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上任第一天 ...

  •   哪里还能等明天,左小青和左鹏赶紧往半坡去。半坡就一户人家,一对老夫妻。是外面来村子里的,左小青读小学时,夫妻二人还在村里的小学教书。

      “张老师、孙老师,你们在家吗?”

      张老师的家门紧闭,院子里的鸡圈门开着,鸡的脚印到处都是。

      “看来是不在家”左鹏说。

      两人在门外等了一会也不见人。

      左鹏在院子外看了看,发现鸡圈已经烂了,靠近围墙的地方裂了一个口子,鸡一钻就能出来。

      “张老师的鸡圈烂了,鸡可能是自己跑出来”左鹏到不觉得村里会有人偷鸡。

      土沟村民风淳朴,大家比较乐意自己养殖,不太可能偷别人家。张老师找陶雨萌说的也是鸡丢了,而不是鸡被偷。

      左鹏打开张老师家的院门,拿着院子里现有的工具开始修理鸡圈,把四周检查一下,确定连鸡崽都不会再跑出来。

      “你们?”张老和孙老回来。

      大老远就看见自己家的院子门打开,还在互相埋怨是对方没有把门给锁好。

      “张老师,李老师”左小青喊人。

      左鹏听见左小青打招呼,点头示意。

      “你们在这?”李老师问,两人怎么出现在自己家的院子里。

      说起这个院子,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张老师和李老师是来土沟村的支教老师,来之后觉得这个地方教育贫瘠,就一直没有离开。村里人给两人修建这个院子,还特地选择半坡,稍微安静一些的位置。

      左小青和左鹏说明来意,张老师招呼两人进屋坐会。

      张老师和李老师一生清贫,哪怕到了退休年龄也会时不时回村里小学上课。他们的儿子毕业后也选择回来村里任教。

      “我们今天发现鸡圈那破了,去镇上买了一些材料和小鸡回来”张老师解释自己今天为什么不在家,为他们来时家里没人感到抱歉。

      张老师早上起来,鸡圈是一只鸡都没有了,检查一圈发现是鸡圈破了,赶紧叫来李老师,两人商量去镇上买点材料回来。

      张老师和李老师很喜欢这种归园田居的生活,每天种种菜,养养鸡,时不时再去小学教教孩子。在村里德高望重,有一定的话语权。

      左小青选举那天,张老师带头投票给她。自己看着长大的学生,错不了。

      “鸡圈我给你们修好了”左鹏说完把张老师新买的鸡崽放到鸡圈里,把鸡圈门关上。

      太阳落山,天边的晚霞慢慢淡出天幕。

      谢绝张老师挽留吃饭的邀请,左小青和左鹏一同往家中赶去。

      左小青停下看着天际那一抹彩色“感觉好奇妙。”

      “嗯?”左鹏见左小青停下,自己也跟着停下。

      两人坐在田埂上,望着天边那抹夕阳逐渐淡出视线。天还未黑,月以上场。

      左小青有些感慨的说:“像是在做梦一样。”

      自己就这样匆匆毕业,匆匆回来土沟村,匆匆当上村长。一切都在自己的预期之中,一切又显得不可思议。

      原来成长不过稍纵即逝。

      “是啊”左鹏也觉得这一切不真实。

      回来土沟村是想好好陪陪奶奶,和左小青的重逢是意料之外,当上书记也是。想过回来为土沟村做点事,但没想到会当上书记。

      “我们今天的日记要怎么写?”

      左小青要和左鹏一起写“土沟村记事”记录一下两人每天做的事以及土沟村的重大事件。

      左鹏想了想,说:“嗯,就写为村民修理鸡圈,解决张老师丢寄事件”

      左小青憋着笑,点点头,还是没忍住笑出来,“扑哧,我觉得可以,今天也是为村民找鸡的一天”

      土沟村天黑以后,大家就在家里待着看看电视。日出而作的习性,晚饭过后,大家也会早早选择休息。

      陶雨萌修缮村委会以后,试过积极鼓励大家来大坪娱乐,打乒乓球、跳广场舞。村民白天劳作疲惫,晚上参与文娱活动的人少之又少。

      左小青、左鹏、陶雨萌三人坐在大坪,看着大坪上的嬉闹的几个小孩。

      左小青说:“村里的晚上好寂静”

      陶雨萌双手撑着下巴,眼睛直视前方,无力地说:“这还算热闹的,好歹有几个小孩。平常一个人也没有”

      陶雨萌一人住在村委会楼上,寂静的让人害怕的夜。早早就解决完卫生问题,躺在床上,看剧刷手机。

      “张老师的鸡,你们找到了吗?”陶雨萌问。

      以前这种事都是老村长和老书记处理,张老师来村委会的时候,只有自己在,还真是棘手。

      “没找到,帮他把鸡圈修好了”左小青以为他们去了要帮忙抓鸡,结果一只鸡都没有,全跑光了。

      “鸡全跑了,张老师和李老师去镇上买了一笼鸡崽回来”左鹏说。

      张老师和李老师养鸡是个爱好,两人也只会养鸡,鸡跑了,就再买一笼养着。

      小学每年都有奖励,第一名的学生奖励一只张老师家的老母鸡。

      左鹏小学时,每学期都会提一只老母鸡回家。

      “修好就行,换我,就只能看着张老师和李老师自己动手”陶雨萌不会修缮鸡圈。

      陶雨萌不会养鸡种菜,村里也没有菜市场。陶雨萌平常靠的也是村民拿的鞋菜,和一周去一次县城的机会把需要的东西买回来。更多还是吃泡面解决三餐,泡面按箱囤着。

      “你们回去好好休息,明天我们还得挨家挨户的去登记资料”

      大坪上仅有的那几个小孩也回家了,陶雨萌说完起身准备上楼。

      一觉到天亮,大公鸡也没把左小青叫起来。

      “起床了”李红的狮吼功起作用。

      左小青迷迷瞪瞪走去村委会,到时左鹏和陶雨萌已经在办公室。

      “来,这是表格,你们看看,待会去了每家每户就按这个表格的问题来问”陶雨萌给一人发了一张表。

      表上写着:家庭人口、职业构成。

      “我们今天得把全村给慰问完,我们仨分头行事,争取太阳落山前把这些表格填完”

      兵分三路,三人开始一家一家问。

      “大奶奶,在家”左小青还差几户人家就问完了。

      “诶、诶”这位大奶奶上了年纪,耳朵不太好使。

      “家里就你自己吗?”左小青声音提高一个度。

      大奶奶听不清,不断笑眯眯得重复“诶”

      “大奶奶,我,说,家里”左小青指了指屋子里“还,有,人,吗?”

      这会大奶奶听到一点了,“有人”

      “你把他叫出来行不行”

      “诶”大奶奶又没听清,左小青只好绕过奶奶进去屋里。

      接着就顺利多了,把几户人家很快的问完,回到村委会时,只有自己一人。

      瞒着填资料,中午也没有吃饭。左小青饿的前胸贴后背,连喝两大杯水。

      水杯是村里发的,上面还用红油漆写着“土沟村特供”。

      “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左鹏也填写完资料回来,同样中午没吃饭,手里拿着村民家拿的泥地瓜。

      “你这哪里来的”左小青看着还咽了咽口水。

      “六叔给的”左鹏说完还得瑟的咬一口,嘴里汁水丰盈。

      左小青看左鹏得瑟的样子,牙痒痒:“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拿我六叔的,不碍事”土沟村就这么大,出门遇到的多半有点亲戚关系。

      陶雨萌最后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孩。

      “你这?”左小青和左鹏傻眼,怎么去填资料还带回一个小孩。

      “等等啊”陶雨萌接着从自己位置的抽屉里拿出一把糖,递给那个小孩。

      小孩拿到糖之后开心的飞跑出村委会。

      “我今天去填资料,村民说的方言我听不懂,让他帮我翻译翻译”

      陶雨萌第一户人家就遇到难题,老人说的是方言,陶雨萌只能听懂一点,只好拉了一个小学生来帮忙翻译。陶雨萌手里的人家不多,语言障碍,这才最后一个回到村委会。

      “我快饿死了”陶雨萌也是中午没吃饭,忙着赶进度。

      从抽屉拿出小面包给两人分。

      左小青撕开面包赶紧吃,真没想到第一天正式工作,就饿成这样。

      “不行,我下次记住了,得备点吃的在身上”左小青吃完面包,满足的打了一个嗝。

      一天下来,又饿又累。每户人家里都呆不久,没坐一会就要赶往下一家。

      想歇会又怕今天的任务完不成。

      第一天正式工作,左小青和左鹏都想着要把任务圆满完成,不能拖陶雨萌的后腿。

      三人把趁着劲,把资料整合。

      村里80%的人都是从事农业,基本也算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变现方式是把农作物卖给省城的商贩。10%养殖业,养些牛羊,一年会卖个几头牛。5%建筑业,帮着各家各户修缮房子获得酬劳。剩下5%就是左小青、张老师这些从事脑力工作的人。

      “基本都是种菜、种粮食”

      “种植业的比重也太大了,之前没注意,现在看来家家户户都卖菜”如果遇到自然灾害,蔬菜就不好售卖。

      但靠种植业,还是人工种植,是很难有啥经济收入。

      左鹏翻看资料,说:“而且,每家每户种的杂,没有一个统一的规模,去县城也没有固定的商贩。”

      “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