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011 文化 ...

  •   郭春燕从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跟傅长缨成为朋友。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她们都被家里人“抛弃”,在这穷苦的乡下,反倒是成了小姐妹。

      傅长缨属于话多的人,尤其是扶贫工作做多了,人也越来越话唠。不然还能跟小说里的霸总似的眼睛一眯嘴角一勾,一切尽在不言中吗?

      “我跟苗花姐打听了,村里的孩子从寒假后就没再去学校,公社的学校里就陈老师一个人教孩子们读书,那么多孩子他一个人管也挺累的,不免脾气不好。”

      孩子们对陈老师又敬又怕。

      郭春燕这脾气一上来,是女版陈老师,可不是吓着孩子们了吗?

      “你的意思是我脾气不好?”

      艾红梅刚下工回来,没想到就遇到这么一幕。

      她生怕郭春燕和傅长缨打起来,小跑着进来劝架,“你俩冷静下,咱有话慢慢说,别……”

      别笑呀。

      你们笑什么?

      艾红梅忽然间觉得自己有些尴尬,她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事情。

      傅长缨被这姑娘逗乐了,隔着艾红梅冲郭春燕道:“你才发现你脾气不好吗?”

      这笑吟吟的模样,分明是在开玩笑呀!

      艾红梅整个人都不好了,“你俩太过分了!”

      她郁闷地回屋去,亏得自己刚才提心吊胆,生怕这俩人打起来。

      原来,竟然是她想多了。

      “别这样别这样。”傅长缨连忙拉住人,“咱们三个臭皮匠怎么也赛过一个老教书匠,红梅你说说咱们该怎么教孩子们读书才是。”

      艾红梅闻言瞪大了眼,她小心地看了眼郭春燕,后者撇了撇嘴,“你看我干什么,说你的就是了。”

      说完她也意识到什么,“那个我不是针对你,咱们畅所欲言,不用顾忌。”

      她怎么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呢!

      郭春燕竟然学会了反思?!

      这个认知惊着了艾红梅,她这几天也有提醒过,但每次都被舍友拒绝,俩人毕竟一个屋檐下,艾红梅也不好再说什么,不然往后还怎么住?

      刚才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显然,傅长缨和郭春燕都不会说,艾红梅只能收起自己的好奇心,“我是觉得,村里的孩子们好像学习进度也不一样,要不咱们就因材施教?”

      ……

      回到苗花家,傅长缨懒懒的躺在床上不想动弹。

      妞妞手脚麻利的爬到她的床上,“姐姐,我给你捏捏肩膀。”

      “真乖。”傅长缨揉了揉小姑娘的脸蛋,“妞妞最近有背下来我教的诗吗?”

      小女孩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学会了。”说着就背了起来,“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真不错,那今天姐姐再教你背一首孟浩然的诗好了,这也是家喻户晓的一首诗呢。”

      妞妞并不是特别聪明的小孩,三天也才能背会一首诗而已。

      背诗有什么用呢?不能当饭吃,可当她背出这首诗来的时候,苗花的眼神中满是欢悦。

      一个青年丧夫的年轻女人,没什么比孩子更能宽慰她的心了,尤其是在她并没有打算再嫁的前提下。

      教妞妞背诗让傅长缨忽的多了几分浪漫。

      她从箱子里翻出了一本《唐诗宋词选集》,从中选了几首开始摘抄。

      等着忙活完这一通,感觉手腕酸疼。

      “你今晚教我们念诗吗?”

      背后的声音吓得傅长缨一个激灵,她这才发现徐立川就站在那里,也不知道来了多久,牛眼看着桌上的那本诗词集。

      傅长缨意识到什么,拿起书晃了下,“喜欢看这个?”

      “就读着还挺顺的。”

      那可不是。

      这可是流传千百年的绚烂诗词文化。

      “书借给你,回头抽查哈。”

      她实在是太过于慷慨,这让徐立川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真的吗?”

      再来一句我不信,你就是行走的巴黎奥运会logo了好吗?

      “不愿意看就给我。”

      徐立川连忙把书收好,“我看完后尽快还给你。”

      那本《唐诗宋词选集》收录了一百六十多首诗词,就算是一天背一个那也要五个多月呢。

      尽快是多快?

      ……

      大湾村的人没想到,他们认字认的正高兴呢,小傅知青忽然间不教大家伙认字了,她要教大家念诗。

      齐聚在苗花家的村民笑了起来,“俺们学读诗有啥用?俺又不是诗人。”

      意料之中的问题,傅长缨笑吟吟的看着提问的梁利金,“那我考考大叔,春天到了这柳树开始抽芽长叶子,你想赞美柳树,你打算怎么个赞美法?”

      梁利金被这说法弄得一愣一愣的,他下意识地往外看,外面黑灯瞎火的其实压根看不到,“是个好椽子?”

      傅长缨:“???”这可真是实用主义到底的庄户人家呀。

      屋檐下的徐立川冷不丁的开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刚才看到了这首诗,写柳树的。

      梁利金琢磨了下,“立川你说人话。”他听不懂。

      徐立川:……叔你没文化太可怕。

      事实上,文化的熏陶需要基础。

      傅长缨拿大明湖举例子,诗人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反面例子自然是那经典的“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村民们听到反面例子哈哈大笑,走的时候都“一戳一蹦跶”。

      傅长缨无力地垂下脑袋,自己一定是给郭春燕出谋划策耗尽了脑力,不然怎么会想着教大家念诗呢?

      她咋不苟利国家生死以呢。

      嘤嘤嘤。

      ……

      第二天一大早,傅长缨去上工,走到地头上时忽的听到“呱”的一声,她愣了下。

      自己这是幻听了?

      “咿,今年这蛤`蟆蹦出来的早呀。长缨,还有谁给蛤`蟆写诗吗?”

      傅长缨:“……”叔,咱能不提这一茬了吗?

      蛤`蟆有毒,不能乱碰的呀!

      村民看着这个向来笑脸迎人的知青娃快哭了的模样,笑哈哈的过去忙活了。

      不逗这孩子了,晚上去苗花家学诗的时候再问。

      眼看着老乡走开,傅长缨这口气还没吐完,肩膀被人拍了下。

      “听说你在教大家念诗?”

      曹盼军一脸贱嗖嗖的模样,瞧得傅长缨很想打人,“咋啦,不行吗?”

      看着那张气鼓鼓的脸,曹盼军笑了,“傅长缨,你知道你现在这模样像什么吗?”

      得,这脸颊越发的鼓了。

      “刚才像青蛙,现在像松鼠,过会儿怕不是像河豚,你可别气炸咯。”

      他昨晚都快睡觉了,听到梁明玉跟他兄弟说什么大明湖、蛤`蟆的忍不住去问了句,大晚上的笑得肚子疼。

      头一次,曹盼军难得的勤快,还没到点就来到地里,就是为了瞧傅长缨的热闹。

      真不枉费自己天不亮的就起来。

      就连傅长缨又用土坷垃砸自己他都觉得无所谓,还特别贱嗖嗖的回头,戳了戳自己的两颊,“一戳一蹦跶。”

      傅长缨:“……曹盼军你幼稚不幼稚!”

      她昨晚到底是哪根脑回路抽风,竟然举了这么个例子呀!

      郭春燕过来的时候,傅长缨先打预防针,“别再说蛤`蟆了,求你了。”

      “蛤`蟆咋了?”郭春燕有些不解,她昨晚尝试着用新法子教学,果然孩子们认真了很多,走的时候都在跟她说“郭老师再见”,和前些天恨不得立马跑回家的模样判若两人。

      总算有个不知情的,傅长缨松了口气,“没事,你昨晚教学怎么样?”

      郭春燕脸上露出笑来,“我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呢,我昨天给孩子们讲课,提到了小蝌蚪和青蛙,我记得长缨你很会折青蛙,能教教我吗?回头我教孩子们。”

      虽说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不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能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这是傅长缨说的话,郭春燕如今深以为然。

      傅长缨:“……”她觉得自己大概和蛤(青)蟆(蛙)有仇吧,咋就绕不过去了呢?

      “好的呢。”

      郭春燕听得头皮发麻,“长缨你没事吧?”

      这语气,咋这么奇怪呢?

      能有什么事呢?不就是村里没几个人记住“四面荷花三面柳”这句,反倒是看到她都笑呵呵的聊起了“一戳一蹦跶”。

      不得不说,这首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不愧是狗肉诗人的大作!

      就在傅长缨以为这个梗过不去了的时候,大湾村里发生了一件事,这让村民们暂时忘记念诗一事——

      最初的农忙结束后,村长组织了几个壮劳力上山砍木头,打算回头弄一下知青大院,总不能让知青娃一直住在他们家里吧?

      彼此都不是很方便。

      谁不想有个独立点的住处呢?

      谁曾想上山的几个人遇到了麻烦,竟然在山上遇到了野猪。

      本来就是上山砍木头,也没有人说要带着猎`枪。

      一群壮劳力看到野猪也怂呀。

      这不,几个人四散跑开,上山的六个人回来了五个。

      还有个人落在了山上。

      梁明玉兄弟俩急的满头大汗,“我当时就说好不容易星期天你在家歇着收拾下,山上挺累的。他非要往山上去,拦都拦不住。我也没想到会遇到野猪,当时喊他让他往山下跑,谁知道我们几个跑开了,到了山底下也没看到小曹知青。”

      弟弟梁明光更年轻些,这些天倒是跟住在家里的那俩个知青混熟了,还听曹盼军讲了不少故事,这会儿急的眼泪都出来了,“村长,咋办呀?”

      村长没想到会遇到这么个情况,“也没听说过山上有野猪,不知道哪里跑来的,但是老人们都说这东西最能祸害庄稼,还能咋办?去喊人,家里的男人都喊出来,什么可手就拿着,咱们上山去找人。”

      看能不能把那野猪抓到。

      不然下次冲到村子里来怎么办?

      曹盼军落在山上的消息很快在知青间传开。

      这让一群知青傻了眼,“我们去救老曹。”

      郭春燕连忙拉住人,“你怎么救?没看书上说野猪皮厚如铁,你打得过吗?”

      “那你说怎么办?不去救人难道等着老曹被野猪拱吗?”同一屋檐下的高建设有些着急,目光落在傅长缨身上。

      “长缨,你说要不要去救老曹?”

      “她跟老曹有矛盾,巴不得老曹出事……”

      傅长缨看了那男知青一眼,“就你这赤手空拳上山救人还是给野猪送人头?”

  • 作者有话要说:  不过也有说这些诗不是张宗昌写的,看着图一乐就行了,哈哈
    我第一次接触还是看《大染坊》的时候,六哥调侃他的《咏闪电》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