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001 ...

  •   下午一点,还不到上工时间,坝子村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将将歇下碗,三三俩俩坐在屋外墙角下乘凉唠嗑。

      嘴里来来去去也就两件事儿,其一是齐大夫家独孙女儿招赘,其二是大队长家闺女落水。

      这一嘛,本来农村里招赘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毕竟生不出儿子的人家多了,女儿招赘延续香火也不错,总比过继别人家儿子来养不熟,天天念着亲爹亲娘的好。

      可让大伙儿津津乐道的是这齐家的倒插门孙女婿,那可不一般,帝都大城市人哩!

      这年头,只听说过农转非,农村人往大城市里奔的,哪儿听说过城市人往农村扎根的。当然,知青不算,那些娃儿真心实意来的没几个,天天喊着口号,还真当他们这些乡下人看不透他们那点儿小心思。

      帝都,那可是国家首都,伟人住的地方!从那么好的地方来坝子村这小山村里入赘,放着好好的城里人不做,来当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能不让人好奇嘛!

      不仅如此,孙女婿还带了两个女娃儿,说是妹妹和侄女儿,都落到齐家的户头上了。

      说起那两个不能下地的女娃儿,不少社员替齐大夫担心道,“......齐家劳力本来就少,突然多出来两张嘴,怎么活哟!”

      原本,村里突然要迁来两个无关外人,社员们都是不同意的,毕竟粮食产出有限,交完公粮后按人六劳四分配,突然多出两个人头,那就意味着这俩人的口粮要从各家手里匀出去,这谁能乐意!

      谁知齐大夫去大队部开迁入证明时,明确告诉大队长和老支书,两个女娃儿不要大队上的人头粮,还写了保证书,这下村里人放心了,不过,自家粮食“危机”解除后,他们又忍不住同情起齐大夫。

      那俩女娃儿,一个十五一个六岁,小的不顶事儿,大的细皮嫩肉,不像能干活儿的,听齐大夫说,还要送去县里上学,哎哟,听听,不干活儿还烧钱,谁家摊上这事儿能受得了!

      人群中却有人不赞同,嘲笑村里人杞人忧天,“齐大夫人是什么家底儿!用得着你们忧心,多操心操心自家能不能吃饱饭再说吧!”

      众人想想,也是!

      齐大夫家,那可不是一般人家,六间青砖大瓦房,大队长家都没他家阔气,再说说前天那场酒席,那叫一个香啊,隔着老远都能闻见那鸡汤萝卜的味道。

      这时,有齐家亲戚出来显摆了,不止杀了三只鸡煨萝卜,还有红烧鱼、蒸扣肉、炸猪皮......大人小孩儿都吃了个嘴流油。

      说着,这人砸吧了两下嘴,回味了一把,刚放下碗筷的其他人也跟着咽口水。这年头,吃饱都难,别说吃肉了,大人小孩儿都馋!

      听了齐家亲戚的描述,有人酸了,嘀咕了一声,“......还不是儿子的买命钱。”

      此话一出,气氛静默了几秒,齐大夫的堂侄齐振国跳了出来,“买命钱怎么了?!老子的买命钱给闺女盖房子、招赘办酒席怎么了!你要是有这本事,也可以给你儿子卖、给你闺女卖!”

      众人见状,赶忙拉住齐振国,斥责刚刚酸了吧唧那人:“什么叫‘买命钱’!那叫抚恤金,是国家抚恤烈士家属的,不懂别乱说!思想不正,想被抓去上学习班吗?”

      那人吓得缩起脖子,嚅喏了两下嘴唇,似乎还想说什么,又不敢开口,害怕真去学习班改造。

      齐大夫的独子齐盛国,十六岁就跟着游.击队出去打鬼.子,一直杳无音讯,村里人都说怕是早死在外面了,谁知道建国后,齐盛国不仅回来了,还在军队里当了大官,光宗耀祖了。

      但是好景不长,北朝战争传来,齐盛国把随军已孕的妻子送回坝子村就上战场了,这一次人没再回来,只来了部队的抚恤金。

      齐大夫老俩口悲痛欲绝,齐大夫的亲弟弟却眼馋侄子留下的家产,趁机上门,想过继自家孙子给齐大夫养老、续香火,不过,被齐大夫赶了出去,随即告诉村里人,他家不过继,要给孙女儿招赘。

      齐大夫是个言出必行的人,马上找大队换了宅基地要盖新房,齐盛国媳妇儿把属于她的那份宅基地也并了过来,齐家在村尾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宽敞明亮青砖瓦房小院,给孙女儿招赘用。

      这些年农闲时,齐大夫就找村里的木匠打家具,不停给孙女儿添妆。

      这一系列举动抓了不少眼球,家里男丁多的人家都盯着呢,从齐家开始招赘起,村里村外上门说亲的人络绎不绝。

      可齐家愣是没看上一个,直到两个月前,齐大夫到大队部开证明和介绍信,村里人才知道他家孙女婿订下来了。

      “振国,听说你那侄女婿是秀珍后头男人介绍的?”不少人凑到齐振国身边,好奇问道。

      孔秀珍是齐盛国的媳妇儿,齐盛国牺牲后,她在齐家教养女儿孝敬老人,操劳了十多年,直到六年前才改嫁给了齐盛国以前的战友,听说也是部队里的大官。

      村里有传言说,齐家的孙女婿就是这大官介绍的。

      “嗯。”齐振国含糊应了一声,他也就知道村里人知道的这些,堂叔不说,他们也不好多问。毕竟隔了房,问多了,让堂叔觉得他们这些堂叔叔伯伯也跟三堂叔一样觊觎侄女的东西,那就不好了。

      而且,侄女婿他们都见到了,相貌堂堂、器宇轩昂,配得上漂亮过人的侄女儿,再加上这两天人跟着侄女下地,虽然动作不太熟,但也像模像样,是个能吃苦的,这样的城里人不多见,侄女儿没吃亏,他们这个堂叔就不用过多关心了。

      但好奇的人好奇心不止于此,追问道:“那秀珍那男人会帮你侄女婿安排工作的吧?”语气里透着羡慕。

      见人问个不停,齐振国干脆沉下脸,回了一句,“不知道!”就不再说话了。

      那人也不自讨没趣,转头跟人说起大队长家闺女落水的事儿。

      巧的是,大队长家闺女落水那天就是齐家婚宴,齐大夫高兴多喝了两杯,出不了诊,还是新娘子齐云舟去看的人,扎了一针人就醒了。

      当然,这事儿能在村里人嘴里念叨两天还没停歇的迹象,肯定不止落水这么简单。

      听那天在场的知青说,大队长家的闺女见义勇为,见男知青落水了才跳的水,只是男知青没救上来,她也跟着被水冲了一段,幸好遇上带着战友回家探亲的军人周学军,两位解放.军同志当机立断下水,救下了两人。

      两人被救上岸后,都呛水晕了,周学军和战友实施了急救,齐云舟又及时赶到扎了针,这才没闹出人命。

      结局皆大欢喜,原本事情这样就能过去,可精彩的事儿还在后边!

      大队长闺女丁蓉被周学军救了后,大队长的老娘不但不感激,还拉着不让人走,非说周学军对她孙女又亲又摸,得负责,还有那个落水的男知青,丁蓉对他有救命之恩,得赔医药费和营养费。

      这要人又要钱的嘴脸,看得人目瞪口呆。

      偏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就说周学军的急救手段是想趁机占姑娘便宜,是耍流氓,话里话外威胁周学军负责。

      还有人看大队长家条件不错、周学军前途无量,两人也算般配,在中间和稀泥撮合两人。跟周学军到乡下来玩儿的战友都被劝懵了,而周学军本人,脸都青了。

      不过,“听说琼花态度松动了......”几个中年妇女围在一起,小声交换着信息。

      琼花是周学军的母亲,也是个寡妇,丈夫死后独自拉扯儿子,日子过得苦,一直到儿子当兵提干,她的苦日子才算过去,开始为儿子谋划人生大事。

      初听闻儿子好心救人却被赖上,她也是气恼的,更别说大队长老娘跟机.枪一样扫.射的话语,把她堵得哑口无言,连气都撒不出。

      可这两天,不停有人在她耳边说大队长家闺女不错,年轻长得俏,最主要大队长家条件确实好,也疼女儿,嫁妆少不了,周母耳根子软,开始心动了。

      再加上还有人跟她说了公安局是怎么判处流氓罪犯人的,她实在害怕儿子的前程被连累,也加入了劝说儿子答应的阵营。

      “晚了!”一个婶子压低声音喝道。

      “咋说的?”其余几人连忙凑过来,脸上充满了好奇。

      “丁蓉那妮子不乐意,带着礼儿登门感谢去了,还说她奶说的不作数,让学军和琼花不要放在心上。”

      “这......这咋可能?!学军都看不上,谁还能入她的眼儿?”其中一位大娘觉得不可思议。

      周学军年纪轻轻就升连长了,前途不可限量,而且一个月工资大几十块,比普通工人高多了,这条件,寻个城里姑娘也要得,丁蓉那闺女咋连这都看不上?!

      但很快,其中一个大娘灵光一闪,“丁蓉不会是看上那男知青了吧?”

      几人静默,思量了会儿,觉得她们猜对了,眼睛都泛起了光。

      “听说,她把那男知青给的钱也退回去了......”

      “那就是了!”一个婶子拍了一把大腿,脸上透着兴奋。

      几人回忆着男知青的样子,高高瘦瘦的,眉清目秀,皮肤也白,整一个斯斯文文的白面书生,特别招乡下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喜欢。

      她们再一捋事情始末,基本能肯定了。

      可不就是嘛!

      不然,吃饭时间,丁蓉不回家吃饭,跟着知青上河边做甚?还见人落水就往河里跳,丁蓉是她们看着长大的,那可不是什么热心肠的性子,能不顾自身安危,舍己救人……

      而此时,婶子大妈们口中的男知青,正站在齐家的小院里,

      还钱。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00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