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我眼见着王石朴的手因为过于激动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他一把把纪怀之拉到眼前用颤抖的双手抚上他的双肩,细细的辨认着纪怀之的长相,看了半晌开口说到:“是怀之!是怀之!将军的儿子没有死!”声音里已然带了哭腔,短短的一句话便激动的有些泣不成声。

      在一旁瞧着的我好不容易等到王石朴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一点,便开口讲述了纪怀之当年是如何逃了出来又是如何遇见了我进入公主府的全过程。

      王石朴一直紧紧拉着纪怀之的手,一边听我的讲述一边忍不住的摩挲着纪怀之的手说到:“孩子你受苦了。”一旁的纪怀之许是许久都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暖,也不由的红了眼眶。

      又过了两刻钟的时间,等他们二人终于叙完了旧,我开口说到:“王将军,实话实说,今日我们二人来到此处,便是为了纪将军一事。我们三人都相信以纪将军的为人绝不会做出那般通敌叛国之事,都是因为郭子儒的陷害才让纪将军含冤而去。纪将军这样的血海深仇仇不能不报,郭子儒这样的卑鄙小人不能不杀。今日我们来此,便是想得到你的帮助,共同为纪将军报仇。”

      一提到纪世安,王石朴的眼神逐渐严肃了起来,他看着我说到:“当年我也曾拼尽全力为纪将军求情,可是我没用,没能把纪将军救出来。不知道公主殿下打算怎么做?”

      我在王石朴帐内桌案前的小几上坐下,命他们二人也坐下,然后对王石朴把我的计划和盘托出。
      当日听到纪怀之讲纪世安被诬陷一事,就有一丝诡异的感觉在我的心头若隐若现的飘荡,总觉得有什么细节让我忽略了,后来才逐渐有了点头绪,在这个故事里,其实却有通敌叛国之人,但其并不是纪世安,而是抄查纪世安的郭子儒本人。

      我记得纪怀之那天曾给我讲了很多纪世安的事情,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那大概是三年以前的时候,纪世安在一次领兵追击的过程中竟然意外抓获了当时蛮夷可汗的大儿子,也就是当今的可汗,不过当年他还没有即位。纪世安捉住了敌军可汗的儿子,本是十分兴奋,计划着可以用他做人质来威胁敌军,要求敌方归还侵占的大魏土地。或是用这可汗之子去换取一些我军在敌方的俘虏,无论如何,这可汗的儿子在我军中作为人质,可是大有作用。

      然而让纪世安没想到的是这个可汗的儿子虽然已经被抓获了,自己身在敌营,可是眉宇之间毫无紧张的神色,神情体态也是十分的放松,丝毫不为自己将来面临什么样的出境而担忧。只说纪世安虽然现在一时间抓了他,但是过不了多久马上就会有人保他全须全尾的出去,他自己自是不用有任何担忧。

      而一旦纪世安问到是谁会去保他的时候,他总是高深莫测的笑笑,并不回应。大魏人对蛮夷部落的人统统恨之入骨,好不容易抓了个对面可汗的儿子,一个个恨不得对其抽筋剥皮泄愤才好,纪世安实在想不到是谁会去保他出去,于是便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专心等待陛下的旨意,看陛下决定怎么处理这个可汗之子。

      然而等到的消息让纪世安吃惊不已,原来可汗之子说的没错,真的有人会保他出去,保他的人名字叫做郭子儒。事情其实很简单,郭子儒刚刚在朝堂上提出了一个据说可以永久解决西北战乱的问题,那就是与蛮夷部落两方通商往来,缓和矛盾,和平共存。此提议也得到了朝野上下大部分人的支持,皇帝面临如此大部分朝臣都一致推崇的通商提议,在思考了几日以后便下旨同意了。

      而此刻在纪世安手里的这个被当作人质的可汗之子,我大魏为了表达两边往来贸易共促和平的心愿,便将其放回给敌军,以示我方开商的诚意与心态。

      面对这个通商以平战的方案纪世安其实心中十分不愿意,当时大魏的边军在纪世安的带领下所向披靡,打得对方节节败退,我军正在一寸寸收回对方侵占的土地。纪世安认为就该趁着此时一鼓作气,一股脑彻底将对方打败,收复失地永绝后患。两方通商只是个权宜之计并不能长久,放任下去蛮夷终究是个隐患。

      然而也许是西北连年出兵征战不休给国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陛下批准了郭子儒通商的提议,也下令要求纪世安赶快放人,纪世安不敢违抗旨意,只得心有不甘的把人给放了。对方临行前还挑衅的看着纪世安,眉宇之间尽是胜券在握的神态对纪世安说到:“怎么样?我就说会有人保我吧?”

      人虽然放走了,可是给纪世安心中留下了无尽的疑惑,这可汗的儿子怎么能先于自己知道郭子儒将会一手促成两边通商并且因为此会放他离开?难道说他早就与郭子儒暗通款曲?纪世安虽然心内已经暗暗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可是碍于没有证据,所以从未向陛下上报,只是自己偷偷在暗地里私下调查。只是可惜还未查处什么每眉目,自己便死在了郭子儒的暗算之下。

      当初听到纪怀之讲到这件事我就在心内暗暗觉得奇怪,后来想起当时郭子儒诬陷纪世安时出了在纪府内搜出的物证外还有一名人证,郭子儒在京城内找到了那个经常乔装打扮进入纪家与纪夫人勾连的蛮夷人。当时此人就牢牢咬死说纪家早就与蛮夷勾结,暗自里私下卖国,人证物证俱全,任纪世安怎样为自己辩驳都已是徒劳。

      若是纪世安是被人诬陷纪夫人当真从未见过此蛮夷人,那此人为何又要一口咬定说纪世安通敌,分明是受人指使在做出如此行为,那奉旨彻查纪世安的郭子儒便是此事最可能的幕后主使。

      就在纪怀之与我坦白身份的第二日,我便去了刑部调来纪世安当年的卷宗细细查看。按理说这个当年作证的蛮夷人是此案的重要人证,又是敌方之人,自然要对其细细审问务必要从其嘴里再套出点有用的信息来才肯罢休。然而当年举国上下都被纪世安通敌一事震了个头晕目眩,大部分的目光都集中在纪世安的身上,对这个蛮夷人的关注却相对较少。我在查到的卷宗上只写着这个蛮夷人最后被处死了,其余的细节一概没有。

      按大魏律例,凡是被处以死刑的犯人,什么时候对其进行的处决,死状如何都有详细记录在案,然而那个蛮夷人只有个模糊的被处死的信息,其他的一概不知,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猜测,也许就是郭子儒与敌军勾结,此人便是郭子儒找来诬陷纪世安的,事成以后便找个机会把他放走,在案宗上写下已被处死便草草结了案。

      郭子儒与纪世安在当年虽然一文一武并列站在大魏的权利之巅峰,但是二人的历程其实大相径庭。纪世安的西北领军的位置是自己在战场上一下一下拼搏来的,年少成名,任西北领军后便是大魏人心中威名赫赫的“神威将军”。而郭子儒则与之大不相同,虽然随着如今皇帝登基郭子儒得到了重用,但是过去的整整十五年的时光里郭子儒在朝廷中一直处于查无此人的状态。当年他连中三元才气逼人却只是惊鸿一瞥,父皇为了能给哥哥留下一个可用之才便韬光养晦未重用郭子儒整整十五年的时光,虽然在父皇认为郭子儒有治国安邦之才是留给哥哥的一枚重要棋子,可是事情坏就坏在郭子儒本人并不知道父皇的真正用意。年少便成名,可是背负了所有人的目光与期望以后却庸庸碌碌十五年之久,几乎被磨平了全部的热情与期望,又忽然被一张天将馅饼砸了个正着,一下子从平平无奇变成了大魏权力中心的第一人,如此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真是让人想不变态都难。

      试问,一个不被重视庸碌无为之人一朝手握重权,他的心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的初心早已在漫漫岁月中被打磨了个干净,只剩下无穷无尽难以被填满的欲望,权力,金钱,哪一个都越多越好,多到能够弥补那十五年里的迷茫与蹉跎。

      虽然已经是大魏的第一文臣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是一个人的贪欲也野心是没有尽头的。当年西北蛮夷被我军打得节节败退,他们的部族苦不堪言,迫切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和平好让他们休养生息,方便日后再卷土重来。与大魏通商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然而纪世安则一直对此持反对的态度,想要彻底消灭蛮夷势力。

      我不知道郭子儒与西北蛮夷部族是谁先找上了谁,总之郭子儒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在朝中众多的党羽门生促成了两国的通商,而蛮夷人想必也给了郭子儒大量的金钱与好处。也许是出于郭子儒自己的意思,除了纪世安那在朝中就再也没有能够威胁他的力量,也许是收到了陛下对纪世安越来越成为民心所向,功高震主的不满的暗示,总之与蛮夷合作的郭子儒也设计彻底将纪世安拉下了水,让他永无翻身之力,使自己也成为了大魏再也没人威胁的了的第一重臣。

      当然,以上种种皆是我的推测,我手中并无能够证明郭子儒通敌能够马上扳倒他的铁证。只是如今他是大魏第一权臣,势力遍布整个朝廷,陛下都得给他三分的脸色。而我虽是长公主,可是一届女流,手中无兵也无权,纪怀之更是罪臣之后,被发现了怕不是要被五马分尸。我们二人就算加在一起那也没有郭子儒一根手指头粗,想要扳倒他无疑是蜉蝣撼树,为今之计只有以此为突破口,将身家性命置于脑后,拼死一搏。

      这也是我今日来找王石朴的原因。

      我的计划其实并不复杂,如果郭子儒真的与敌方有染,那么他这么多年来也必是隐藏的极好,不会被人轻易的发现。风平浪静下自然什么都看不见,如此只好将水搅乱,将水搅混,只有一切都乱了超出他的掌控,郭子儒才会手忙脚乱,露出马脚。

      我计划让王石朴试图联系如今在西北军中的昔日同僚旧部,从西北发回一封假的战报,说西北蛮夷人打垮了西北的边军,蛮夷人此刻正朝着京城进发说要占领京城呢。同时要王石朴带领此刻他的手下在京城已北的一些城池中,将手下都打扮成蛮夷人样子在京城以北活动,造成蛮夷人确实离京城越来越近的假象。

      消息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朝中,郭子儒得到了此消息定是大为震惊,蛮夷部落此次行动并未与郭子儒事先通气。郭子儒定会找机会与蛮夷人联系,弄清楚状况。

      而自从计划开始实施以后便让王石朴调派人手,把郭子儒以及整个郭府全部密切监视起来,保证郭子儒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们的耳目,如此定能找到其通敌的证明,将其扳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当年的纪将军报仇。

      我讲完了我的计划,军帐内沉默了良久,我看见王石朴正蹙着眉思考,我并没有催促。此番计划稍有不慎便是掉脑袋的事情,需得王石朴自己决定要不要参与其中。

      王石朴想了半天,终于仿佛决定了什么,开口说道:“好!我愿意冒这个险,只要能为纪将军报仇。”

      我松了一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问到:“那西北军中还有没有纪世安当年的旧部如今还能说的上话的人?”

      王石朴沉思了半天开口说到:“回公主殿下,有一个人,他叫陈庭耀,是如今西北军的副将。当年虽不是纪将军的旧部,但是纪将军对其有知遇之恩。当年他亦不相信纪将军的案子,也曾想能为将军洗刷冤屈。臣远与他书信一封,探探他的态度如何。”

      十八日前

      当日王石朴找的人果然有效,兵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朝中,在加上王石朴率领手下在周边活动造成的蛮夷人马上要打来的假象,整个朝廷中果然人心惶惶,提议要迁都的人与提议死守的人两方日日唇枪舌剑吵的不可开交。

      十五日前

      我早早就派人死死盯住了郭子儒,只要他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向我及时汇报。同时也在郭府附近埋下了眼线日夜监视,保证连只鸟进出郭府都不会让我错过。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半夜,抓住了郭子儒正准备北上见蛮夷可汗的心腹。重刑逼供下他把知道的都吐了个一干二净,郭子儒通敌叛国一事陛下已经知道了一清二楚,任天王老子来都救不了他了。

      酒楼内的喧闹声将我从回忆里拉回了现实,现在想来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的计划虽然过程有点惊心动魄,但好在结局十分顺利,郭子儒就到地府里去向纪将军忏悔自己做过的恶事去吧。
      一边的王石朴终于替他的将军报了仇,这会子正高兴的喜笑颜开不知道怎么谢我才好,又给我斟了一杯酒,边倒酒边问我:“公主殿下,末将还有一事不解,几天前您都跟陛下说了什么,陛下才下旨重新彻查将军的事情?”

      我端起酒杯轻轻的摇晃,看着酒杯中的酒渐渐在中心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抬眼笑到:“王将军,几日前我进宫去,是找陛下请罪的。此事虽然我们大获全胜让郭子儒只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是如若此后陛下发现了什么端倪细细查问此事,只怕你和发出假战报的陈庭耀将军两个人都脱不了干系,这是欺君罔上的重罪。那日我便是入宫向陛下坦白真相,只说一切都是我一手促成的,西北的假军报是我找人抓了陈庭耀的妻儿逼迫他发的,京城外的蛮夷人行踪也是我找人假冒制造的,为的就是将你们两个人择出整个事情,所有的事情我来一人承担。陛下对这样的欺君之事尽管十分震怒,但到底念在我们两个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并不会真正对我怎么样。我早一日自己担下这个事情,也就对你和陈将军更安全。至于纪将军,其实不用我说陛下也很快就想明了其中的干系,当日是郭子儒带人亲自抄了纪将军的家在落实了纪将军私下通敌,然而如今事实已经水落石出,通敌的却是他郭子儒本人,当年纪将军的事本就疑点重重,我不过就是顺水推舟提了那么一下,陛下就决定彻查当年的案子。相信真相很快就会大白,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纪怀之也能用他真实的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听完我讲完这一切以后,王石朴才知晓我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默默的为他承担的全部的风险,把他感动的有点语无伦次。

      他突然放下手中的酒杯起身一下跪在我的面前说到:“末将在此立誓,愿誓死保护公主殿下,为公主殿下效犬马之劳。”

      我笑语盈盈的赶紧将王石朴扶起身来说到:“王将军何必如此客气,王将军忠心耿耿,我都看在眼里,十分感动。”

      余光中看到坐在一旁从刚刚就没开过口的纪怀之,他的手上正把玩着一个酒杯,仿佛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于是也转过头来看向我。他的嘴角正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不过向上看去,这抹笑意却未达眼底。他正一动也不动的注视着我,一双眼睛黑白分明,放佛已经洞悉了我的所有秘密。
      我叹了一口气,在心里想到:“唉,果然让他发现了我在扯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