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清早,在北门坐上去直达汉阳陵的3-16。一路出北上,出了北二环,到了未央高速路入口,跨过渭河桥,一直坐到汉阳陵陈列馆门口。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陵异穴的合葬陵园,西汉时期,帝、后合葬实行,同茔不同穴的制度,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两座相对的陵。在旁边还有几座低一点的封土堆,是景帝妃嫔的灵寝,景帝陵稍高于皇后陵。

      下车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陈列馆。由于各个参观点距离较远,我们就直接进了陈列馆。

      来陈列馆之前就听说在这里一定要找解说,不然等于白来。等走进汉阳陵博物馆时,发现在我们之前几分钟刚有一队人跟着导游,于是我们两个人就悄悄的跟着他们,一边看着各式各样的文物,一边竖着耳朵蹭解说。才听了没几下就被人几个白眼给瞪到一边去了。不过跟着不同的解说结合以前做的功课也大概了解了汉朝的鼎盛时期。

      在陈列馆里看到了一千多件西汉文物。各种兵器,陶器,印章,封泥,瓦当,建筑材料等等。最吸引人的也是最出名的就是西汉陶俑。与秦代不同的是,这里的陶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表情细腻柔和,颜色鲜艳,有表现宫廷生活的,有表现军队情况的。还有很多的动物俑如马,猪,狗,羊,鸡等。制作的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连动物身上的纹理都刻划的非常细腻。这让我们看到了汉代的文化艺术,人情风貌和艺术精髓。

      从陈列馆出来,信步走来到了帝陵前的南阙门遗址。“汉家宫阙”是古词中最常用到的。但到底是什么样子却很少有人知道。直到来了这里,三出阙建筑终于跨过两千年的时空呈现在今人面前。通过两扇铜辅首点缀的朱漆大门,两千年的鹅卵石如绸带般向两侧伸延,将巨大粗壮的阙墙包围起来似的。这种称为“散水”的建筑部件上如今不再流淌着雨水。而是现代人惊叹的目光。为保护遗址,阙门一周用的全是由砖支垫起来的木地板,没有一般遗址大厅所用的水泥地面。踏在顺阙势递升的楼梯上,俯视下方,两千年前的汉代名阙三出阙便露出了昔日容颜。惊诧着两千余年的别致,不由得钦佩古人的智慧。

      穿过南阙门就是帝陵,登上陵顶,风飒飒而来,直吹的人神清气爽。两千年的封土堆上满是嫩草野花。放眼四望,后陵与帝陵两两相望,郁郁葱葱。渭河与泾河在不远处缓缓流淌。举目远逃,渭河电厂白烟冉冉。古与今的距离是那么远,却又这样近。

      顺小路而下,一路的酸枣棵子不时拉住裤脚,一路小心再小心却依然惊叫连连。下了帝陵,抄近道钻小路直奔后陵。后陵下月季盛开,深深浅。几十亩向日葵大部分都已经垂下果实丰硕的头,却也有年轻的新生命向着太阳绽放。金灿灿的花盘随风舞动。后陵顶上比帝陵荒凉一些。却也有另外一番风景。多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皇帝身上。皇后妃子们却永远轻遮面颊湮没于浩淼的历史之中。

      这次汉阳陵之行,吹着飒飒秋风,走过阡陌小道,在感叹历史的同时,信步绿野之中。站在千年古陵之上,看到现代文明发展,徘徊在现在与过去之间。一座古老的陵墓,一段停留的历史。突然想到,多少年来能留下的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全都是些王公贵族,帝王将相。他们所留下的痕迹却全都是一些早已消失在时间中的人为他们修建的。现在的我们呢?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永远的消失还是一鸣惊人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哪一个更幸福一点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