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 ...
-
苏逝内心慌乱无比,但是必须让自己镇定,匆匆忙忙地奔赴阿富汗,联系当地的大使馆和警署跟绑匪交涉,好在绑匪只要钱,苏逝乖乖给了钱之后他们就把折腾得够呛的陈伦从车里扔了出来。因为常年的奔波陈伦本来就有严重的胃病,加上在绑匪那反复折磨,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全身酸痛,精神也很低迷,这边的医疗条件完全无法做详细检查。
苏逝想马上带陈伦回国治疗,但是刚好就在那几天发生了大面积□□恐怖暴乱,苏逝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只能先带着陈伦避难,陈伦趁着这段时间跟苏逝讲了很多他在这里的故事,也给她介绍了很多在这的朋友,希望能让苏逝不要害怕。
直到□□恐怖分子制造的暴乱终于渐渐平息。
苏逝和陈伦也不敢再住酒店,害怕再被绑票,尤其是他们这种东亚面孔。他们借住在依山而建的难民营里,一座千疮百孔的土坯房,在这里等待十天后飞往中国香港的飞机。陈伦的病愈发沉重,每天清醒的时间很少,苏逝不知道靠着仅剩的止痛片,陈伦能不能撑过这十天,等待的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煎熬。
幸而隔壁住着一个意大利大提琴师,每天晚上九点准时在难民营的废墟中演奏,他用低沉的琴声控诉战争,呼吁和平。
琴声也抚慰着苏逝,让她获得片刻内心的安宁。难民营里没有灯,大家天黑了就睡觉,每当这时,陈伦会像母亲一样一下一下轻拍苏逝的背,带着祝祷的力量,在这纷乱的世界,苏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离开了纷扰的文明社会,她触摸到了生命的本质,如果可以她希望永远不要回去,回到都市丛林中,不断迷失,被文明操控。可是……陈伦病得很厉害。
黎明终将到来,撕裂夜晚的宁静,文明从中破土,她和陈伦也终将再次分离。
在喀布尔的街角,到处都是美军和阿富汗士兵,还有不同装束的安保人员,荷枪实弹地坐在皮卡车后呼啸而过,紧张的气氛始终萦绕在周围。
但是喀布尔白天的集市里,仍然是喧嚣的叫卖声,当地的人们活得很坦然,他们生活在战争地带,却对生活依旧保持着热爱,如此顽强而乐观地活着。这种伟大的生存意志力也支撑着陈伦,让他不停穿越战火记录生命的瞬间,让他欣然忍受病痛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苏逝开始有点了解陈伦留在中东的原因。
在等待的第九天,苏逝带着陈伦去街上采购食物,路上战争留下的痕迹四处可见,苏逝时刻保戒备,陈伦却兴趣盎然,看着路上破损的皇宫,古老的清真寺,小孩子们在被轰炸过的废墟城堡里玩捉迷藏,穿着蓝色布尔卡的女人们在街头一字排开兜卖不值钱的黄豆。
路过一个巷角的时候,苏逝发现陈伦停留在一家店门口,托着腮微笑着略有所思。
苏逝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一家西式婚纱店,橱窗的灯很耀眼,模特穿着通体洁白的绸缎轻婚纱,腰间的蝴蝶结典雅纯洁。
“这里竟然有婚纱店?” 苏逝惊叹。
“是啊,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陈伦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你想再穿一次白裙子吗?”
苏逝怔怔地看着陈伦,没有说话。
陈伦用无比真诚的目光看向苏逝,指着橱窗中那件洁白的婚纱说道:“我们买下它吧。”
苏逝看着陈伦眼中的光辉,发现这么多年,陈伦看向她时眼睛里的光,在她心中从未熄灭过。想了想,指着橱窗里的另一套西服说道:“那我们也买下另一件吧。”
陈伦了然,微笑着,点点头。
回到那间破败的土坯房,他们各自换上新买的礼服。换好礼服看到彼此的那一眼,他们都笑得很开心,眉梢眼角都是灿烂的星星。
陈伦兴高采烈找出之前给孩子玩的宝丽来拍立得,让那位大提琴师给他俩拍照。他像个健康的孩子一样教大提琴师如何拍照,战争和病痛在这一刻都不存在。
他们站在一片阳光灿烂的废墟中,手挽着手,笑着。
咔嚓,笑颜停留在相片上,几十年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合影。
大提琴师喊他们过来看照片。
苏逝和陈伦看着照片中笑得很开心。
一声枪声打破平静,陈伦砰然倒地,滚烫的鲜血喷溅在苏逝的脸上
错愕的苏逝在暴乱的人群中看到开枪的人,是那个陈伦教他读诗的少年,当时那双闪烁着生命光辉的眼睛,此刻是冰冷的。
陈伦是个纯粹的人,愿意用生命去影响别人,也许他不知道一个人对别人的影响是有限的,所谓的影响大部分也只是片刻的感动,并不持久,大家最后都会回归到原来的生活。
可是,他会后悔吗?苏逝想,他不会。他曾经对苏逝说过:人只能做我们觉得对的事情,然后接受它的事与愿违。如果所做的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当是安顿自己。
他就是这样的人,具有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他对世间生命充满了持久的好奇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