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世民决定,天下之福 ...
-
时间很快便到了贞观五年,这一年发生了让李承乾一生难忘的几件事。
为了因为自己的脾气而造成错杀李世民重申死刑五奏,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叫张蕴古的人说起。
张蕴古此人因为博闻强记,擅长律法被李世民任命为大理寺丞,负责审理全国的重大刑事案件。这样一个人在李世民眼里也是能报得上号的,可就是这个人以他的生命惊醒了手握天下权的李世民内心的悔痛。
贞观五年,大理寺设立一起“谋逆案”,一个叫李好德的人,常常说一些狂悖之言,被人举报有“谋反”的嫌疑,最终被送往大理寺亲自审理。张蕴古审理此案,最终以“李好德有病,长期被疾病折磨,所以才胡言乱语”为由,赦免了李好德的死罪。
这件事李世民也是认可的,甚至对张蕴古颇为欣赏,复核通过后李世民下旨宽宥李好德,这一切本该就这样结束了,可却不曾想,仅仅过了一日,剧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翻转!
李承乾永远记得那个叫权万纪的御史站出来后的情景。
“圣人容秉,臣有事启奏。”看着御史站出来李世民久违的头痛又涌上来了,半生沙场喋血的他有时候是真的很不耐烦这些个御史的,尤其是那种鸡蛋里挑骨头一点小事都要奏的御史,只是他是帝王,他得为天下做典范,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而闭塞耳目。
李世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臣查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毕竟这可不是小事啊,今上昨日刚刚下旨宽宥今天御史就来说圣人可能判错了,这是打李世民的脸啊!
李承乾也是瞳孔一缩,这位阿耶的性子他也是了解的,这种打脸的事一旦落实那人就别想好过了,没看曾经的颉利可汗现在只能随时当李世民的舞者以求生路吗?
“权万纪,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李世民明显怒了,先不管御史参奏对错与否,这样当朝被打脸的滋味可不好受。尤其李世民这样一个面子大于天的。
“圣人,臣也要弹劾张蕴古!张蕴古在知道陛下要宽恕李好德后,急忙到狱中,以私人身份将您的旨意偷偷透露给了李好德,而且还和他博戏(赌博的一种形式)。”见李世民质问权万纪其他御史纷纷站出来。
李世民闻言大怒,他最不能容忍的便是他人泄露他的言词,这放在军中那就是泄露军机按律当斩啊!而且张蕴古身为大理寺丞,如此徇私舞弊,严重渎职,百死难辞其咎。
“将张蕴古此人于东市处斩!”李世民命令一下,无可逆转,房玄龄无声地叹了口气,他不是没有劝过,实在是李世民在气头上谁说的都听不进去啊,怕是过后他们的至尊又要后悔了,这些年因为这脾气后悔的次数还少吗,就是改不了啊。
那些跟着李世民的老搭档当然知道李世民是一时把朝堂当军队了,但其他不了解李世民的人却难免产生了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纵观此案,李好德也确实有病,应该得到宽宥。张蕴古也确实存在徇私卖好的嫌疑,但即使张蕴古罪行确凿,按照《唐律》,也罪不至死。李世民却因为愤怒而杀了他,在张蕴古被斩后,李世民渐渐后悔,开始抱怨宰相房玄龄,李世民说:“玄龄你身为宰相,应该食朝廷俸禄,如果朕有什么错误,你应该立即指出来。我当时气昏了头,所以才下旨杀了张蕴古,你们竟然没一个出来相劝的,这是何道理?”
对于自家至尊偶尔闹小孩子脾气甩锅的行为房玄龄也只能无奈地笑笑,他劝的还少吗,关键您不听啊,罢了罢了,自家至尊什么脾气他们还不知道吗,遇到这么任性的主君还能怎么办,让着呗。
“圣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包括将犯罪嫌疑人斩立决。我等身为人臣,奈不过天威。”房玄龄的话给李世民敲响了警钟,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天策上将了,他现在是一国之君,天下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中,一着不慎可能就是天下的灾难!
李世民琢磨良久,定下一条规定: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
从此之后,如果有人被判了斩立决,也不能立即斩首,而是要复议5次。如此,门下省、御史台和大理寺在两天内多次复议,就最大范围内避免误判,这样下来,贞观年间被斩立决处死的犯人,越来越少。
李世民之所以是仁君,并非他不杀人,而是他知道自己的缺点,总在想办法弥补。用制定规定的方式,来避免自己误杀,用法律来限制皇权,这就是李世民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