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武德九年,玄武政变2 ...
-
世人皆道李二杀兄弑弟囚父杀戮侄子强占弟媳,纵他日后创下辉煌盛世,但于私德方面却多为人诟病,华夏悠悠历史出了三位位居榜首的伟大的帝王: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此三者皆有一个共同特点:开疆拓土!
秦王嬴政广收天下之士,灭六国实现第一个大一统封建朝代,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凝聚力如此空前强盛的大秦军人在秦王嬴政的带领下横扫六合登顶诸侯,大秦不需要北宋的杯酒释兵权,大秦将士不惧死敢拼命,大秦铁骨铮铮拒匈奴于长城之外,大秦也无需汉唐的和亲安抚,大秦更无需如大明般立下“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因为这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信念“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秦人尚武,秦王嬴政心胸开阔,他的手下从未沾战功赫赫的大秦将帅的血,纵他被评为暴君,大秦被视为暴秦,但无可否认,始皇在六国余孽不敢动!
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比之始皇虽稍有逊色但也不遑多让!
此时的李世民在彷徨,在纠结,他的身后有着偌大的秦王府与天策府,要么不动,要动就必须万无一失,他赌不起也输不起!他内心深处虽然崇敬着秦皇汉武但却从不认为自己会输给他们任何一人,这是属于唐太宗的骨气与自信。
“二郎,秦王府不惧死,天策府更不惧死,我们都相信你。”长孙无垢本来不想说的,不想给他的丈夫太大的压力,可丈夫的纠结让他无法像曾经一般果断坚决,这让她不得不说。
“观音婢,母亲在时总是叮嘱我与大兄要兄弟齐心兄友弟恭,在前二十年我们都遵守着母亲的叮咛,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东宫那个位置与我们各自对权势的渴望,皇家无亲情,这个道理我懂,也深有体会。功高震主,阿耶已非昔日那个关心我疼宠我信任我的父亲了,大兄亦是忌惮我猜忌我防备我,我曾经从未想过要去和大兄争那个位子,在我最初的构想中便是:我领军为我大唐开疆拓土,大兄与阿耶在后方做我最坚实的后盾。可如今我被禁锢在这两座辉煌的府邸中,我再也不敢将后背毫无保留的交付了。观音婢,我怕,我怕我们的孩子也走上我的老路!”李世民说着不禁泪流满面,最伤你的往往是你最亲近的人,连至亲都不敢再信的人该有多痛苦啊,没亲身经历过的都无法感同身受。
……
三日后,太子李建成于东宫设宴宴请秦王李世民与齐王李元吉。
秦王府
“秦王,来者不善,不能去啊。”房玄龄劝道,他知道这位秦王此时心里还是留有几分兄弟情的,他担心这几分让他们效忠的人出事。
“玄龄此言差矣,太子再如何也不会傻到在东宫公然谋害秦王,而且太子宴请二王是在圣人那过过明面的,圣人一直希望三王兄友弟恭,若秦王不去恐在圣人那留下不好的印象。”杜如晦道。
“可……”
“好了,本王去,就当是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吧。若他们无害我之心,那么本王便带着你们回封地洛阳,我们自己重新打下一片河山,若是…那便动手不必再退让,就当兄弟情断。”李世民闭着眼道,还是那句话,他并非孤身一人,他的妻儿战友幕僚的生死都系于他一人身上,他输不起。
……
东宫
“大兄,我们在府中安排一些人埋伏着吧,明日李世民来了之后便把他…”李元吉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李元吉自出生便因为容貌丑陋不得生母所喜,先母窦氏是一个追求完美之人,生下个如此丑陋的儿子是她的耻辱,曾欲丢弃,却被当今圣人捡回,自幼他便看着兄弟姐妹们被父母百般呵护宠溺,而他却只享受过父亲的怜悯与生母的厌恶,从小他便不被允许出现在二兄世民面前,唯有长兄建成经常护着他。生母去世的时候他其实松了一口气,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现了!他始终忘不了第一次见到李世民时的情景,当时李世民才九岁,而他也才四岁罢了,李世民当时在陪着三弟李玄霸玩,看到他时眼中露出厌恶与戒备,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长大后的沉稳,这两种情绪很轻易便被日常遭受冷眼习惯察言观色的李元吉捕捉到了,尤其李世民还把李玄霸往身后藏了藏,这让他如何忍受,生母不喜也就罢了,连一母同胞的兄长都不喜他,他和李世民打了起来,自然是年纪大的李世民占了上风,但由于他不要命般的招数李世民也不小心受了伤,脸上也挨了一拳,这件事闹到了父母面前,偏心的窦氏看到李世民脸上的伤心疼极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要把李元吉赶出家门,所幸李建成劝阻了,可他还是被逼着给李世民道歉,这件事让他彻底与李世民结仇。
“不可,元吉,我们与二郎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你拿他当亲兄弟他有拿你当回事吗?他可是觊觎着您的太子位啊!”
“够了,不要说了!东宫距离阿耶的太极宫太近,一旦动兵阿耶肯定会发现,到时候我们都不好解释。”李建成毕竟是李建成,储君与皇帝间的忌讳他还是看的很清楚的,他的父亲可不止防备着握有军权的李世民,也防备着拥有东宫六率共两万多的他,或者说比起在宫外的李世民,那位更加防备他这个在宫中的东宫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