饭菜端上桌,现在就剩等徐父回来了。徐父是附近轧钢厂的主任,现在轧钢厂生产任务重,三班倒都忙不过来,主任也要加班,只不过好在加班费倒是给的很足,这年头,工人阶级还是很有力量的,更何况徐父还是工人阶级中的佼佼者。
      徐父回来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饭,徐父平时为人严肃,孩子们都有点怕他,是以饭桌上倒也没人说话,所有人的筷子都急忙夹肉,吃的腮帮子都鼓起来了也不肯停,这么好的菜错过了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晚饭过后徐父端着一杯清茶,坐在沙发上喝着,今日他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的偷瞄崔母,显然有什么想话想说,但是又说不出口。
      多年夫妻,崔母自然也察觉了丈夫的异样“有什么事就说吧,一家人还藏着掖着干什么?”
      “今天我收到老家来信,我二哥家的二小子爱党要结婚了,邀请我们去参加婚礼”此话一出,全家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家里的气氛凝滞起来,这事说来话长了,崔母是城里户口,但徐父最初并不是城里人,他原本是晋元市,下面一个村里的,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帮助警察追回财物,而且有点文化,识不少字才经过公安局推荐得到了去轧钢厂工作的机会,后来还娶了崔母,兢兢业业工作这么多年已升至主任,鲤鱼跃龙门,彻底变成城里人了。
      只是人虽然进城了,根还在农村,农村家里亲戚一大堆,老太太更是把这个进城的儿子看做荣耀,一心想让他拉拨,在乡下地里刨食的兄弟们,这么多年,他们家可没少为这个出粮票出钱,夫妻俩之间也不知吵过多少回架了。
      不只崔妈厌恶,就连孩子们也对乡下的一堆烂亲戚没有什么好感,毕竟自己家里也不是特别富裕,还每次要出钱出粮票给他们,而且还惹得自己父母天天吵架,家庭不睦,谁能喜欢的起来?
      崔妈沉默了一会儿,或许是因为二儿子就要上大学了,高兴的原因,崔妈并没有生气,淡淡的说,“去就去吧,婚礼钱不凑手的话,你给他寄20吧,也算我们尽了当叔叔婶婶的心意”
      “嗯”,徐父点了点头,心里暗暗想着这20块钱是过了明路了,只是侄子上次写信来说,家里收成不好,连吃的都没有了,这个月还是多在厂里加几次班,在外面接点活,挣点零工钱凑成50整,给他寄过去吧!
      不管怎么样,在乡下亲戚眼里,他端上铁饭碗,吃商品粮,算是发达了,要是对兄弟不管不顾,在这个习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代,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徐爱民考上大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