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双木初会 ...
-
悠悠醒来,一片藕荷色映入眼帘,心道,必是被人救了。他挣扎着想要起身,低头发现身上的衣物俱换成浆洗过的布衣。不由呆滞了下,是这家的主人给替换的?看这料子,属于粗麻,质地中等,手工确是极为精巧细致。
“呀!您醒过来了。我告诉我家姑娘去。嘻嘻。”一个头梳双环,穿嫩绿色对襟比甲,年约十岁左右,长得眉清目秀的小丫鬟端着一盆热水推门进来,见昨日救的少年公子,已然醒转,便咋咋呼呼地扔掉铜盆,跑出去。
“姑娘……”手指停留在半空,少年刚想出声,姑娘二字,便让他觉得嗓子眼干火灼烧,嘶疼得厉害。他举目环顾四周摆设,器具。大约估摸出自己是落水后,被这家人救了。听刚才那小丫头的言语,救他的必是这家的姑娘。
他勉强挣扎而起,将身体依靠床背,稍稍动弹一下,他便觉气短心慌,头晕面热,心想,这回栽得真冤!若非遇到这家恩人,他恐是早已葬身在鱼虾蟹腹中。谁又曾预料到,一心想结交的人,会临时见财起意,将他灌醉,丢入河水之中。
财不外露!古人之言,诚不欺我。往后行事再不敢如此鲁莽。少年喟然长叹,想他一片至诚对人,熟料他人意在其他。想着,他险些命丧于此,无缘得见家人。一串泪珠不禁从他清秀稚嫩的面容上滑落。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细弱的对话,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少年依仗着自幼习武,听觉比常人灵敏。思忖了一下,微侧过头,倚靠在床头,聚精会神地聆听主仆之间意味深远的对话。
一人的声音清脆恍若鸟雀,应是方才端水盆来的小丫鬟。一人声音虽稚嫩,却隐隐透出清冷脱俗的味道,令他不禁想一探究竟。
“姑娘,人是你发现了救的。这会子,人醒了。你就不去见下子。”小丫头有些疑惑。
“我救他,不过是念在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又不贪图他的什么知恩回报。再说,他人已醒来。料再服用几副汤药,便可痊愈。世间的事,讲求的便是一个缘字。若非爹爹临行前早早为我预备了预防风寒之药。我们也救不得他。再者,观他身上的衣物,皆非凡品,想来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公子。爹爹出门时,亦再三告诫。闺阁幼女,不宜与外人多做往来。”
这家姑娘的见解倒是非常人所及。少年的嘴角微微翘起,一丝愉悦随之融入空气。
“姑娘,你真不去见。呐!如若那名公子,想要亲自来答谢救命之恩。我又该当如何处置?”小丫头不依不饶的纠缠。
“男女七岁不同席。他虽未弱冠,我亦未曾及笄。然私下相会,亦会徒增外人的闲言碎语。有道是人言可畏。我们虽做得正,行得直。但也堵不住那天下的悠悠众口。雪雁,他若问起。你便说你家姑娘施恩不图报。他若要非报的话。就让他平日多行些善事。权当回报。时候不早了。雨村先生的船,昨一早先行。想必此时,已到京都地界。我们的船也要快些。不然,外祖母那边遣在码头等候之人,心中必然焦急万分。”姑娘轻描淡写便将小丫头心中的困惑给化解了。
“好吧。姑娘,那我去通知修善哥哥,让他快些赶路。省得贾府的人,摆脸色给我们林家看。”小丫头此时的语气,颇有些忿忿不平的味道在其间。不过贾府?这名称好生熟悉。竖尖耳朵,偷听人家主仆谈话的少年不禁微微蹙紧眉宇。
“你这没大没小的丫头。这番不知深浅的话语,在家里的时候,说得。出门在外,又岂能随意乱说。到时,你这条活蹦乱跳的小命,要是生生的折腾没了。可不要怨你家姑娘我,没提醒你。”姑娘佯装发怒,她的一番透彻人心的警告令少年听了频频点头。心中愈发想要见她一面。感谢救命之恩。
“啊?姑娘,不带你这样子吓人的。”小丫头小声埋怨。
“我又岂是在唬你!你当这天下的官宦之家,都是林府,由着你没大没小的去折腾。别说显赫的人家,奴仆命贱。便是一般的富户豪绅之家。像你这样,自幼买断生死契约的家奴。犯了事。打死了,也不过是拿张席子一裹。遣人丢到乱葬岗子去,任那野狗乌鸦争食。你以为,官府会管富豪人家的家务事。一张生死契在手,人命比草还贱三分!”姑娘这回的话,愈发的透彻凉薄。
“呜呜……我下回不敢了。姑娘,你别吓我。呜呜……”小丫头蓦地当场抽泣起来,她自幼被家人卖到林府,虽是奴才,却因生性灵巧,过得比一般富绅人家的小姐更为奢华。头一回遇到自家性格和善的姑娘动怒的样子,性格单纯的她一下子蒙住了。
“笨丫头。你去了外祖母家,需谨言慎行,宁当那烂掉的木头。也不当那出头的椽子。知道不?”姑娘给一棒子,丢一粒枣的恩威并施手段,令少年顾不得身上的病痛,噗笑出来。
“呜呜……我明白了。姑娘,那我要不要去通知修善哥哥,加快航速?”
“不用。等明日到了。就说在路上耽搁了。还有,让修善哥哥嘱咐船上一干人等,若还想在林家待下去。就决不能将今日救人之事,给泄露半点。”听到那姑娘用稚嫩的声音,说着通透的话语。少年面上不由潮红一片。妄他活了十多年,却还不及一个稚龄的丫头,识人之深。
“可小姐。我们救人是好心。难道这也不对吗?”小丫头的声音里隐含着无限的委屈。
“我们是好心救人。但外人可不会这么想。雪雁,你先去叫几个小厮,伺候那名公子梳洗。还有,别忘了把厨房的汤药给端去,请他服用。他身子在水中,受了寒气。脏腑必定也受了寒气。你再让厨娘备下暖胃补气的粥品。随后送上。等忙完了这些。你来我房里。我有些事要与你详细嘱咐一番。”姑娘细心的交待一些事情,接着,传来衣物摩擦的细碎声,轻盈的脚步渐行渐远。
到底是哪家的姑娘?小小年纪便这般见识非浅。听到门外渐无声息,少年靠在床头,细细思索印象中林姓的官员。
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贾府两个字,鬼神使差般的飘过他的脑海。对了。他眼前一亮。难怪觉得甚是熟悉。原是那家的外孙女。那如此说来。这位姑娘定是那巡盐御史,林如海之长女。
会记得林如海也是因表兄一再称赞其为官清廉,是个难得人才。好像姑母当时坐在旁边,提起他的夫人贾氏。亦赞不绝口。说她性格温婉,当年曾在宫中伴读过母亲一段时日。那时,与母亲的感情亲如姐妹。更曾戏言,要结为儿女亲家。
思及往事,少年干涩的唇角一弯,露出淡淡的笑意。儿女亲家。这也不错。古人不是常言,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吗?那他何不学下古人的良言呢!
不过,这林家的姑娘似乎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好似他得了瘟疫般,一旦沾惹上,便永无宁日。山不就我,我来就山。林家的姑娘,小生这厢有礼了。
一眨眼的功夫,少年便兀自打定主意。决意要与那位林家的闺阁幼女见上一面,以便报答她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