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栾弈从身后拉过一张椅子示意王小宁挨着坐下。
      王小宁拿起桌上的白酒将三只空杯斟满:“同学们,不好意思,我迟到了,自罚三杯。” 说着,端起酒杯一一饮尽,包间里响起喝彩声。
      “我们请班长讲两句好不好?”张翠翠提议。
      “翠翠让我讲两句,那好,哥哥以老卖老讲两句。我们这次聚会是从我们九八年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真的要感谢翠翠,是她建的这个群,想办法一个一个地把同学们联系上,拉到这个群里,相比之下,我这个班长做的不好,惭愧,我自罚一杯。”
      说完,班长栾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同学们鼓起掌来。
      栾弈看了看大家,目光在刘晓雯身上停留了片刻,又道:“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大家时隔二十年能再次聚到一起,说实话,不容易。当然,也有很可惜的地方,我们班再也聚不齐了!想必大家都知道,郑印没了。还有,本来翠翠跟我商量,把老师们也一并邀请,被我否决了。不是我不遵师重道,应该很多同学都听说过,我们的班主任付老师也不在了。加上初一下学期病故的宋明君老师,我们已经没了两位老师。要说中学时代的跟我们关系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心里清楚,非付老师莫属。特别是我,付老师就是我一哥们,我,小宁,还有不少同学,都跟付老师相处的特别特别好。说实话,我怕见其他老师,那样会让我更加想念付老师和宋老师。我怕我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我没准备好,所以就存了点私心,这次聚会没通知老师们。这是我第二个错误,我再自罚一杯。”
      栾弈说完这句话,全场静默了。大家的眼眶渐渐红了。
      王小宁眼前浮现出了付允恒老师的身影,就在这家当时本地最豪华的酒店里,她同栾弈一起参加了付老师的婚礼,见证了付老师和刘晓唯彼此的新婚誓言,高朋满座,华美异常。王小宁不自觉的把目光投向晓唯:此时的刘晓唯看起来平静如水,毫无波澜。
      还有郑印同学,那个个头不高,当年留着郭富城的发型的圆脸男孩,那个一笑起来露出两个深酒窝的阳光男孩,二十年前的匆匆一别,就再也没机会相见了……
      郑印跟华雯雯是同村,华雯雯上学时算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跟王小宁算亲戚,他爸爸王小宁叫哥,王小宁的妈妈没亲兄弟,华雯雯的姥爷过继到王小宁姥姥名下,方便姥姥百年之后有儿子送终,这是他们山东的习俗。华雯雯很好学,但成绩一般,初中毕业后王小宁考上了高中,她留校复读两年,两年后考进王小宁所在的高中,她进高中的第二年王小宁考进XX财经学院,自此没再见过面。不过王小宁妈妈每年都要去给她哥哥也就是华雯雯的姥爷去送节礼,所以她的事情王小宁从妈妈那里略知一二,知道她师大毕业之后留在青岛一个高校做语文老师,她进同学群还是王小宁妈妈的功劳,张翠翠联系不到华雯雯,王小宁就叫妈妈去舅舅家要了她的手机号,之后王小宁又打电话要了华雯雯的微信号,加上她把她拉到班级群里。华雯雯进群后同学们叫她帮忙联系郑印,她说不用联系了,零五年的时候郑印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人不在了。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悲痛。九十年代的鲁南农村,经济还是比较落后,土生土长在那里的他们,面对贫穷的现状,面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深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考上大学才是摆脱这种窘境的唯一的最便捷的途径。但是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高中给他们上,更没有那么多大学向他们敞开怀抱,一个乡村中学一届初中生好几百人,最后进入大学校园的凤毛麟角,十个手指头都不用数完,这寥寥的几个大多还都是复读生,像王小宁这样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留过级的非常少。王小宁记得父母常对她们说:“你们姐弟仨也知道咱们家的经济状况,没有条件给你们留级,我们没本事,你们靠不了我们,你们能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勤奋,学到哪算哪,考上高中我们供高中,考上大学供大学,砸锅卖铁也好,借钱卖血也罢,那是我们父母的事,只要能考上,不会让你们上不成,八仙过海,咱们各显神通。初中就淘汰下来的那些同学,有条件的复读,不想复读的去学一门手艺,当时学缝纫和理发的居多。没条件的农忙时在家种地,平时跟着干小工,女孩子缝地毯,男孩子打建筑。郑印家很穷,下学之后就跟着他爸做小工,直到去世。

      王小宁抓起面前的酒杯,“让我们敬故去的付老师的郑印一杯。”同学们起身,把洒杯高高举起“敬付老师,敬郑印。”将杯中液体一饮而尽。
      栾弈明了王小宁的心思,用手拍了拍她的手臂小声道:“你酒量不行,少喝点。”
      “不怕,有你呢!”王小宁笑笑。
      打王小宁出现在门口那一刻起,栾弈就清楚她是奔赴刘晓唯而来,碰巧同学们又将酒店订在此地,栾弈就提醒自己保持清醒,今天他反而先开始了这个伤感的话题。栾弈心里有些自责。同时心里也明了,别的同学他不知道,但王小宁,注定会把自己灌醉。
      栾弈看着变得压抑的气场,得说点什么化解一下,毕竟这是同学聚会,不是追悼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人已去,我们活着的人更要好好活着,人过中年,有苦,有累,有不甘,肯定也有生活的乐趣。今天,大家暂且忘掉不快,你我,不是三十岁,也不是四十岁,我们就当自己还是那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尽情喝,尽情疯,尽情玩,作为一班之长,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同学们,嗨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间里的氛围又逐渐热闹起来。
      久别重逢是高兴的,同学们刚开始还有点拘谨,随着杯起杯落,彻底放飞自我:男同学勾肩搭背,面红耳赤地划着拳行着酒令,女同学交头接耳地寒暄着。欢笑声不绝于耳……王小宁职场多年,生意场上免不了披着厚厚的伪装为生活为名利尔虞我诈着,王小宁参加过无数的聚餐,这次是她最放松的一次。与其说他们怀念那段时光,不如说他们怀念最初的美好的那个自己:乐观善良,积极向上,情窦初开……谁不想永远天真下去,但生活不允许,年龄不允许,环境不允许。一如作家三毛在<岁月>中写道:
      我们三十岁的时候,悲伤二十岁已经不再回来。
      我们五十岁的年纪,怀念三十岁的生日又多么美好。
      当我们九十九岁时,想到这一生的岁月如此安然度过,
      可能快乐得如同——
      一个没被抓到的贼一般嘿嘿偷笑。
      相信生活和时间。
      时间冲淡一切苦痛。
      生活不一定创造更新的喜悦。
      小孩子只想长大,
      青年人恨不得赶快长出胡子,
      中年人染头发,
      高年人最不肯记得年纪。
      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
      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
      成长是一种蜕变,
      失去了旧的,
      必然因为又来了新的,
      这就是公平。
      孩子和老人,在心灵的领域里,
      比起其他阶段的人来说,
      自由的多了。
      岁月极美,
      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