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我看文一向最忌讳莫名其妙的悲剧,以及故意为之的双结局,尤其是本来怎么看怎么该HE的故事,突然前面故意BE之后用番外来HE的。偏巧了,大于号这文最初给我的印象就是正中我的忌讳。在我开长评大骂作者的时候,又读了一遍这部作品,想要一章章骂,却在倏忽间醍醐灌顶般的甩开了之前被作品牵着鼻子走的感情,开始理智的思考这部作品。
我先说说我对作者这篇文章的整体认识,再来阐述为啥我之后感觉如此一个在感情方面令读者感觉突兀的BE,却在理智上说服了我。
情节方面,本文就是对“一个错误的开始是否能够成就甜蜜的结果”这一设问的阐述(之所以是设问,其实从文章就可以看出答案已经在作者心中了)。
我们可以看到,两人间的相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或者说两人是在错的时间遇到相互间对的那个人,于是开始了最初的误会——秦青以为廖宾不爱自己,而廖宾面对秦的冷情则不敢说爱。
所以才有第一章两人间糟糕关系的描写,当然另一方面这也可以作为牵引读者继续阅读完文章的悬念:两人间关系何至于此?我在这章中读到的一个比较偏颇的信息就是秦青对廖宾比较冷。我以为秦青就是这么一个爱端架子的人。
读第二章时我才发现,秦青并非特别冷,他只是对廖宾特别冷而已。这就更进一步加强了第一章中的悬念,同时作者开始着力塑造秦青这个人的人物性格。用的方法是通过和第三人的相处,从侧面简单的拎出秦青整体的性格框架,不得不说,这种开篇留悬念,紧接着加强悬念并从侧面塑造人物的笔法真的很正点,令我感觉自己似是在读微缩小说,架构简洁,物尽其用,很有章法。
第三章是廖宾得性格以及其生活状态,廖秦二人间性格的差异性,看到这章让我觉得原来如此的同时,又更深一步揣测起二人间关系的发展态势,这章给读者带来的不是绝望,在临结尾前,作者用二人间肉体关系的和谐有给了读者些微的希望。
于是,前三章抖落了一个小包袱的同时,令读者恍然又不得不抱着更大的期待继续下去。第四章一开始其实作者就为结局埋下了伏笔,而曾经被文章感情感染了的我并没有注意到:作者写,廖宾在秦青大学毕业时就给了秦青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升学,另一个是留学外国。秦青当时的选择是在国内继续升学,断然放弃了留学国外这么一个诱人的机会。这件事本身会给廖宾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廖宾会认为秦青并没有那么在意国外留学这件事,他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梦想。于是在后文两人间关系的支柱——秦青爷爷去世后,秦青突然提出去国外做研究时,廖宾才会在改变自己那么多那么久后突然爆发。这也就造就了本文悲剧的引子。
接着,我们来说说二人各自的性格,以及“爷爷”这个人物的存在为两人间结局走向起着怎样的作用。
首先说说“爷爷”对于倒霉催的廖宾同志的影响。一般意义上来看,这位同志完全不算是一位完美攻,他有着成功商人所特有的品性:物化、贪婪、自负、自我中心、妄图掌控一切,但是他也同时具有恋爱中人所特有的温柔,当他明白了自己的爱情指向后,他也很有行动力的做出了改变,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让一个相信通过金钱来控制关系的人,完全的摆脱这种物化的阴影,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也需要信心。爱人间的信心需要相互的给予,而秦青怕被伤害的冷情,造成如此大男子主义且自负的廖宾对于这段感情的自卑。他在秦青爷爷去世时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如果说,爷爷是秦青待在廖宾身边的唯一筹码,如今这筹码没有了,等待男人的又是什么。可过去的开心,男人也知晓是发自秦青的真实。可这样美好能保持多久,是否可以延续?”廖宾人性的弱点导致他当局者迷,完全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他在盼望相信秦青感情的同时,却从心底自我否定着这段感情(这也算是一种报应,谁让你当初仗着有钱就胡作非为)。所以当秦青从爷爷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马上投入到国外的学习研究中去时,天平的一端蓦然失重,心中所有的胆怯怀疑与积怨都一次性的爆发了出来,难以控制他人的感觉,令其丧尸了自制力与清醒,而秦青不懂保护自我,完全失去抵抗与解释能力的表现(至今我仍旧鄙视作者设计的那个因为秦青没在一开始说明情况而产生无可挽回后果的桥段),导致了悲剧的升级。
然后是秦青,说实话,每每想要分析他的性格,我都一肚子的火,曾经第一遍阅读时,我将错误都归咎给了这个人的冷漠,现在想来未免有失偏颇,当廖宾也是不完美的时候,凭什么来要求秦青的完美呢?!
但是我还是要说,秦青的悲剧不是别人造成的,恰恰是他自己,他可以将自己的不幸推诿到廖宾、金钱甚至悲惨命运上,但他无法将他性格中的寡断和缺乏勇气推诿掉,而这恰恰是他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他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在最该反抗的时候妥协,应该妥协的时候反抗(作者:废话,不这样还怎么虐……)。他胆小的窥视着别人的付出,在自己付出之后期待别人将他那些微的奉献当做宝藏珍藏。当他有机会能够和他的爱人平起平坐,让他满足自己对于爱情唯一的执着——平等自由时,便完全不理别人的心理状态,毫无预兆的做出他自认为对二人关系最有利的选择。他习惯等待别人的接近、道歉与救赎。偶尔自以为是。
爷爷曾经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孤独而怯懦的生命里,唯一的支撑,当这个支撑倒塌的时候,可想而知,他根本是毫无头绪,也没有任何处理问题的能力,他选择延续爷爷的生命,其实就是不想独自在世上活下去,他害怕一个人的感觉,他害怕放开爷爷的手,他害怕独自前行。这时廖宾出现了,廖宾帮他延续了爷爷的生命,并且陪伴他之后的一段生活。我在想“爷爷”这一关键人物去世的时候,虽然对秦青的打击依旧,但他已经学会了面对恐惧,压抑恐惧,他已经将感情从爷爷身上分出去给了廖宾一些。他学会去过有廖宾的生活。
这么看来两人间的爱情其实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他们都执着的爱着对方。但爱的执着也是孳生偏执的温床。作者一方面将爷爷的生命当做这份爱产生的砝码,另一方面将其当做打碎这种美好的工具。不得不说这既是一件残酷的事,又是一件美丽的事。
我在文章结局的时候,会突然想,这个经历,这个设问作者也许并不是怀着一种悲观失望的心情去作答的,因为如果说这段经历对秦青是一种伤害,那么这种伤害会让秦青更加勇敢;如果这对廖宾是一种伤害,那么这种伤害会让廖宾学懂去爱。
所以作者才写下之后的番外,让他们的爱情不建立在某个别人的生命上,也不建立在某种恐惧之上,或者控制与被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原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