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他乡 ...

  •   说起法国巴黎,我首先想到的是作家雨果和他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几年前的欧洲游玩我也来巴黎看过景点,而第一部接触的小说便是雨果的这部著作了。
      浪漫的巴黎,丑陋却善良的钟楼怪人,道貌岸然的教主,虚伪的宗教……它们构成了我夜里关于人性的噩梦,直到我被老妈硬逼着困难地读完了简易版的法语《巴黎圣母院》,才结束了可怕的夜晚。

      巴黎分为二十个区,交通状况对于外国人来说不太友好,弯弯绕绕的还蛮复杂。
      为防止迷路我特意在火车站里买了份地图,结果搭地铁时还是弄错了方向,稀里糊涂来到了第10区。
      第10区bddebonnenouvelle,著名的妓/女站街,环境不仅脏乱差还有很多的色情小场所,治安总体来说一言难尽。
      我拖着笨重的大箱子走出了地铁站,肚子里的热量已经消耗完毕,是时候去找一家餐厅吃上一顿,顺便打听一下中国大使馆的方向。

      怀特太太经营着一家熟食店,饿极了的我在她这里点了半只烧鹅、一份意面、一份土豆泥和一大碗红萝卜高汤,结果上菜时她看我的眼神欲发热烈了。
      在啃鹅腿时,闲来无事的怀特太太开始和我搭话。

      “亲爱的,你从哪里来?”
      “中国。”我回答。
      “中国?上帝,听说那个地方离我们很远!”怀特太太很是惊讶,“亲爱的,你是独自一人来到这里的吗?”
      我摇头,“不,亲爱的怀特太太,我是和妈妈一起来的,只是我们暂时分开了。”
      怀特太太捂嘴笑了起来,看着我两眼放光,语气暧昧:“小男孩,你是来体验巴黎的浪漫的吗?我们这里出名的可不止卢浮宫和塞纳河,还有曼妙的巴黎女郎呢!”
      嗯?我刚才的回答有什么歧义么?
      “不不不,您误会了怀特太太!”我没有纠正怀特太太对我性别上的错认。事实上,我不想在没吃饱的情况下和她谈笑风生。

      怀特太太回了一个“我都懂”的眼神。我扯出应付的笑,埋头填肚子。相信我,没人会背着吉他挂着相机,还拖了一个大箱子来10区找乐子。
      期间来了一桌客人,怀特太太跑去招待了一会儿。
      然而这位风韵犹存的太太似乎对我很感兴趣,招待完客人又开始和我聊天。

      “小家伙,这里面装的是吉他吗?”她指着靠箱放的吉他袋问我。
      我专心吃着意面,点头不想搭话。
      “我亲爱的杰森也会弹吉他。他是我唯一的孩子,去年的这个时候加入了陆军,前不久还写信回来,说正在马赛执行任务。”
      不久后马赛似乎会迎来一场恶战吧?真为这位母亲感到惋惜。
      “杰森也有一把吉他,像情人似的每晚都会放在床边入睡。他还跟我说,‘妈妈,我要用这把吉他找到心爱的姑娘’……哈哈哈这个傻小子,我说找姑娘哪能用一把吉他呢!你猜他怎么回答?”
      怀特太太眼睛亮亮地看着我。我抬起头,咽了一大口意面,还没开口却又听到她说:
      “杰森回答:‘噢!我亲爱的妈妈!我的歌声会化作丘比特的爱情弓箭,像击靶子一样击中姑娘柔软的心!’哈哈哈真是个傻小子!”
      我咧嘴笑了,这个笑话真冷。
      “唉,不过说来可惜,我的杰森自从加入军队后就移情别恋了,整晚都抱着他那支步枪,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心爱的姑娘!”
      呃……但愿小伙子能活着回来。
      怀特太太虽然在叹气,可是一说到儿子加入了军队,整张脸都笑开花来。

      食物温暖了我的胃,我也有力气开始和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快要吃完时,我寻问了中国大使馆的位置。
      正巧怀特先生来店里送东西,怀特太太就让他送我一趟。我付了饭钱,又拿出五个法郎当路费。怀特先生收下钱,对怀特太太嘱咐几句话后,立马开车送我离开。
      吃饱喝足,我在车里犯困。迷迷糊糊睡了一觉,醒来时就已经到了大使馆。怀特先生帮我把行李箱拿下车,又把我送到大使馆门口才开车回去。

      使馆的工作人员听完我的介绍和来意后,把我领进了休息室。没一会儿,身着西装的驻法大使便出现在眼前。
      “你是……顾夫人的女儿顾思琰?”他上下打量我,生怕错认。
      我急忙掏出自己的中国护照和这一路上的证件给他看,“余叔叔好,晚辈顾思琰。”继尔解释:“穿成这样是为了行事方便。事实上,晚辈是个女儿家。”
      余夏年叔叔收回打量的目光,将证件还给我。叫人泡了一壶茶,就坐下来和我对接信息。
      我把我从波兰到巴黎的经历简单说了一篇,删减去一些让人误会的事。核心思想是:老妈不知所踪,留下信息让我去投奔余夏年,并好好在巴黎完成学业。
      听完我的话,余夏年沉默良久。
      他惊叹:“思琰,你小小年纪就经历这么多事……苦了你了!”
      “不苦不苦。”我尴尬的笑着,要是他知道我小时候还自己找过短租房,他会不会更惊叹?

      下午时分,我被带回大使私宅,见到了余夏年唯一的女儿——余笙。
      巧的是,余笙正好就读于法国公立大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唯一一名女学生。
      “欢迎思琰弟弟!”余笙给了我一个熊抱,真是个热情的小姐姐!
      我笑着也抱上前,纠正道:“姐姐,我是个小姑娘啦!”
      怀里的姐姐怔了一下,估计是没见过这么大吨位的女孩子吧。但小姐姐很快就回过神,哈哈大笑起来:“小姑娘好呀,软绵绵的,也温柔,不像那个臭文铮!”
      “文铮是谁?”我问。
      余笙拉着我坐下,吩咐女仆整理出一间客房,然后才说:“他啊,是个书呆子,一天到晚忙得很!我爸受人之托,帮忙关照了一下这个书呆子。当然,我失足落水时还是他救的我。”
      “这人为人应该不错。”我说。
      “是不错。”余笙点头笑笑,又忽然感叹:“只是他身上背负的东西有些多,看样子难以释怀了……”
      “姐姐喜欢他?”我笑嘻嘻问。
      她愣了几秒,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未了,回答:“是喜欢过,可后来不敢喜欢下去。思琰,生于乱世本就痛苦,我现下追求的不过是战争结束、过得轻松罢了。而文铮……”她的睫毛轻颤,“他这个人啊,谁喜欢谁痛苦。如果你和他接触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儿女情长对他而言只是累赘。”
      我沉默。我想余笙是真的喜欢那个叫文铮的青年,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一番慨叹。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她不得不放弃这段感情。
      “哎呀说这些干什么呢!”余笙挥挥手,扯出一个大笑脸,“思琰,你要是真想认识文筝,等开学了我让他也一起来送你去报道……对了,你选学的专业是什么?”
      我晃晃挂在脖子的相机回答:“新闻学。我想成为一名【记录者】,去记录身边的一些事……和历史。”
      “嗯……看起来不错啊!如果这些黑白照片保留下来,说不定以后可以开个‘二战展览会’挣钱!”余笙赞同地点头。
      我也点头,同时心里有个疑惑:“二战”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
      …
      开学报道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了一直好奇着的文铮。他长得瘦瘦高高,麦色皮肤,双眼深邃凌利,鼻梁稍翘,年轻的脸庞充满了阳光的味道,是一个好看的青年人。
      余笙为我们相互介绍了一下。文筝盯着我的脸,许久才不确定的问:“你的母亲是不是叫顾思?还有一个舅舅,叫顾炤?”
      我在惊讶中点头。
      “是我,文君醒,你的君醒哥哥!你还小的时候我们在南京见过几次!”文铮一脸欢喜。
      我皱眉,关于南京的记忆已经远去,怎么也想不起来认过一个哥哥。不过,我倒是认识一个姓文的。
      “文醒之叔叔的儿子?”我不确定的问。毕竟我离国也快十年了,有很多小时候认识的人也记不住。
      文铮点头。他乡遇故知,我们各自都很激动。余笙也在一旁替我们高兴。
      报道完,余笙拉着我去逛街。正式上课是在明天,我们还有一天的时间可以挥霍。
      文铮忙着他的课程学习和论文设计,据说他在两年内自主修完了大学所有的必修课程,并且还申请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参加考试。今年夏天是他的第三学年,准备用来写毕业论文。
      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学霸。
      余笙:学霸中的战斗机!

      文铮着急学业,我也没好意思拉他一起去玩。余笙见怪不怪,提醒我以后没什么大事都不用去搭理那个书呆子。
      当然,争分夺秒的学霸让人肃然起敬!
      只是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会对学业这么赶。
      逛街的时候,余笙给了我答案:“文铮想回国参战。”
      我大吃一惊。
      “文铮的父亲曾经跟他说过:学不成名誓不还。所以这呆子才这么努力,努力到生病发了高烧,嘴里念叨的还是数学公式。”
      “他这个样子,文叔叔会担心的。”我叹气。
      余笙突然不说话了,满脸的悲伤,就好像知道了什么却一直忍在心底不曾对人诉说。
      熟悉的悲伤,让我想起了老妈。
      她吸吸鼻子,目光落在街边橱窗里精致的裙子上,停住脚步,凝视那条裙子镶嵌的小水晶。

      “文铮的父母在南京的那场屠杀中失联了……不,应该说是死亡了。”她叹一口气,“书呆子一直相信父母还活着。但由于父亲的话这些年他只能乖乖待在法国省吃俭用求学苦读,希望快些毕业,好回国参战,回国去找父母。”
      “思琰,南京大屠杀,杀的人数何止三十万?更多的无名之辈成了烂泥,无人问津。你说,他怎么就不明白呢!怎么就不愿想明白呢!”
      我望着突然失声痛哭的余笙,想起初见时说的那一番话。
      “是喜欢过,可后来不敢喜欢下去。”
      她半蹲在地,也不管来往的行人投来的怪异目光,把头埋在膝盖里大哭出声。悲伤令我手足无措,而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男女间情爱的悲伤。
      可我始终想不明白,既然余笙是真心喜欢文铮,为什么不试着去表露情感呢?余笙可不是一个害怕被拒绝的小姑娘,她身上散发着的是与这个时代有着鲜明对比的观念:活泼,独立,善良,开放,多元。
      ·
      战争以后,当我再次遇见追求幸福的余笙时,她说,文铮确实是自己一生中的遗憾。
      那时候的余笙还很小,承受不起战争带来的考验,因此喜欢上一心想要回国参战的文铮时她选择了逃避,痛苦地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未曾让喜欢的男孩察觉。
      战争的考验是痛苦的。在那个年代,爱情的结果不是生就是死,或是进入到另一种折磨,就好像一个轮回。炮弹不断摧毁人心中的美好,而身处战争年代唯一让自己好受些的做法,是麻木,是冷血。幸运的是有人给予了余笙希望,那是不久之后的故事了,他给予了余笙爱的甜蜜,教会了余笙爱的方法,并让余笙拥有追求幸福的勇气。
      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后的故事了。现在,余笙在为自己放弃的爱意无助地哭泣着。而我作为一个才十五岁的姑娘,对此慌张又手足无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