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参加中考 ...
-
迷迷糊糊间不知几时又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已是清晨6点40分。秦明眨了眨眼,眼睛逐渐清明,起床,穿衣,按掉窗前书桌上的闹铃。15分钟洗漱完毕。秦明拎着书包,带上卧室房门。
秦母还在厨房做着早饭,秦父不知是未起还是早已出门。昨夜的争吵仿佛只是一场梦,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什么都没有发生吗?多年过去,猛然回头,早已改变。
“桌上你爸昨天给你买回来的吃的,带着吧。”秦母走出厨房,淡淡道。手里端着一碗米汤,顺手将餐桌上的袋子向秦明手边推了推。
“恩”将袋子装进书包,粥还未熟只能喝米汤,秦明用勺子搅动着,习以为常。秦母不太会做饭,更别提变什么花样,通常米粥、米饭、米粥填充着秦家的一日三餐。不过大多时候秦明早上洗漱时间也是秦母刚刚准备早饭的时候,以至于饭未好秦明就要去学校了。偶尔秦母会给秦明零钱让他到学校自己买,也有没给零钱时候,秦明哪怕饿着肚子,秦母不给,秦明也不会主动去要。
多年以后秦明自己生活,对早餐都会非常重视。
“妈,我走了”秦明抬眼看了下客厅的钟表,已经7点10分了,背起书包,对依旧在厨房忙碌的秦母说道。秦母抬眼看一眼秦明,扬了扬下巴,以示回应。
为了腾出考场,一中学生已经放假。校园稍显冷清,各考场及自习室指示图尤其明显。8点10分,秦明坐在了给考生准备的自习室,打开书包拿出带来的午饭。两个圆形豆沙面包,一袋双汇火腿肠,两瓶杏仁露。
面包这种东西看着个头大实则一点不扛饿,使劲一捏总共也没多少。为了保证中午不必挨饿,秦明只拿出了火腿肠,连吃五根。他发现如果前一晚吃的多,第二天早上饥饿感会更加明显。
早上起床秦明就饥肠辘辘了,一碗米汤,对正在长身体的小伙子来说,实在不足以充饥。
包装袋撕拉一响,声音不大,只和秦明间隔一个过道,坐在同一排的钟月臻不禁扭头扫了一眼。第一印象白净、清瘦,面色冷淡,一看就难接触儿。几分钟后,钟月臻扭头又饶有兴致瞟了一眼,嘿,旁若无人般还在吃,一小口一小口可真斯文。心道,这小朋友挺有意思。
眼看8点40分,自习室的考生们陆续前往考场。秦明将笔记本装进书包,垃圾塞进塑料袋。起身前往楼道另一头的考场。秦明座位在考场一进门靠墙第二个位置,心无旁骛,第一天最后一场考试,秦明将试卷检查一遍,提前10分钟交了试卷。
回到家秦母正在炒菜,秦明回屋放下书包,进厨房帮忙。水槽堆着几个没洗的碗筷,秦明洗完拿到餐桌摆好,回厨房端盛满玉米粥的盆,正好秦母炒好了菜,一个酸辣土豆丝、一个西红柿鸡蛋,另一个锅里还有热着几个馒头。
饭桌上秦母问考的怎么样,秦明埋着头回道“还行”。秦父依旧没回家吃晚饭,估计这阵子比较忙。秦父是做工程承包的,以前跟别人干,近几年自己拉了包工队单干,说白了秦父是个在周边小有名气的包工头。
第二天秦明喝了碗粥吃了个鸡蛋,将饭桌上准备的午饭装进书包。同前一天一样,不过多了个鸡腿。大多同学被接回家吃饭,还有一部分同学去周边饭馆吃饭,诺大的自习室只有秦明坐在角落吃着简单的午餐。下午考完试秦明依旧提前10分钟交了卷子,他想错开公交人群高峰。
其实公交反而不如骑自行车方便,公交路线相对绕远,很浪费时间。反而骑自行车更为便捷,从秦明家到一中30分钟左右就能到。秦明家有两辆自行车,一辆闲置的大二八自行车坏了,另一辆是秦明上班骑的女士自行车。
山城分北区和南区,在往南是开发区。山城南区最发达,一些知名大学重点中学都集中在南区,其中工科大和师大是全国知名的985\\211学府。
近几年,随着据说曾是国家某领导人秘书空降到山城任□□以来,推动了山城的飞速发展。山城东北部也在大力开发,新开了商场、医院,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去年年底一片高档住宅区开盘,据说都是大平米,还有独栋别墅。秦明也曾从那里路过,叫珠江帝景。
与此同时,山城周边临近的几个县,改成了山城新区。据说,政府已规划在新区建设高铁站。
秦明家在山城北区的西北方向的一个村子,是整个山城最落魄的地片儿,唯一繁华的是隔着一条马路对面新建的火车站,车站周边有几处很老的住宅小区。而开往火车站方向的公交车人一向多,赶上放学下班尤为拥堵,有时要等好几辆才能上去车。
走出考场,中学生活就算是彻底告一段落了。吱呀一声门响,坐在靠窗一侧倒数第二排的钟月臻闻声向门口看去,简单收拾,起身提前提交了试卷。
今年的中考题目偏简单,这种情况对平时学习基础扎实的同学相对有利,分数预估不会与模拟考试相差太大,但也很难能在分数上有所突破。
最后一科考完,秦明就大概预估了自己的总成绩。试题趋于简单,录取成绩必然相对往年会有所提高。考入市一中还是有难度的,秦明心里很是清楚。
在火车站下了公交车,秦明慢悠悠的往家走。他很喜欢一个人走路,对于他来说走路很有利于思考,也能让自己放空。秦明想着秦父强加给他的一中,而自己只能够考上的二中。以及,秦父与来家里做客的叔叔聊起天时,吹嘘的各路人脉。从某区政府到公安局,再到教育区哪个哪个和自己很相熟的主任。不经意中透露着似乎哪怕秦明考上的是二中,一句话也能够转到市一中去。
秦父那副吹嘘、炫耀的嘴脸,秦明最为厌恶。他在秦父身上找不到一点让自己为之崇拜的身影。游思妄想中,隔着老远,秦明就看到两天不见正在家门外打电话的秦父。秦明从秦父身侧走过,没吭声,回了家。
秦母正在厨房忙着,似乎又是一顿丰盛的晚餐。秦明回卧室放下书包,进厨房帮忙。
“我儿子这是当大官了?连你爸都不会叫了?”秦明端着一盘刚炒好的菜走出厨房,就听到打完电话做在客厅的秦父冷言暗讽的说道。
在秦明的印象中,秦父很少在家。如果在外地承包了工程,有时一连几个月都不回家。即便回家,大多也是秦明一早去上学,秦父去上班。晚上回家一起吃晚放,然后免不了一通教诲,秦明恹恹的回屋写作业。
可能是因为相处时间太少,也可能是秦父过于严厉。秦明很少喊过“爸”这个称呼。更多的是每每考试后秦父对秦明成绩的不满,疾言厉色的训斥、责骂。以至于对着最亲的人,却有着一个最为陌生的称呼。
秦明没有解释,秦母也没应和。秦父在客厅看手机,秦明和秦母在厨房忙碌。晚上7点,饭菜终于全部上桌。
“这鱼弄的忒腥,上次在二姐家吃的鱼,二姐做的特别好吃”一言堂的秦家,秦父挨个吃着逐一点评,秦母默不作声声。“恩......今儿这排骨做的挺软烂入味。”说着将吃完的空碗递给秦母,示意秦母在盛一碗。
秦母进厨房盛好米饭,将碗递给秦父。“拿袋辣椒酱来,这土豆炒的啥味没有”秦母刚要坐下,又转身进了厨房,嘀咕道“都是毛病”。
秦父吃饭快,吃的又多,每次吃饭都得伺候着。一顿饭下来,秦母怎么的也得起身两三次。眼看秦父脑门开始吃的冒汗,秦明去茶几上拿了纸巾放在秦父旁边。
秦母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12岁丧母,从小帮父亲拉扯着弟弟妹妹,没享受过多少母爱更没得到什么母亲的教导。这样一个家庭的孩子,难免成长过程中受到欺凌、轻视。而秦母,在秦明眼中也是一位胆小、懦弱,甚至缺乏责任感的母亲。
一顿本意考完接风的晚饭,秦明吃的味同嚼蜡。如此形式的仪式感让他压力很大,仿佛考试前提供了一桌好饭好菜你就要拿100分的成绩来回报。而此时的这顿饭意义也近乎是,你秦明吃了这顿饭,就是确保了拿市一中的通知书回来。如果可以,他更希望是一如往常的简单饭菜,这样会轻松点。
“考的怎么样啊,一中能考上吗?”秦明低头不语,“问你话呢,之前我问你二婶,说你考二中应该是没问题,一中困难”秦父口中的二婶秦明的几何老师,与秦明家就隔着几户。
“恩”秦明应道,没敢多说话。怎么说,说什么都会换来一顿训斥。
“一点也不争气”秦父冷脸斥道。一顿饭,秦明吃的五味杂陈。
秦明吃完饭放下碗筷,默默听着。“锅里还有汤,盛碗喝”,秦母试图缓解秦明的窘境。“不喝了”秦明小声回道。等秦父吃完,和秦母收拾饭菜,秦明洗完。
回到卧室,秦明随手抽出平时摘抄语句的笔记本,依靠在床上翻看。秦明语文成绩好,与他平时爱看诗集、散文。文学作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看到好文好句,秦明都会摘抄下来。最近很长一段时间,秦明脑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句:无人问我周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还有一人独钓一江秋,似乎大多比较悲凉。
对于未来,秦明有些茫然。秦明的二姑是秦家唯一上了大学,公认最有出息的。在山城某实验小学教音乐,会多种乐器。秦明的姑父是大学老师,正八经的城里人,在出身上,秦明的二姑是有些自卑的,以至于也不太敢主动帮助娘家人。
秦明大姑家的表姐与秦父年龄相仿,考取了医科大,从医后嫁给了同医院的大夫。秦明大伯也是村里卫生院有名的大夫,所以秦明家亲戚里但凡有些出息的不是从事教育就是从医的。从小,秦父对于秦明的未来也是在这两个行业中选择。而秦明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什么方向。但秦明知道,这两个行业都不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