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误解 ...
-
——读《生死96小时》有感
这本书围绕作者冯韵娴记者两次去利比亚来写的。冯韵娴用她那生动而形象地文字描述了处在战乱中的利比亚,带我们走进了战争。
真的令人深思,媒体只报道片面的事实,人们只关心自己所看到的、想要看到的,这样的后果,只会是真相被掩埋。在现实中,这样说例子比比皆是。人们惊讶于事情的一次次反转,觉得新鲜刺激,却未曾想过,当初因为人们的片面理解而被伤害的受害者们,该如何去进行接下来的生活。有的时候,当一个路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正题。
战乱地区和和平地区一样,不仅有坏人,也有好人。例如那个好心的机场负责人,例如那个热心的阿迪斯,可惜冯韵娴并没有和他交换联系方式,所以我也不知晓他的未来。愿他能够在动乱的利比亚和他的母亲平平安安的。这里也是一种悲哀,我们从主流媒体那,只能够了解到人民残忍、疯狂的一面,像这种事,倒是很少被说出来。
书中很多人物都很鲜明,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个18岁的少年——穆罕默德。他只有18岁,在这个年纪的男孩们,都应该在享受着青春,挥洒着热血,而他,却拿起了枪。穆罕默德从小被卡扎菲收养,也把卡扎菲一家永远放在心上,甚至,比他自己的生命还要看重一些。先不论卡扎菲的好坏,因为我不了解卡扎菲,且评价一个人,也不是单单用好或坏来评判;也不论穆罕默德最后行为上的正确与否,因为我不是他,我也不了解他。但就凭在书中他的言行,我明白,我很欣赏他。他很单纯,就他会因为善心,而去救金鱼;现在他会因为关心冯玉贤,而使冯韵娴一群人减少恐惧;他也会因为他自己的坚守,而留在酒店。也不知,他最终会被描述成一个怎样的人。
说来讽刺在利比亚的战争都被形容成为了利比亚人民。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样的利益能够伤害自己的同胞,我只知道受苦的永远是战争中的人民。他们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的离去,无能为力。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的战争,它终究会带来灾难、痛苦、家破人亡。愿世间再无战争。
记于202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