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替考 ...
-
高考如约而至,为了这次考试,夏末和纪晚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避免考试时有熟人攀谈导致露馅,为此,两人都在高考的最后一个月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环境,纪晚秋转了班,夏末更是直接转了学。
其次,为防备拆穿,两人还互相给了对方自己一套考试当天穿的衣服,并模仿了彼此的行为习惯,还有书写姿势和笔迹。
甚至,他们做好了真被抓住,两人就抵赖,并做好了互换身份生活一段时间的准备。
凭借着双胞胎几乎一摸一样的容貌,夏末和纪安然都十分顺利的通过门口武警的检验,顺利的走进了彼此的考场。
夏至神情自然的走到考场,意外的在考场里遇到了于冬冬,夏末先是在心里慌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平复心情坐好等待考试。
于冬冬坐在夏末的后面,先是没有发现夏末,但是很快就发现了他,马上离开座位上去打招呼。
“夏末,那天发准考证你也没让我看,没想到把咱俩分到一起了。”于冬冬兴高采烈的说道。
夏末顶着影帝级的演技皱皱眉,疑惑道“同学,你认错人了吧。”
这次考试,不近视的夏末戴上了眼镜,也换了纪晚秋的发型,再穿上纪安然奢侈品牌的运动服,露出那种不羁有钱人家的孩子那种傲慢的气质,直接让于冬冬心里打个晃。
不再刚刚熟悉笃定的判断,忙道歉道“对不起,对不起,我认错人了,真不好意思。”
说着于冬冬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于冬冬在自我怀疑,夏末则是在不断的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
努力平复自己忐忑的心情,一直独立坚强的夏末如此,那边在考场里煎熬的纪晚秋更是如此。
坐在座位上,左腿抖个不停,仿佛坐的不是教室的座椅,而是上刑的电椅。
坐在座位上,纪晚秋先侦查了一遍,没发现熟人,刚刚放下心来,就听后座一个兄弟高兴的跟他打招呼“夏末,遇到你我的数学可算有救了,上次模考你的数学可是满分,大题就不指望了,选择帮哥们一把,回头……”说着坐在后座的男生搓搓手指,一切尽在不言中。
纪晚秋此时已经明白这名男生一定是哥哥班级里的同学,但是不知道这个人的姓名,更不知道此人与夏末的关系,但是以老哥的性格估计是不会与班级里的人混熟。
想到这,纪晚秋按下心中忐忑,强装镇定的道“数学下午才考,到时候再说。”
一般情况来讲,到时候再说已经是拒绝了,但是高考毕竟关系到了一个人的前程,这名坐在纪晚秋身后叫做田虎的男生无视了纪晚秋委婉的拒绝,不断心里暗示自己,没有直接拒绝就是答应。
纪晚秋应付了自己不知道姓名,实际上夏末也不知道姓名的田虎同学,一边焦灼的等待着考试的来临。
随着考试开始的铃声响起,夏末和纪晚秋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考试开始之前没有被拆穿,考试进行中就更不可能了。
考试中,监堂老师除了核对准考证和身份证信息,基本上不会打扰考生作答,巡考也是来回走走看看有没有考场出现异常,还有就是有上厕所的考生陪同上厕所。
答题环节基本出不了差错,夏末对帮助纪晚秋考上水木很有信心,他的数学和理综基本能拿到满分,语文、英语也能拿到130分以上。
上午的语文很多题都是平时模考和复习的类型题,夏末很快答到了作文。
作文题目是一段文字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夏末根据材料分析出作文可以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来写,正面就是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
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
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
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持肯定
甚至欣赏的态度。
正面和侧面都能写出好文章,要是夏末选肯定选择从正面剖析,以议论文的方式,将什么是邯郸学步,什么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好论证一番。
但是想到此时是顶着纪晚秋的名字在答题,夏末想到弟弟那跳脱的性格,肯定会选侧面,把那只不自量力的乌鸦当成历史中那些悲情的英雄人物来刻画。
荆轲,这个名字浮现在脑海,夏末笔耕不辍,刷刷刷的在答题纸上书写起来。
在刘向《战国策》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里取“风萧萧兮”为题。
开篇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百死而不毁。总有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像是勇猛冲向风车的唐吉坷德,虽然自己没有改变时代,却埋下了改变时代的种子。
荆轲没有杀死嬴政,却埋下了一颗反抗的种子,在陈胜吴广等一批不堪压迫的人的号召下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迈宣言,自此各地烽火不断,直至秦二世而亡。
戊戌变法失败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到了日本,有人通知谭嗣同也逃跑,谭嗣同说“各国变法都需要流血牺牲,今日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并且在狱中写下了“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篇。
戊戌变法失败了,却在封建社会埋下了变革的种子,孙中山、黄兴等后来人组建的同盟会改变法为革命,喊出了“驱除鞑虏,复我中华”的口号,革命之火燃遍全国,彻底埋葬了封建王朝。
很多时候,那些当时的不可能,现在都变成了可能,挑战规则,才会建立新的规则,虽然当时的挑战被视为拿鸡蛋碰石头的愚蠢,是唐吉坷德挑战风车的莽撞,是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焉的执著。
他们的牺牲在当时没有改变什么,但正是他们的牺牲,为后来者趟出了一条可能改变的路,虽然他们没有看到,但是,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并且用自己照亮了前行的路。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风萧萧兮,历史和后来的人们会将他们的事迹永远铭刻。
写完作文,夏末颇为满意的合上卷子,检查起来。
于冬冬抬头看了一眼酷似夏末的男孩,很惊讶还有和夏末答题速度一样快的人。
随即,闷头继续答起题来,监堂老师看到有人打完了,走过去查看起来。
夏末却有点紧张,没想到答题太快把老师招来了,监考老师安静的看完作文,默默的走开了。
夏末长舒一口气,又过了一个小时,夏末交卷走出了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