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上位 ...
-
“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
“平身。”
这是闵帝安贞6年,两王来朝面圣之日。大堂上分列着四行人马,大厅两侧立着的分别是是丞相越子光、御史大夫孔文祥,骠骑将军王根、右将军王城业、后将军朱博等,他们都是皇帝召集来的有资格参与国家大计的将相大臣,来讨论究竟应以何人为太子。中间立着的又分作两批,其中一支队伍的领头人是个少年,脸白如敷粉,柳眉若墨裁,星眸樱唇,着一身白衣,柔美却又倔强,透出一种超越诸人之上的气质,这少年便是凝王,帝弟刘康之子,他身后站着的便是历阳的大傅、丞相、中尉等人。而站在另一边的略微有些发福,脸色微黄,浓眉大眼的,穿着墨绿长袍的便是元帝少弟怀王,而他身后则是他的大傅。
元帝环视一周,皱微微起眉头,后又凝视凝王半晌:“昀儿为何带诸多大臣来面见孤?”
只见凝王没有丝毫惊慌,向前迈出一步,淡淡的说:“回陛下,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
元帝欣慰地点点头,又转向怀王:“怀王只带大傅又是在何法令呢?”
怀王战战地向前一步:“禀陛下,微臣,微臣……”张了张嘴,最终没能开口。
元帝叹了口气:“罢了。”又问:“听闻凝王长好文辞法令,可能诵《诗》?”
凝王朗朗诵出,在场将相都露出满意的神色。元帝微微点头,“凝王果真贤才,那么,怀王能诵《尚书》否?”
怀王抬头看了元帝和凝王一眼,双腿不自觉地微微颤抖,呆了半晌,竟是无语。元帝叹了口气,摆摆手,“王喜,传令下去,赐宴!”
“是,”被称作王喜的太监毕恭毕敬地回到,“赐宴——”
不一会儿,大殿内就充满了酒香,觥筹交错之间,却不知充满了多少暗箭情仇。
“陛下,前几日,臣妾为了给凝王和怀王洗尘专门编了一支舞,不知陛下可否让舞姬们献上呢?”坐在元帝身边的一位贵妃开口向陛下请求。只见这位贵妃脸色白皙,脸颊微红,体态丰腴,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出她极好的素养。
“好,就依爱妃便是。”元帝宠溺地看着高贵妃。
“谢陛下!”
富丽堂皇的大殿内觥筹交错,看似和谐却又波涛暗涌。
翌日,元帝召集丞相越子光、御史大夫孔文祥、骠骑将军王根、右将军王城业、后将军朱博等大臣,共商立太子之事。书房内,
“想必各位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了吧,”元帝环视一圈,“越大人,依你之见,谁更有资格担当太子之位呢?”
“以卑职看来,凝王刘昀乃是帝弟刘康之子,于辈行上乃是皇帝的‘犹子 ’,适于作为嗣子,而刘兴乃是皇帝之亲弟,辈行不合,不适宜。”
“孙大人呢?”
“臣以为,凝王刘昀乃是帝弟刘康之子,而怀王刘兴乃是皇帝之亲弟,较之血统,应以亲弟为先,援照兄终弟及之义,应以刘兴为宜。”御史大夫孙光句句针对翟大人。
“卑职有话要说。”朱博站出来。
“讲!”
“依臣之见,立贤不立长,我们所希望见到的,是一个能为陛下分忧,能为天下谋福的人,相比
之下,凝王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是一块治国的好材料,而怀王刘兴,木讷,又缺乏治国的经略,实在难为治国之良才。”
“但是,”孙光孙大人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元帝拦下了。
“罢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传孤旨意,凝王刘昀才调秀出,德才兼备,乃是麟凤龟龙,实为栋梁
之才,宜为太子,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