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童年 ...
-
老实说,胡童长的很一般,五官的搭配有一点呆板,是容易被人忘记的组合。身高还可以,起码也到160公分了,但是身材一不象很多时下年轻女子那样的瘦削(据说叫模特身材),也没达到凹凸有致,而是很标准的农村劳动妇女的结实模样。
呵呵,本来胡童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啊。(不是贬低农村人啊!!这是健康的标准啊)所以说,胡童实在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了。这一点胡童很早就知道了,所以在大学两年了,虽然没有男生追她,她也没有很失望。她心里也不是没有向往一段浪漫的爱情,不过她小时候的经验使她备受打击,对这样的浪漫情怀也没有太多的期盼和追求了。
这个情况在胡童大三的时候,发生了变化。胡童发现自己暗恋了。
以前胡童也曾经喜欢过一些男生,例如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喜欢上了班长,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喜欢学习委员,其实也就是一些外表和成绩都不错的人。上学的时候谁不是爱拿成绩来作比较呢?小学的时候胡童还是有点傻傻的,在几个女同学的怂恿下,跑到班长面前去告白了。其结果可想而知。
班长成绩很好,人也挺帅的,小小年级就已经有领导风范了,这跟他是镇长儿子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班长很高傲。班长毫不容情的拒绝了,还报告了老师。
老师请来了胡童的妈妈。噢,忘了说了,胡童没有爸爸,她的爸爸在她7岁的时候肝硬化死了,她爸爱喝酒,每日三餐从不间断。胡童的妈妈一个人带着胡童,每天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胡童被妈妈打了一顿。
小小年纪的胡童第一次感受到了耻辱和被出卖的感觉,怂恿她告白的几个同学在她被拒绝以后立马把这个当成本年度最佳笑料四处传播开了。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胡童戴上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帽子,每天都能听见同学的窃窃私语。一开始还只是在背后说说,后来慢慢的看胡童没有反应,也不反抗生气,就都当着胡童的面大声胡闹了。
胡童也不是不想反抗,不是不想对她的同学大吼:“别笑了,还没笑够吗?”可是胡童张了张嘴,又合上了。然后胡童慢慢就麻木了,让他们去说吧,让他们笑吧,只是胡童跟她的同学慢慢变的疏离了。原来因为胡童老实无害,还是不少人喜欢跟她玩的,现在胡童变的孤僻起来,渐渐的变成一个人的世界了。
胡童成长的是一个小镇,那里所有的人都是相互认识的,镇里几乎没有秘密。当然胡童不要脸垂馋镇长儿子的事也是瞒不住的。胡童家本来就没有主心骨,这下更抬不起头了。
因为这样的经历,所以胡童到初中的时候并没有去交朋友,还是习惯了一个人。虽然喜欢上了学习委员,但鉴于小学的经验,胡童只是默默的看着他,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因为是同校升高中)。高中紧张的学习使她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喜欢啊爱啊什么的,每天都是5点起,10点睡,一到床上就着了。然后胡童也没机会和心仪的人说一声再见,就毕业了。
胡童报的都是外省志愿,她想远远的离开自己的小镇,离开从小学开始就背在身上的“癞蛤蟆”的外号。胡童如愿以偿了。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院校,学化学。也许因为没有朋友,胡童读书读的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很专心,数理方面特别出色。胡童一心想要离开,考的时候就报了自己最有信心的理科,至于专业她就无所谓,随便挑了几个。
坐在火车上离开的时候,胡童哭了。旁边的人以为她不舍得家,都好心的劝她不要伤心。只有胡童自己知道是喜悦的眼泪,是告别过去黑暗生活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