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前一阵诸事繁忙,都没敢来看文,一晃眼居然第二部都完了 T T
献上乱弹一篇前来负荆请罪,请大人抓住阿斗这个中心以及赵子龙和吕奉先这两个基本点不放松 =3=
**********************
一篇乱弹,献给将星赵云
**********************
将,旧时写作“爿手”,武人持戈之意。《广韵》谓将即帅也。至毛诗,将字故训特多,谓大也、送也、行也、养也、齐也、侧也、愿也、请也。虽然意义不断扩充,但“将”之一字终不脱受命领兵之本意;古往今来,大凡为将而功成名就者,无不是入则忠于君侧,出则统御千军。
兵乃国之利器,而将作为御兵之人,与国与民之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如果说在兵器制造技术仍不发达、国力、人口尚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战斗的先秦时代,个人英雄——“士”(或者“士”在宗教信仰中的升华对照物——“神”)对于战争成败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的话,到了社会生产力、兵器冶炼技术和领兵治国方略均得到长足发展的三国时代,孤胆英雄的作用便逐渐降低,而真正懂人心、会领兵、能够将军队和朝野局势尽收眼底的“将”的作用则不断彰显——这才有了民间所谓“三国二十四将”的说法。
然而正如这篇文里讨论过的,所谓民间排行榜的权威性总是不断受到质疑,所以到底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还是“一吕二马三典韦”乃至其他?大概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吧。
按中国军事厚黑学的老祖宗,孙子老人家的说法,为将之“五要”乃智、信、仁、勇、严也。王皙对此做了详注:“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询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曹操童鞋对此亦深以为然,认为五有新人才能称得上优秀(将宜五德备也),所以他不但识才更能惜才,虽然对于身边谋士之流一直多疑,但当遇上关羽这样的良将时,那简直就恨不得化身为深情款款的倒贴受呀。
而反观刘备这一方,虽然“大耳儿”一向有求贤若渴的声名在外,但他对于良将的热情反而似乎没有对名士的热情高(这从刘大耳封官赐爵的高低排序里很容易看出来)。这大概跟他自己的审美取向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蜀这一方打的是“皇族正统”的旗号——在世道大乱、旧门阀和新草莽打成一团的时候,刘备所选择的是维护所谓正统士族的利益,那么许多出身贫寒,没有背景,靠一双手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武人的利益也就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这跟魏的情况刚好相反。)
赵云筒子就是这种大取向的牺牲品之一。他运气不佳,没赶上桃园结义这样的好事,失去了跟关羽张飞一样“草鸡变凤凰”的机会。所以尽管刘备一而再地用类似梨花体的华丽语言对他的功劳进行口头褒奖(所谓“子龙不弃我走也”,所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所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但真正能拿到手的好处,赵云并未得到多少。(所以看到文中赵云说:“命都卖了你父子,何况一面护心镜?”时,我很想哭 T T)
……拉拉杂杂扯了这么多,终于扯到赵云筒子了。赵云是apple of my eye,所以看到刘大耳对赵云的不公正待遇,小可心中很是不平。倘若重新搬出孙子他老人家的标准给赵云打个分,那么很明显,他提出的“将之五要”赵云绝对符合;而他认为必须避免的“将之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赵云则一条也没犯过。他从不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在刘备为关羽之死气昏了头,哭着嚷着要出兵的时候,赵云站出来劝他”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可惜刘备没听进去),也从不急躁冒进、草率行事,更从未孤高自赏、贪图声名。《礼 记注》方氏曰:才足以将物而胜之之谓将,智足以帅物而先之之谓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将从寸,故必先有法度,而后可以主之先之。赵云完美地演绎了“心中有寸”的顶级将才:跟其他经常随心所欲的三国将领不同,常山赵子龙的心里时时刻刻都有一段标尺、一个法度,他用这法度先律自己,再御他人。
这种无时无刻不在指导赵云言行的“法度”,也许就是赵云最大的优点,同时亦是最大的弱点吧。这种法度保护他躲过了与夏侯兰或赵范过于亲密而可能带来的祸事,但在更多时候除了为他人做嫁衣裳外对自己没什么好处。他不争名,不争利,经常给人打副手,如果得胜一般奖励是给主将的,如果战败的话则总是跟着受到贬斥。在真正的三国历史里,赵云就像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为了“从仁政所在”的誓言而为刘氏政权付出一生心血,死时不过是一个小小亭侯。而他浴血救出的阿斗,在他死后很久才想起这个人的存在,谥了他一个轻飘飘的“顺平侯”——所谓“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战功卓著、智勇双全的赵云倘若死后有知,不知道会不会为这样一个封号而哭笑不得??
好在,我看到了《破罐子破摔》一文。在看过那么多把赵云称作“云妹”的天雷耽美文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篇还原赵云儒雅而勇猛之形象的好文!此文中的赵云一如我想象中一样自律,甚至由于过于自律而陷入痛苦彷徨。但是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又是有充分理由的:他给自己锁上了忠君和忠于求之而不得的(柏拉图式的)爱这两条锁链,结果就是对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小主公产生了君主、弟子和“枇杷树”的混乱感情。倘若这是真实的历史,赵云可能会被自己加给自己的束缚活活勒死。但是——好在,这是小说,于是有一个根本不顾这些条条框框,一心只要自己重视的人过得舒服就万事大吉的小痞子过来救他了。
所以虽然赵叔目前还在半推半就,但是他离觉醒已经不远了。赵云本来就不是笨人,一直明白“以心指手,勿受双眼欺瞒”的重要性,又能在东吴殿前侃侃而谈“习武者不可一味逞勇,须得刚柔并济……上善若水,胸怀广博。为君者亦是如此,公嗣该学的不是武技,而是武心。”可见他并不是一味拘泥之人。而等这位战神在阿斗这种全新价值观的冲击下看清楚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不得就会披荆斩棘,成为最忠贞的爱人了。只是他现在对于如何爱阿斗还心存疑虑,想的还是“你让师父去哪,师父便去哪。我可为你镇守边疆,战死沙场,统领禁军……”只有当阿斗帮他看清唯有他在身边阿斗才能快乐,以及阿斗表现出足以震撼赵云的才智和能力的时候,赵云才能不再把他当做小孩或徒弟,这两个人才有可能成为平等的情侣。
前两天粗粗看了一点紫薇斗数,想起貂蝉说她看到刘禅才是真正主紫薇之人。纵观三国将领,倘若以星譬之,似乎关羽主七杀,张飞主破军,而赵云自然就是武曲的不二人选(沉戟看来像是廉贞?)。这颗星刚毅果决,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勇于任事,不畏挫折,负责尽职。而且所谓“紫府武相,位居人上”,有赵云这颗“财星”在一边照拂着,阿斗爱财的愿望应该很容易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