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白眊 ...
季汉的丞相有一把很漂亮的羽扇。
根根洁白的鹤羽如佛手状开扇,慈竹为柄,柄末缀着白眊制成的坠饰,打着繁复好看的绳结。
扇子被使用的时间明显有点长了,即使是它的主人精心爱护,那绳结的丝线也不免磨损了些,边缘毛躁细碎,黯了本应有的光泽。
每当有人提起丞相是不是该换一把扇子,就会被这位有着一双好看凤眼的人以平日听来显得有些絮叨的口吻告知——这把扇子早年间就随在他身边了,用着还算趁手,便不换了吧。
而似乎还未有人建议过,让他们的丞相换一个扇坠。
尽管多半会得到他笑吟吟的回答:
“唉,这可不就是……没来得及嘛。”
年少时,他在荆州听见多识广的人说起过白眊这样事物。
据传在蜀地西部广袤的山区,那片最接近天的地方,有一种形似耕牛体量却要大上许多的牲畜,长着马一般长尾。
它们多半通体黑色,毛色灰白的个体数量稀少,便被当地部族视作神圣的象征。
自然也极其珍贵。
于是在巴蜀之外的地方,佩带白眊便成为了一种自我标榜的手段——能够得到它必须有足够的幸运,也要有相当的财力。
当时在南阳躬耕的他,自然没有那样肆意挥霍的条件。至于前者,诸葛亮一直都觉得,他前半生的所有运气,都被命运有意地储存了起来,在某个被暖阳晒过、大梦先觉的午后,一并还给了他。
待诸葛亮有缘得见那传闻中能给人带来好运的白色长尾,已是在入川之后。
他的主公于入主益州的过程中接连犯了数个几近致命的错误,耗费了大量不该耗费的时间,亦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
带着军队叩开成都大门之后,刘备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停下来喘息的机会,而是一潭远比当初的荆州更浑、更深的水。
这段时间诸葛亮几乎忙碌得脚不沾地,除了万不可踏错一步的人事安排,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尽快充盈府库,平抑物价,安下益州的民心。
还有一件,便是清点属于刘璋的财物,一并随他迁往公安。
此事诸葛亮不假他人,亲自操办——之前大大小小、接二连三需要弥补的过失和漏洞已经太多,他们都不希望在这上面横生枝节。
而刘璋经营益州多年,此地的富庶自然通过他数量颇丰的私人财产,毫不遗漏地展现在了诸葛亮的面前。
其中有那以色泽鲜丽花型华美知名的织锦,也有大量缀在饰品和衣物中的白眊。
它们无一例外经过了洗练和规整,根根分明千篇一律。
铅白而柔顺,死板且无趣。
不该如此。
或许是有违自己擅自寄予的诸多想象,诸葛亮对这传说中的白眊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失望。
不过它依然和蜀地的一些特有物产一起,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有意地管控了起来——
无论是现下还是将来,它们都能为他们换来宝贵的、在此长久立足的资本。
对益州府库的清点和造册工作花了将近三天时间才堪堪完成。诸葛亮让几位负责抄录缮写的书吏回去休息时,夜色早已遍染了整个天幕。他正打算重新核算一遍所有的数目,就见还着一身戎装的自家主公,不疾不徐地穿过中庭而来。
成都开城之时,对军纪的约束一度有所放松,之后在赵云的提议下,刘备下令将粮食布帛归还给民众,终归是没有酿成更恶劣的结果。
此时能见到主公出现在此,当是军中事务告一段落。
刘备径直走到条案边,端起案上的水碗喝了一大口,脸上的疲惫随之消退了几分,紧接着又皱起了眉:
“怎么连口热的水都没有,明日给你这多调两个人手过来。”他低头见诸葛亮微微弯了的眉眼,在条案对面坐下,“不需要?”
“目前主公那里比我更需要人手。”诸葛亮这才搁了手里的毛笔,“不过接下来,我的确得向主公要几个人。”
昔年高祖皇帝入咸阳时曾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现下的情况和当时尽管不可同日而语,但制定一部严谨合用的律法着实迫在眉睫。
两人就此事展开了一些具体的讨论。多数时间是刘备听,诸葛亮讲。他的陈述是一贯的纲举目张条理分明,足见对此已深思熟虑了好一段时日。
同时,刘备也注意到了对方扣在案上的手,那不自然的、虚握着的动作。
他们的军师将军有一把漂亮的羽扇。
而现在这把羽扇并不在他的手边。
在协调治理方面,诸葛亮简直称得上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这种细致妥帖仿佛对他自己的生活并不起任何作用——刘备麾下没有哪个郎将从未捡到过诸葛亮的羽扇,因为它几乎出现在了任何可以被随手一丢的地方。
想到这里,他有些好笑地道:“我听子龙说前段时间你的扇坠掉了,还寻思着在益州帮你物色个新的。”
诸葛亮翻着书吏们汇总过来的账目,说起这件事毫无愧色:“那就等哪位将军把我的扇子找到再说吧。”
“不考虑换一把?”
“早先就随在身边了,还算趁手,便一直这么用着。”诸葛亮抬头,笑着看向对方,“主公怎么突然想着关心起我的扇子来了。”
刘备见他一脸早已知晓的表情,伸手从腰后拿出了一把羽扇,递还给了他。
“这次是我捡到了,就擅自修了一下。若是还有下回,就扣在我这,不还了。”
羽扇柄上因常年使用起的竹刺都被尽数剔除平整,握在手中光润如新;扇羽也被更换了几支,丝绳一圈圈细密地将它们箍在一起,看上去比之前结实了不少。
竹柄末端缀了新的坠饰,用蜀地颜色明快的桑蚕丝线打了繁复好看的绳结,有着特别的、在江水之中洗濯而获得的光泽。而点缀在中心的却是一缕不起眼的缟色,反衬出它与生俱来的灰度,透着一股未经打磨的野性。
恰到好处。
诸葛亮这才久违地想起,他的主公少时虽随母亲贩鞋织履,之后因得了宗族的资助,也曾在洛阳权贵子弟之间过过一段裘马轻狂的生活,自然称得上是见多识广。
“主公这是……”
“蜀人传说,带白眊能带来好运,这还是特地托了宪和去成都城里买的,不好找呢。先将就一下吧,等得空了再给你做个新的。”刘备大概能猜到他的心思,“你主公这手艺还没荒废,起码能养活自己。”
织物的柔软在手心中像是要融化一般,诸葛亮轻声回道:“要是主公最后还得靠手艺养活自己,岂非……亮和诸位将军的失败。”
刘备闻言哈哈大笑:“你呀,总是给自己太多包袱。”
汉建兴四年,春。
吴汉之间的联盟在诸葛兄弟二人的努力下重新修复,得以一同面对来自北方的压力。
诸葛瑾不久前写信来询问在永安的军事调动,担忧他们留在白帝城的军队数量是不是太少了。
“陈到所领的白眊兵,是先帝帐下精锐。若是需要,我会再抽调一部分江州的军队填补。”
诸葛亮知道,无需解释太多,大哥自然能明白。
先帝登基之后,还是他提议让先帝的亲兵佩上白眊作为头盔的装饰,以彰显帝王的威严。
余墨渐渐渗入纸张的肌理,褪去了水滟的光泽。诸葛亮重新读了一遍信件,将放在一边的羽扇从桌上拿起,握在手中。
即使是他一直精心爱护从不离身,坠饰的颜色也早已不复当初那般鲜丽,边缘亦变得毛躁细碎。
若是……将来有一天,他能再见到先帝的话。
便先向主公开口,要一个新的扇坠吧。
END.
注:
诸葛亮《与兄瑾论白帝兵书》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白眊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