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匪我思存的《今生今世》守守试剖析 ...
-
理品最初知道匪我思存的名字,缘于《寂寞空庭春欲晚》。在报纸看到连载,于是在网上搜来看。虽然有时会不习惯她模拟《红楼梦》的语言,但人物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他们的命运,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于是又看了更多,也才知道作者拥有那么多喜欢她的人。作为作者,我不知道匪我思存自己有没有满足,但是她让我很觉得满足。
人们对她的作品有不同的喜好。在很多喜欢《玉碎》《碧甃沉》以及《佳期如梦》的读者中,却有不少人不太接受《今生今世》。不喜欢的理由是讨厌女主,她那么自私,不懂事,不体谅,她不配南方深沉的爱。我看完了,却像其中一位评论者写的那样,很认可这部小说。因为,守守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而不完美。而作者驾驭情节与文字的能力,也依然让我得到满足。
不喜欢它的读者,不知相不相信生活中有守守这样的人;即使有,也绝对不能理解。而喜欢它的人,也许就是因为能理解守守吧。
世上的确有这么一类人,极没有安全感,不肯打开自己,不懂得爱;而她自己却又爱得深沉偏执。这种性格是怎么造成的,各有原因。那么守守呢?
不知道她小时候的成长中有过什么波折没有。好像没有,但是从她老跟着哥哥们跑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她的童年里,并没有太多父母的影子。孩子得不到父母充足的关爱,会让TA的人格有所不同。
如果这一点还属臆测,那么我们再来看守守后面的遭遇。
她的成长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家境优渥,备受容让。她第一次深深的爱情,深且不说,关键在于,对方的莫名消失。他莫名地就斩断了她的一切指望,没有合理的解释。“给我一个理由”,可是她没有。爱情的打击,压抑在她心里,一直没有得到发泄。而由于她一直处境顺利,所以这次恋爱失败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两件致命打击接踵而来。父母完美的爱情,原来竟只不过是童话;她自己却又失身于南方。自己爱情的破碎,本已让她深深受伤,可是父母的美满还在,她还有梦;而父亲的婚外情,才是彻底的毁灭。父母是孩子的全部世界,守守虽已成人,但心态上的确还不够成熟,她很多方面还是像个孩子。于是她的世界倾覆了。而失身于南方,又让她打碎了自己的完美主义梦想。是的,她这种人格,会有完美主义的心态是很正常的。她觉得自己不再纯洁,她没法再做等待易长宁的梦。
她要嫁给南方,与其是像她自己说的逃离家庭,不如说是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她觉得自己不再完美,可是完美主义的心态并没有消除。一方面,她不能忍受没有爱的夫妻生活,每次都会像是被□□。因为她心里始终爱着易长宁,而不爱南方。另一方面,她鄙视南方的作为,通过贬低打压他,来让自己得到救赎:原来我不是最糟糕的,原来这世上还有比我更不堪的人。当然,这不是她理智的思考,而是潜意识。写到这里我想到,她对易长宁的执著,其实也是出于她的完美主义情结。她用这种想像中的完美爱情,来满足自己的爱情梦想。
这种状态下,她只会无视于南方的爱。因为她实际上是陷在自己的偏执状态里,根本看(体会)不到身外的世界。
但是实际上南方的爱已深深渗入她的心里,只是她不自知——南方的爱于她仍是潜意识,被她用对易长宁的完美爱情压抑在了潜意识里。如果她肯承认南方的爱,她就不会不被打动;可是那就背叛了易长宁了——背叛了她对易长宁的爱情守候了。
所以,最后易长宁请她自己选择时,她根本无法选择。
她根本没认清自己。
她要做的是暂时什么也不做——不与南方离婚,与南方离婚了也不要急着嫁给易长宁,跟了易长宁了也不要急着回到南方身边……她要做的其实是:等待,等待她自己成长成熟,等待她自己认清她自己,然后,她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否则,她仍会伤人伤己。
只是,她也不知道怎么去成长。
读者对易长宁的批判非常好,爱情应该是双方面的决定,他自以为是对守守好,其实却是对守守更大的伤害。这大概是一个自以为很正确的人,过于自负了。
很多人拥护南方。的确,他的爱打动了太多的读者,只遗憾同样被打动了的守守却拒绝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