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说明 ...

  •   一、关于康不愿意喝奶的细节。
      我不是儿科医生,是不清楚新生儿,但我写的没问题,不会改!
      厌烦了某些人无休无止的指责。这里解释一下。新来的读者,请不要再纠缠这个小之又小的细节,破坏我写作的心情。
      1、“新生儿看不见东西的,所以一生下来就看到年轻俊美的夫妇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解释:
      我说的是“穿越”。
      康一穿越过来,睁开眼睛,就看到赵王包氏。我说过肉身是刚出生的吗?康自己都不知道出生多久了。
      2、宝宝的肠胃只能喝奶,受不了粥啊汤啊果汁啊什么的
      解释:
      宝宝的肠胃,忌讳除奶以外的其他一切食物到了沾者立毙的地步吗?
      “赵王经过不断的试探,终于发现了我其实什么粥、汤、果汁都能接受”,这句说明了是“试探”,一点点给康沾下唇,看他肯不肯喝,有什么关系。
      “给我的粥里不知加了什么”,康也不知道他的食品是什么成分。太医开的,不用担心康营养不足,被养死了。
      还有一个人说鸡汤油,婴儿喝了会死,我的主角早就死了。第一章根本就没有提过鸡汤好吧。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3、“一个出生四天的奶娃要怎么才能表达出来要照镜子这个要求”
      解释:所有时间都是以“穿越”为原点,是“穿越”过去四天!
      多叫几声,会有人拿各种玩具逗他的,有镜子就不叫了,盯着,别人就知道这小孩是要镜子。
      ——
      本书已经写了八卷55万字,全部合情合理,某些人实在挑不出刺了,就鸡蛋里面挑骨头,扣着这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不放。再有对此横加指责的,我会删贴。

      ——————————————————————————————————————————

      二、宋国是正统,金国是侵略者,康帮金国是汉奸……(省略一切辱骂)

      答:起点很多人这么骂我。
      先说明,我本人其实是个狭隘民族主义者。我敢说,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我这样的了,在国家通过四六级考试强制人学英语时,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就是不学。
      我写这个的初衷,自然是同情康。但我会写下去,是考虑过的。
      我小人决定立足金国,是对比了当时中国金、宋的政治军事体制、国力、文化各方面的。详见26,“世易事异”章。驳不倒我也不要吐脏话。
      完全不懂历史的人,既然会点开这文,总是知道《射雕英雄传》的吧,那知道《倚天屠龙记》不?射雕三部曲之三。
      倚天里,张三丰谆谆教诲,要张无忌万万不可入明教,不可和魔教中人交往,后来张无忌当上明教教主,成了最大的魔头,张三丰却只有高兴。
      说到底,不过成王败寇。我小人能当上金帝,金国都是他的,想怎样就怎样,为什么要去宋国做个无权无势的平民?像郭靖那样,协助守城,也不过是把宋国灭亡的时间推后几年,中原还是沦陷了,中原百姓还是被驱策去攻打南宋。
      为虎作伥的是傻子,有本事抓老虎来养的人,为什么非得杀了老虎?还是送给别人吃肉,自己享不到。
      当然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女真的金国,而是日本,我也要说帮日本的是汉奸。原因很简单,我活着时,中国和日本是两个国家。他们还坚持自己的文字习俗,再过几百年,大概还会是两个国家。这个得分清楚。
      从我文里能看出来,康只是很看不起丘处机这个将来会投靠铁木真的家伙,对杨铁心、郭靖、黄药师等人的忠于宋国,并无异议。所以他也从没想过口头解释各民族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劝别人放弃仇恨。

      ——————————————————————————————————————————

      三、发现康有个毛病,和所有反派boss一样把自己的谋划说出来,显得有些。。。。呃,贫。还经常使小性儿啊~使小性。~这货穿越前加上这世年纪怎么也有三十多岁,怎么语言心理如此年轻化?

      答:虽然我没打引号,但那些谋划是康心里想的,并没有说出来。
      有时是会赌气,因为他这世从小得宠,说一不二,习惯了所有人都顺从他,发现父母其实没有把他放在第一位,就气坏了。
      心理年轻是肯定的。康是很臭美的,才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上辈子的年纪不算,他现在就是十八岁,才十八岁,风华正茂。
      这个问题是晋江一位一直支持我的读者提的。我这么回答后,她说,“懂了,康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脑子爱国爱家爱自己的二货加囧货。这种设定很带感~就让他继续渣下去吧~”

      ——————————————————————————————————————————

      四、讨厌康送走包后,给赵王安排了其他女子。赵王有了亲生儿子,康就惨了。

      答:假王妃是必须的。否则,王妃失踪多日,金国君臣必会起疑调查。康是安排了人要杀她的,死无对证,再没人能指包氏是赵王妃。
      因为这是将死的人,当康发现赵王还想纠缠包氏时,才会让这人去引诱赵王。是希望能激发赵王的生理欲望,让他找其他女子,莫再想着别人的妻子。
      侧妃,完全是未雨绸缪。一旦从来不肯讨好金国皇室的“赵王妃”自杀身亡,金帝一定会高高兴兴地给六儿子赐婚。只有夫死妻守节,赵王没有理由拒绝续弦的。那时康不在中都,谁知道会是哪个成了他的后母,不如走前先选一个足够聪明、不会跟他捣乱的。
      在康看来,他这种做法,是为了赵王、包、杨好的。
      一卷就说了,赵王爱美人不爱江山,所以金帝指定的皇子侍读兼皇孙的家庭教师,教康的每一位,都会反复告诫康——江山重于美人。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国破身死,遗臭万年;吴起杀妻求将,终一展抱负,兴魏兴楚,名垂千古,这才是男儿榜样。
      让很多读者失望了,康在金国君臣的教导下,是眼里只有功业的人。而且他知道当时是金国末年,有危机感。登基改革,富民强军,才是正事,赵王心心念念一个女人,那叫不务正业、有负国恩。所以,就算会有个年纪还没他大的后母,也要让赵王回到皇子的正轨上去。
      包氏是康身体的生身之母,康再和她性情不合,在不会危害到自己、国家的情况下,还是会尽力维护她、成全她的。包氏就想跟杨铁心,那就放他们去宋国。还骗了宋帝去提拔杨铁心,以便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
      假王妃的孩子,是个错误。康的特性可是倒霉,他要做的事都不会一帆风顺滴。
      有绿漪、苏巧云两个看着假王妃,康没想到她会怀孕。要是走前就知道了,一定会提前下手。现在,后天,康回到临安,收到情报,才会知道,他被那假货瞒住了。
      不过康不会再对孩子下手。一个孩子,十几年后才会对康的地位造成威胁。
      注意,康是穿越者,他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赵王的亲生儿子,很早就瞒着赵王建立自己的私人势力了。攻打两淮,议和,乃至之后的操控宋蜀战事,都是康出马的,赵王在中都等捷报就行了。今时今日,不客气地说,是赵王要依赖康,不是康要依赖赵王。当时的金帝,金章宗,就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登基的,康完全可以效仿,只是不想走到那一步。
      ——
      这是架空历史小说,不是言情小说。所以,痴心的人不是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我也从没想过包会感于赵王的深情而回去。十八年是很漫长的时间,她会感动,早就感动了。

      ——————————————————————————————————————————

      五、杨铁心怎么会投军,而不是带包惜弱隐居。

      答:我是这样想的。
      杨铁心的出身、地位、财富、权势乃至学识都比不上赵王,相貌,年轻时大概能胜过赵王,但他后来找到包时,已经未老先衰,包还肯跟他,除了受儒家“从一而终”的毒害外,应该还有觉得杨正直正义正气、是大英雄大豪杰的缘故。
      原著第一回就有,杨、郭经常一起喝酒,骂金国残暴,夺我河山,杀我百姓,骂奸臣狠毒,杀害忠良,误国误民,他们两要如何如何。谎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何况这样慷慨激昂的话。包在一旁听多了,感同身受,从心底排斥赵王这个金国皇子,才会十八年无动于衷吧。
      而杨,为寻嫂、妻,带个义女,走遍大江南北,他是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所以和包相认后,康来了,包让杨躲起来,自己和康说话,杨就想:“她现今是王妃之尊,岂能再跟我这草莽匹夫?她泄漏我的行藏,莫非要他儿子来杀我吗?”
      就是说,杨是有点自卑的,害怕包不认他了。当包明确说想跟他走时,他会欣喜若狂,会待她如珠如宝。
      分别十八年,都陌生了。包不会提她在赵王府过得如何,免得刺激杨;杨也不会多说他卖艺时被多少人欺负过,免得更没面子。他们两个,也就能回忆年轻时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吧,必然会想起,杨、郭最常干最爱干的事——一起喝酒骂金国。
      而一路去楚州,尤其是两军交锋处,肯定民生凋敝,包都看在眼里了,依她的善良性子,一定会闷闷不乐,说些同情的话。
      康提过,杨有案底,需要先去楚州找毕再遇,设法销案。杨会求见毕。毕再遇是个名将,但他手下缺乏将领,陈应雄等人都是他从小兵提拔上来的,见着杨再兴的后人,肯定会挽留,会劝说他投入自己麾下为将。杨铁心那手杨家枪法,战场称雄的。
      有包,杨铁心会答应。因为他其他方面都比不上赵王,唯有一点能胜过,那就是——他杨铁心站在正义的一方。如果拒绝为国效命,那他就是个懦夫,再对比他从前那些要杀敌报国的话,其卑鄙无耻将无所遁形。杨铁心不会让包氏这么想自己。
      所以,就算杨铁心老了,雄心不再,为了让包惜弱不后悔放弃王妃的尊荣跟了他,他也会答应邀请,投身军旅的。

      六、很多人说,包是爱康的,她嫁了赵王,康才有一切,我小人看不起包不对,和包疏远不对。

      答:我写的没错。
      正是因为赵王爱包,才会有意无意地,让康和包疏远,到康六岁,丘处机来了,又为自己的私心横加挑拨,让康和包的关系变得恶劣。到康十三岁时,彻底破裂。
      小孩子都会崇拜父母,因为小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只有父母,没有比较。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最伟大的人,是他/她的保护神,当然是值得崇拜的。但是,我的设定,康前世是大学生,穿越成射雕里刚出生的婴儿康,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都已成型,一开始就表现出卓越的天资,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产生了蝴蝶效应,让本书的主要人物赵王、包、丘处机的表现都与原著不同。
      为了打动心上人的芳心,自康出生起,赵王就很宠爱这个孩子,吃穿住用一切生活待遇都给他最好的,衣服精致,饮□□美,以致包都没有机会来表现她的母爱,只能给孩子讲讲故事,而康作为一个知道原著的穿越者,显然只想听赵王讲寓言故事、智谋故事,而根本不想听包讲什么神话故事、佛经故事,甚至反感那些空洞的仁慈说教。
      康前世还是看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奇女子也有无数,姹紫嫣红,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汉高祖的皇后吕雉、唐朝武则天、宋朝刘太后和高太后都能把国家治理地国泰民安,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后周世宗的符皇后都是贤内助,缇萦上书救父,李寄七岁斩蛇,花木兰代父从军更是把忠孝智勇占全了……比起她们,包身上有闪光点吗?康怎么可能会崇拜她。饿了有点心,渴了有热茶,冷了加衣服,□□活上一切细微处都被侍卫们照顾得好好的,包从来没能够插上手,于是,康理智上明白是因为包嫁了赵王,他才会有现在的优渥生活,感情上却依然不会亲近包。
      亲生孩子和自己不亲,包心里失落,却又不知所措。
      当康再长大一点,表现出他对赵王教的一切治国治军、为人处事的道理都能一点即透,举一反三,现学现用,赵王意识到,就凭这个孩子,他还有希望再次角逐储位,兴奋地立刻请种种名师来,给儿子安排下满满的学业。
      从此,康戏耍的童年结束,投入刻苦学习中,每天,会跟赵王说说他又学到了什么,这些政治经济军事和权谋,包全部不懂,完全插不上话。
      就这样,在赵王有意无意的安排下,康和包根本没有空闲也没有机会培养感情。结果当然是,父子越来越亲近,而母子越来越疏离。
      对赵王来说,包爱康这个儿子,为了儿子才嫁给他的是不是?孩子天资好,不能耽误,那就好好教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权势的迷人。现在孩子和他最亲,绝对不会离开赵王府,包不会舍得抛弃孩子,就也不会离开赵王府,他终于可以放心了。
      这是康六岁前的事,因为赵王的私心,康和包关系疏远。
      然后,康六岁了,丘处机找来,收康为徒。
      康有希望做金国皇帝。所以丘处机根本就没考虑过带母子两走的问题,也一直对同门师兄弟们隐瞒康的新身份。奇货可居,他一心盘算着将来做帝师,实际上的国家掌权者呢。
      不过,吕不韦不好学啊。他扶植异人做了秦王——秦庄襄王,自己也飞黄腾达,做了秦国丞相,封文信侯。秦庄襄王即位三年就死了,子赢政继位,吕不韦大权独揽,风光了十几年。然后,赢政及冠亲政,立刻就把仲父吕不韦和假父嫪毐统统干掉了。
      皇帝,独夫,孤,寡人,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爬到自己头上。
      丘处机希望徒弟是秦庄襄王,而非秦始皇。
      但是,赵王太宠爱康了,予取予求,康随心所欲惯了,能力、见识突飞猛进的同时,性格、志向也正在向秦始皇的方向转变——一统天下,舍我其谁?将来,他只会是秦始皇那样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却绝不会是丘处机能掌握的傀儡皇帝。
      怎么办呢?当然是趁着康现在还小,去扭曲他的性格啊,要在他的潜意识里烙印下——“师父最大”“师父不可战胜”“师父永远都对”“师父对我最好”“必须听师父的话”“绝对不可以反抗师父”。
      于是,丘处机在徒弟面前保持着武功高强、为人正直的高人形象,教授徒弟武功时很严格,同时又很关心徒弟,天天嘘寒问暖,还会夸奖他真是聪明,学业进境快。私底下,则撺掇包去骂康打康,无休无止地打骂下去,绝对绝对,不能让康产生“天无二日,我头上不能有人也不该有人”的恐怖念头。
      赵王一直宠着康,对康说着“你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能干的人,你是世上最重要的”,他就不担心宠过头了,康将来自私任性到为了权势而反噬他吗?
      赵王真不担心,因为他是康的父亲,从小把康养大。我们康表现地还是很孝顺的,对包的仁慈说教不感冒,也只是腹诽(注意,此书是第一人称写的,心理描写多,虽然我没打引号,但康对包的不满,像一卷第六章“往事如烟”和第七章“童言无忌”,实在都是腹诽,他从来不曾宣诸于口),口头依然称赞,也从来不会拿剑对着赵王。在赵王看来,他们父慈子孝,利益一致,他又只有康一个儿子,他的一切当然都是由康继承,康会有耐心,等着继承他。
      丘处机只是康的师父,可不在孝道的范围里,和康的关系也没多亲密,当然不敢把性命寄托在康对他这个师父有感情上。
      丘处机要说服包做他的帮凶,实在太简单了。“杨夫人,你看到了,赵王实在是太宠康儿了。康儿现在就飞扬跋扈,学了点武功就到处惹是生非,打伤无数贵族子弟,结仇无数。这样子下去,等康儿长大,还不无法无天,无恶不作?变成一个恶霸?你才是康儿的生母,你要对康儿负责啊,绝对绝对,不可以让杨兄唯一的血脉堕落,你要管教康儿。你这样做,见到他就要骂他,甚至拿棍子打他,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才能让孩子记住,打架不对,打架了回来会挨打,他才会乖,才会听话,才会再不打架。你打他,总比他哪天在外头被人打死的好,是不是?要是哪天他没有打架,你也不能放松了,还是要继续告诫他,不要打架,不要惹事,不要闯祸。要告诉他,做人,要有良心,要知恩图报。赵王教的不能听,要听我的。我是杨兄的兄弟,我才会为康儿好,我教康儿的才是对的。总之,你一定要反反复复地说下去,让孩子做个好人。”
      说的多有道理,多关心孩子,包怎么会不听从呢?赵王府里什么都有,什么事都不用她做,多年来,她什么事都不做,没有生活目标,直到现在,她终于找到人生意义了——就是教导儿子做个好人。是的,她是很爱康,毕竟是亲生骨肉嘛,她舍不得打康,就骂,永永远远地骂下去。
      康跟着赵王,已经学起阴谋诡计了,私下干了无数坏事,明面上偶尔打上几个恶霸,塑造天真单纯、热血冲动的纨绔子弟形象,隐藏自己。这么点微末小事,却被包抓住骂个没完没了,浪费他学习的时间,他当然会气愤。打人算什么,他干下的,真正的坏事,性质严重得多,包全不知道呢。
      也曾想解释,他打的是恶霸,他是在行侠仗义。可是,包本身没什么才华谋略,刚到金国时,被那些想做赵王妃的贵族小姐们讥刺出身低微、靠狐媚手段攀龙附凤,她既不知道怎么反击也不敢反击,只能忍气吞声,从此缩在赵王府不敢出门,被丘处机一吓,就想儿子也能和自己一样谨小慎微,保个平安,怎么听得下康的解释呢,就是要骂他,无休无止地骂下去。
      康并不知道是丘处机在背后挑拨,被骂到最后,偏激性情发作,只会这么想:“母亲怎么就不相信我呢?我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吗?不让我说话,也不好好跟我说话,就骂,还越骂越难听。哪个母亲会这么对待亲生孩子?她有当我是亲生孩子吗?我这个儿子,在她眼里,究竟算什么,永远被她骂,用于证明她仁慈善良的工具?”
      包是康名义上的母亲。什么是母亲?就是和父亲一样,世界上唯一特殊的两个人,可以亲近或疏远,但绝对不能打不能骂更不能杀的。别人骂他,骂得再难听都无所谓,因为总有一天,康会有能力杀掉这个人,让他永远地闭嘴,再也骂不出来,也就能消气了。可是包不一样,不能杀,甚至不能回嘴反驳,只能永永远远地忍受下去。
      怒火不得宣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累积下去,前六年曾经有过的些许温情,也被后来没完没了的责骂消磨殆尽。康和包的关系转为恶劣。
      到康十三岁时,一次入宫,又打了他的堂兄,另一个皇孙完颜炆,还胡说八道一番,从皇帝那掏了点宝贝出来,高高兴兴地回赵王府炫耀,又被包骂了。已经被骂了七年,而且显然会继续被骂下去,直到他和包死掉一个,才能结束这种痛苦。康终于忍受不了长久无尽的精神折磨,又不能对包做什么,只能对自己用催眠,催眠自己说:“你儿子早死了,我不是他,你也根本就不是我母亲,我母亲还在现代,活得好端端的,我是赵王养大的,我跟包惜弱没有任何关系。”不当她是母亲,不当她是亲人,才能尝试忘记那些辱骂造成的伤害。
      康和包的关系彻底破裂。
      赵王一如既往的爱护,则让康最终接受了赵王做为父亲,考虑起在射雕世界的未来。(一卷第十四章“回心转意”)
      此后,康先去襄阳练剑,再去东北参军,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包只说是因为激怒了金国君臣,要出去游学避避风头。
      康长年离家,只过年回去待几天,当然也不会再打架了,包心疼儿子,过年那几天终于没再骂他了,关系缓和了一点。赵王只是想通过留住康来留住包,可不想看到母子反目,也从中调解。康就继续扮演着孝子,会和包说说外地的风景,让包相信他是去游学了,偶尔,甚至会花时间陪包去看戏去上香,维持着表面上的和睦。
      再一次转折。康十八岁时,杨铁心找来了。他和包两人自认为是康的亲生父母,无视康的意愿,就想替他决定人生。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生不能行胸怀,虽寿百年,犹为夭也!”康学习权谋十八年,自信能扭转乾坤,不甘心去宋国做个平民,庸碌一生,更不愿意留下他父亲赵王一个人面对内忧外患。他觉得包不尊重他,也替赵王不值,虽然看在血缘关系上,说服赵王放他们离开,却也决心发动他筹谋了十二年的计划。他会跟去宋国,扶植杨铁心上位,让包能再度锦衣玉食,当做报答生身之恩,从此,陌路。(三卷第五十七章“破镜重圆”,第五十八章“覆水难收”)
      综上,我的描写没有任何问题,我小人和包的关系,疏离-恶劣-破裂-缓和-陌路,一波三折,都是在情理之中。
      下面,请先看《颠覆射雕人物》中的对包惜弱智商和性格的分析(这个还没写完,写完了再发),认识了真正的包惜弱,再来这里往下看。
      上面对康和包的关系分析,还是流于表面,实际上,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彼此隐瞒,都以为是在为对方好,结果却让对方陷于危境。母慈子孝,反而造成悲剧。
      这些都是十一卷的内容。
      包一直装做纯真善良,康信以为真,明明学得满腹机谋,能纵横沙场,百战百胜,已经很有希望成为下下任金帝,却一直瞒着包。从小,他打伤恶霸一次,都会挨骂很多天,哪敢让母亲知道他杀人无数,满手血腥?
      于是,包就一直以为儿子没本事还嚣张。她看不懂史书上讲述治国的那些部分,但她看了后妃传,更看了无数宫怨诗词,还从丫鬟那听了一堆曾经的宠妃失宠后被折磨死的故事。像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刘邦一死,皇后吕雉就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再派人砍断戚夫人的四肢,挖去眼睛,熏聋耳朵,毒哑喉咙,扔进猪圈,称为“人彘”。
      每每揽镜自照时,包都要发愁: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如今我华发渐生(愁白了头发),姿色稍褪,王爷对我日渐冷淡(她的感觉,其实只不过是热恋时的激情退去,转为温情。赵王在忙着和儿子里应外合,争取储位呢,暂时,没一直跟在包身后),只怕红颜未老恩先断。这些年儿子结仇无数,真到那时,母子两有没有活路啊?丘处机一趋炎附势之徒,根本靠不住。我能怎么办?
      于是,当前夫杨铁心出现时,包简直是久旱逢甘霖,立刻决定带着儿子,和前夫一起离开。她还记得刚来金国时,那些金国贵族女子对她百般羞辱,她们,都恨她抢走了赵王妃的位置。哪天没了赵王的保护,她包惜弱的下场,不会比戚夫人好。不如跟前夫回宋国故乡,纵使清贫,终能平安。
      包以为自己做了个对儿子有利的决定,殊不知,她是毁了儿子在金国继续发展、正常继位的机会。
      而康根本就不知道包是为了他好,还以为包和始皇生母赵姬一样,要男人不要儿子,愤恨之下,决心发动计划。
      直到十一卷,我小人和包开诚布公地谈了次,发现包其实很聪明,而且她的性格根本不是纯真善良,而是自私凉薄,他是继承了包的性格。他们母子两的关系,本来该母慈子孝,就像他和赵王的关系一样。可是现在,宋帝已经知道杨、包的存在,一切都无可挽回,只能继续计划。
      最后,包死了,杨死了,赵王死了,我小人孑然一身,举目无亲,子欲养而亲不待。
      大势之下,个人渺小,只能随波逐流。这整本书里,全部是悲剧。
      等本书全部写完,再来这里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