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退学重读 ...
-
第一章
风很轻,从破旧的纱窗中吹进来,吹拂着墨言燥热的脸颊。
她刚从上铺铺好了床铺爬下来,站在新同学面前时,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往哪里放。
班主任派来的两个同学倒是毫不避讳,十分热情的自我介绍:
“我是张妙童,副班长,之前老师说有新同学来,都以为是男生呢!”
“是啊,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简翠。”
墨言轻声说了自己的名字,她十分拘谨,手掌无意识的摩擦着裤子。
张妙童带她去了教室,路上遇到了班主任,班主任是个秃顶中年男人,大家都喊他:“老王老王。”“老班老班”,但前者墨言实在喊不出口,她怯怯的喊了句老班。
老班让张妙童和简翠先去了教室,留下几步,跟她说话。
可能是见她太紧张了,说道:“咱们班都是些村里姑娘,跟五中不一样,你不用怕融不进去。”
墨言恩了一声,想到五中,又想起了在五中的那群同学,想到了钟瑞,过往种种一闪而过。
走近教室时,又吵又闹,老班加快了脚步,走到门口大喊一声:“回去!回你们自己位置上去!一天天跟猴子似的!”
随即他发现墨言走到了身后,环顾班里一周,指着右边靠走廊的倒数第二排位置,说:“你先坐那儿吧。”
墨言点点头,没有异议。
老班一走,班里立刻炸了锅,男同学女同学凑过来,七嘴八舌的问:
“新同学玩□□吗?加个□□啊!”
“听说你是五中来的?怎么不在五中读了啊?”
瞬间,她感觉周围气氛燥热,脸红的像个苹果,磕磕巴巴的回了话。
许是她实在没有达到众同学的预期,没一会儿,他们自发自的散了。
墨言低头收拾自己的书本,其实她已读完了初二,该读初三了。
但是重读还是选的初二,妈妈说她找事,其实不是,她初二压根没有好好读过,她初二的整个学期,都在校园暴力中度过。
最后一次她实在忍不了,发了飙,但没想到……
她抿了抿唇,将翻涌的情绪压下,抚平本子的褶皱。
她在新学校生活了几天,慢慢适应下了新学校的不同。
五中高楼树立,教学楼和女生宿舍都有小超市,他们那一届没有校服,可以穿自己的衣服。
而她新转的邻畔中学像极了修建到一半停工的工地,只有教学楼稍微能看一些,可走廊的墙壁也脏迹斑斑,操场后面更是有一片隔开的树林,晚上看,宛若张牙舞爪的鬼影。
她在新学校认识了一个朋友,他们都喊她小茜,于是她也跟着喊。
许是星座相同性格同样冷淡的关系,他们很快就玩成了一团。
周五回家,她和五中的朋友联系上了,约出去玩,说起五中的事情,廖冰讲了一堆她走后发生的事情。
“她们就是仗着成绩好,仗着班主任宠她们,这周又带手机了!”
“没办法。”她耸耸肩。
廖冰欲言又止,吃了一个冰淇淋,还是说道:“我还是觉得你太冤了,那事儿明明就是她们的错!钟瑞没找你么?她就没说点什么吗?”
墨言有些惊讶:“你居然说这么多话?”
廖冰一直都是话少高冷范儿。
廖冰被她这话一卡,撇撇嘴:“我只是为你打抱不平,”
“是她们拿了钟瑞的酸奶,趁她不在偷喝,她们理亏!怎么好意思叫一班那些人来?”
一班整个班级,在五中可谓是臭名昭著。五中按成绩分班,数字越大成绩越好,六班往后就是实验班,也就是尖子生班。
墨言在五班,彼时惹上一班那群人时,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她的整个交际圈,也仅限于班内。
后来在她们说出班里某个女生的名字,才恍然大悟。
她和钟瑞是朋友,但上了初中之后,并不一起吃饭,钟瑞跟每个人关系都很好,一段关系总是尽快结束。
前些天因为那个女生拿出一百块钱说请钟瑞吃饭,钟瑞没同意,回头跟她说那个女生太奇怪了,她看着并不像很富的样子,却能一次性拿出一百块。
要知道,班里最有钱的女孩宋柯,一周也只有五十块的零花钱。
钟瑞跟那个女孩分道扬镳,向一班的不良少女诉了苦,所以灾火烧到了她那里去。
校园暴力的事被她后桌知道了,后桌一拍桌子带着全班人去了一班门口,警告她们不许惹我们班的女孩!
一班的人收敛了。但是没几天,就被墨言班里的女生亲自喊到了寝室里。
她们想震慑一下墨言。
但是,天知道,墨言推开门的一瞬间,看到那群女生坐在床上,一边玩手机一边笑嘻嘻的看过来时,她如同五雷轰顶,浑身僵硬。
身体的下意识恐惧完全无法控制。
她在寝室坐了多久,那群女生就阴阳怪气见缝插针威胁了多久。
终于,墨言再也忍受不了,夺路出了门,到寝室阿姨那里借了电话,哆哆嗦嗦的给班主任打了电话。
那时她就应该明白,班主任是不可能为她伸张正义的。
不然在她前几个月遭遇校园暴力向班主任求救时,班主任不会轻描淡写的说:“你们同学之间处理不好,找我也没用”这种话。
但她那时太害怕了,太信任班主任了。
班主任拖到了明天,明天一早,他先将那几个好学生叫了出去,最后叫她。
开头的第一句话:“她们和人家钟瑞发生了矛盾,关你什么事?用你多管闲事”
一句话压下了她要报复的火焰。
她没有认识到班主任是想和稀泥,而是据理力争,说钟瑞是她的好朋友,她们一起从小学升到初中,这么多年以来都是朋友,凭什么不能帮?
但她没能说过班主任。
她年轻气盛,一根筋,情谊最重,丝毫没有认识到成人世界的复杂。班主任寥寥几语,将她从受害者的位置扯到了施暴者的位置上。
说她不甘寂寞找同学的茬,说她成绩不好找事第一,问她是选择回家反省,还是向那群好学生道歉。
她选择了前者。
半个月后,墨言来学校办了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