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病生 ...
-
1.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15-45μm的双核或分叶核瘤巨细,瘤细胞胞质丰富,略嗜酸或嗜碱性,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包涵体样的嗜酸性核仁,核仁周围有空晕。双核R-S细胞的两个核呈面对面排列,彼此对称,形似镜中之影,称为“镜影细胞”。该细胞一般见于淋巴瘤患者骨髓象涂片,又叫里-斯细胞。折叠R-S细胞的变种又可分为三型:①腔隙型里-斯氏细胞,常在结节硬化型中出现;②多倍性里-斯氏细胞,常见于淋巴细胞耗竭型;③多形性里-斯氏细胞,也多见于淋巴细胞耗竭型。
2、①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的缩写(CIN),即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前病变,由于人□□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致。CIN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癌前病变在相当长时期是可逆的,由癌前病变发展到侵润期,约需8~10年,甚至20年。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CIN )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这两种病变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统称为 ClN 。非典型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代替,则为原位癌。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 CIN 分为Ⅰ 、Ⅱ 、Ⅲ级。
CIN 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 1/3 区。
CIN Ⅱ级 ( 中度非典型增生) :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 1/2~2/3 ,异型性较 Ⅰ级明显。
CIN 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 2/3 者为重度非典型增生;达全层者为原位癌;异型性较 Ⅱ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原位癌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
②鳞状上皮与宫颈管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外口处相交接,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的病理学特征是大量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故名。又因主要病变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之外而称为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严重,进展很快。主要症状为血尿,并迅速出现少尿、无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如不采取措施,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发生肾功能衰竭,死于尿毒症,故又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这种肾炎可与其他肾小球疾病伴发,如严重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