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正因越来越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宝玉才会越发认定黛玉才是自己的知己,而宝钗只能是路人吧。
因为,他们都不肯屈己从人。
说还是喜欢木石前盟,也正是因为如此。-------纵然,宝玉有千不好万不好,他还有一个好,他真。
当然,这也是原著里为何他们最终必然是悲剧的原因。这两个人,都不肯变假。
因为如果把各种社会关系玩弄的玲珑剔透了,的确,可以换来势力,换来金钱,却再也不可能保持这样的真了。
不真,也就不是贾宝玉了。不真,也就不是林黛玉了。
纵然,那个时候的宝黛能举案齐眉,也不会是木石前盟,而只是俗世里一对平常油盐夫妻。
这里的黛玉,因为有了新灵魂的加入,已经有了蝴蝶效应的改变。她是黛玉,也不是黛玉。她比原来的黛玉更通透达观,少了争胜之心,多了沉稳冷静。对于爱情,看得也更透,对于婚姻,要求得也更高。
原先的黛玉,对爱情婚姻,只要能“不负我心”,就已经是最高理想了。她能容忍宝玉跟袭人暧昧,这不是她懦弱,实在是个时代问题导致的局限问题。首先,那是那个时代的行为标准,少爷有通房丫头,在成婚前先有房内人。以后人的眼光看来,肯定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这是公理。
其次,她从来没有把袭人当成势均力敌的情敌过。这种对手层次不一样的,如果选择对立,反而是对自己看轻的一种侮辱,好象也是那个时候的一种定论。好比倚天里,赵敏从来只对周芷若有敌意,而没把小昭蛛儿看成对手是一样的。
最后,她对宝玉的要求也不高。她从来没有先从门第金钱啊这些世俗方面来考虑宝玉是不是一个合适的对象。那个时候年龄也不大,首先,宝玉对她很好,她承情。其次,内帏内,也见不到更多的男子,无从比较。最后,宝玉的心性,在很大程度上的确与她期许的方向是一样的。
这样理所当然的情谊,在后来的黛玉看来,就显得远远不够了。
三妻四妾的现实,与不能分享的婚姻观念,冲突。她绝对不会嫁给一个妻妾众多的男子。无论那男子在世俗的认定里,有多优秀。
黛玉肯爱上的人,首先要能看透她的灵魂,又肯真诚的予以尊重怜惜,有足够的能力与她并肩而行。这在那个要么视女子为玩物,要么视女子为生育工具,要么视女子为小人的时代,恩,基本上,没有。
水溶不是,燕霜夜不行。
一个萝卜一个坑。想来想去,唯一适合黛玉这棵仙草的,仍然只有曹老先生笔下的那颗顽石。因为他,赋予了他最匹配她的那一点东西。
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要美梦成真,就必须在毁灭来临前,尽可能的开发它。
宝玉仍然真,但是此刻的他,还是很混沌的。
不知道要努力,也不知道要努力的方向。生活在所有宠溺他的人,为他编织的幻象中。在他看来,大观园是温柔乡,却不知道,在其他人的眼里,各有各的束缚,各有各的风刀霜剑。
他有一个配得起黛玉的种子,但那颗种子必须发芽,成长,如果仍然如同原著里的懵懂沉睡的话,那就避不开那个悲剧的结局。
很想看到慢慢成长的宝玉,他虽然很是懵懂与无知,但并非一味混帐与愚笨。他只是从来也没有机会,了解到,原来他有很多需要成长再成长的地方。他看错了那么多人,做错了那么多事情,从来没有人给他机会,敲他真正的一棍,------给他该前进的方向。
也很喜欢花开大人的设定,与你所想一样,我觉得唯一可以提前改变宝玉,引导他有所认识的人,是黛玉。
既然连黛玉都可以在偶然的情况下,因生灵入体,而成为了一个不再还泪的黛玉。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在这样的蝴蝶效应下,出现一个逐渐由懵懂而走向清醒的宝玉。最终,他们能一同真正能够木石前盟,归隐深山呢。
不错,不一定非要言情,也不一定非要给黛玉找一个可堪匹配的人。
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人的话,那么,的确只可能是成长得足够之后的宝玉了。
原著已经留下了我太多的遗憾。非常非常非常的希望,花开大人能弥补这个遗憾。也非常非常非常的希望,大家给予宝玉足够的耐心,------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天真,只要给他足够的经历与时间。
我永远记得宝玉身着大红猩猩毡雪地里的那一拜,空寂,决绝,狠辣。若他早有了这一份觉悟,何至于与黛玉天人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